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在紫禁城養心殿頒布了宣統皇帝溥儀的退位诏書,至此,統治了中國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正式滅亡。
那一天天色陰沉,北風呼嘯,街上行人稀少。
肅親王善耆淚流滿面地從紫禁城裡出來,他坐在馬車上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行走着,不知過了多久,馬車拐進了琉璃廠,在榮寶齋的門前停下。
善耆從車上下來,他在寒風中站立了片刻,定了定神,這才邁上榮寶齋的台階。
這樣的天氣鋪子裡沒什麼客人,張幼林正在指揮夥計們調整貨位,突然,棉門簾被輕輕地撩開,進來的居然是朝廷的重臣肅親王。
雖然肅親王今天隻穿了一身便裝,但張幼林還是馬上就認出來了,他趕緊迎上去:“大人,今天怎麼有工夫出來逛逛?” “張先生,我們又見面了,你的氣色不錯嘛,你不用忙,我是路過這兒,順便買些文房用品。
”善耆又恢複了往日的平易、和藹。
“大人,您都需要點兒什麼?”王仁山恭恭敬敬地問。
善耆随手在櫃台上寫了一張單子遞給他,王仁山去準備了。
張幼林請善耆坐下:“大人,着您這身穿戴,您是要微服私訪吧?” “嗨,張先生,我就不瞞你了,我剛在養心殿開完了最後一次禦前會議,隆裕太後頒布了皇上的退位诏書,大清國,完啦!” “啊?”張幼林大吃一驚,“那您……” “袁世凱是個陰險毒辣之人,北京很快就會成為是非之地,我要先離開這兒,别的隻好以後再說了。
”善耆環顧四周,“我在北京住了幾十年了,真有點兒舍不得,以後還能不能再回來……”善耆搖了搖頭,眼淚順着面頰又滾落下來。
王仁山送過包好的文房用品,善耆站起身,把銀子留在桌子上:“這也算是臨走之前的一點兒紀念吧,我告辭了。
” 張幼林把善耆送出大門,一陣狂風吹來,卷起漫天的黃塵。
張幼林作揖:“王爺,您是好人,我張幼林這輩子……忘不了您,世事多變,望您多多保重!” 善耆神色黯然地上了車:“張先生,再見!” 送走了善耆,張幼林急忙來到榮寶齋後院的北屋,推開門便開口說道:“師傅,皇上退位了。
” 莊虎臣正打着算盤,聽罷不覺一愣:“消息可靠嗎?” “可靠,肅親王剛走。
”張幼林在莊虎臣的對面坐下。
沉默了半晌,莊虎臣才緩過勁來:“還真讓你說中了,這對咱們可不是件好事兒。
缙紳和額大人那兒都不行了,中華民國是另起爐竈啊,早先苦心經營起來的老關系不知還能用多少,唉,勞神的時候來了!”莊虎臣垂頭喪氣。
“您也别着急,我想了很長時間了,改朝換代是勢在必行,變動當中會有損失,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應該也有新的機會。
” “你有主意了?”莊虎臣急切地看着他。
張幼林搖頭:“現在還沒有。
” 這當口,貝子爺把自己反鎖在書房裡,坐在椅子上捶胸頓足,大哭不止:“大清國,祖宗二百六十多年的江山啊,說完就完啦……” 哭聲傳到了院子裡,管家徐連春和用人站在一起,徐連春皺起了眉頭:“貝子爺怎麼了?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
”他吩咐用人:“你到窗根兒底下聽聽去。
” 用人彎着腰跑到了書房的窗根兒底下。
書房裡,貝子爺是越哭越傷心:“大清國的江山沒了,我還活什麼勁兒啊?不如死了心裡幹淨!”他說着站起身,到靠東牆的櫃子裡翻東西。
徐連春也湊到書房窗根兒底下,用人悄聲告訴他:“貝子爺說,大清國的江山沒了,他還活什麼勁兒。
” 徐連春一怔:“大清國的江山沒了?”說着,他用手蘸了蘸吐沫,捅破了窗戶紙,向裡面張望。
隻見貝子爺從櫃子裡找出了一段白绫子,雙手抻了抻,走到書房的中央,琢磨着往哪兒拴。
徐連春沒瞧明白貝子爺是什麼恚思,他躲開捅破了的窗戶眼兒,嘴裡嘀咕着:“大清國的江山易了主,貝子爺往後就不是皇親國戚了,随手白來的那些好處都跟着沒了,一夜之間成了平頭兒百姓,唉,擱在誰身上能受得了啊!” 用人湊近窗戶眼兒看了看,不禁大驚失色:“徐管家,不好,貝子爺要上吊!” 徐連春突然反應過來:“快救貝子爺!”說着,他跑到書房門口大叫着砸門:“貝子爺,貝子爺,您開門,開門哪……” 叫了半天裡面沒動靜,徐連春趕緊吩咐用人:“使點兒勁,把門撞開!” 用人往後退了退,使足了勁,一腳把門踹開了。
他們沖進了書房,用人扶着貝子爺從椅子上下來,徐連春用袖子胡噜了一把被貝子爺踩髒了的椅子,這才扶貝子爺坐下。
貝子爺手裡拿着白绫子,臉上挂着淚珠,徐連春指着白绫子,驚恐萬分:“貝……貝子爺,這是……皇……皇上賞的?” 貝子爺把白绫子狠狠地摔在地上:“是我自個兒不想活了!” 徐連春這才松了口氣:“那您這是為什麼呀?” 貝子爺的眼淚又下來了:“大清國,祖宗的江山啊……” 徐連春示意用人把白绫子拿走,用人撿起白绫子出去了,他這才勸道:“貝子爺,雖說大清國的江山沒了,可您也不能上吊啊,您要真有個好歹,不是讓那些把大清國鼓搗沒了的人稱願啦?” 這話說到點兒上了,貝子爺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
” 徐連春取來手巾遞給貝子爺:“這就對了,往後怎麼着,再想轍吧。
” 這些日子,莊虎臣總是眉頭緊鎖。
快到晌午了,他從後院過來,又站在榮寶齋門口觀察起過往的行人,行人已經剪掉辮子的顯然比前幾天又多了不少。
雲生手裡拿着報紙湊到門口:“掌櫃的,咱們什麼時候剪辮子啊?” “急什麼呀,再等等。
”莊虎臣語調低沉。
雲生指着報紙:“中華民國剛公布了第二十九号公報,限期二十天,官軍民一律剪掉辮子,不剪者以違法論處,咱們還是趕早兒好吧?” “剪辮子是小事兒,我在琢磨,改朝換代了,榮寶齋的買賣該怎麼辦。
” “咱該怎麼辦還怎麼辦呗。
”雲生愣頭愣腦的。
“那就等着喝西北風兒吧。
”莊虎臣一甩手,走了。
雲生看着掌櫃的背影,迷惑不解。
這時,兩位剪了辮子的客人來到門口,雲生回過神來,趕緊招呼客人:“二位先生,裡邊兒請……” 沒過多久,莊虎臣一隻手捂着後腦勺,另一隻手拿着辮子回來了,雲生高興地迎上去:“掌櫃的,您剪辮子去啦?待會兒我也去剪了。
” 莊虎臣坐下:“在街上遇見兩個小兔崽子,趁我一不留神,蹿上來就是一剪子,得,留了一輩子的辮子,就這麼一剪子……全交待了。
” 張喜兒端過茶來:“不是說早先咱漢人不留辮子嗎?這是滿人的講究,是滿人逼咱留的辮子。
” 莊虎臣端詳着手裡的辮子,滿面愁容:“萬一中華民國沒弄好,又把皇上請回來,沒了辮子可怎麼交待呀?” “掌櫃的,沒有的事兒,您是瞎操心。
”張喜兒寬慰着。
“賬算清了嗎?” “還差點兒,不過肯定比去年這時候差多了。
” “我料到了,虧的時候還在後頭呢。
”莊虎臣站起身,“走,我跟你對賬去。
” 莊虎臣和張喜兒到後院去了,隔着窗戶瞧了半天的茂源齋的夥計宋懷仁見鋪子裡隻剩下了雲生,于是裝出無所事事的樣子溜達進來。
宋懷仁二十一歲,剛出徒沒兩年,此人腦子快,挺能幹,但貪婪、好算計,據說手腳還不大幹淨,逮着機會就背着掌櫃的從客戶那裡自個兒撈點兒好處,莊虎臣很看不上他。
“呦,懷仁,你今兒怎麼這麼閑在啊?”雲生邊收拾櫃台邊問。
“聽說榮寶齋得了一塊潘谷制的‘狻猊’墨,我過來瞧瞧。
” 雲生指給他:“在那兒呢。
” 宋懷仁走過去:“拿下來給我看看行嗎?” “行。
”雲生登上椅子把墨拿下來。
宋懷仁接過來仔細看着,明知故問:“你們掌櫃的哪兒淘換來的?花了不少銀
那一天天色陰沉,北風呼嘯,街上行人稀少。
肅親王善耆淚流滿面地從紫禁城裡出來,他坐在馬車上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行走着,不知過了多久,馬車拐進了琉璃廠,在榮寶齋的門前停下。
善耆從車上下來,他在寒風中站立了片刻,定了定神,這才邁上榮寶齋的台階。
這樣的天氣鋪子裡沒什麼客人,張幼林正在指揮夥計們調整貨位,突然,棉門簾被輕輕地撩開,進來的居然是朝廷的重臣肅親王。
雖然肅親王今天隻穿了一身便裝,但張幼林還是馬上就認出來了,他趕緊迎上去:“大人,今天怎麼有工夫出來逛逛?” “張先生,我們又見面了,你的氣色不錯嘛,你不用忙,我是路過這兒,順便買些文房用品。
”善耆又恢複了往日的平易、和藹。
“大人,您都需要點兒什麼?”王仁山恭恭敬敬地問。
善耆随手在櫃台上寫了一張單子遞給他,王仁山去準備了。
張幼林請善耆坐下:“大人,着您這身穿戴,您是要微服私訪吧?” “嗨,張先生,我就不瞞你了,我剛在養心殿開完了最後一次禦前會議,隆裕太後頒布了皇上的退位诏書,大清國,完啦!” “啊?”張幼林大吃一驚,“那您……” “袁世凱是個陰險毒辣之人,北京很快就會成為是非之地,我要先離開這兒,别的隻好以後再說了。
”善耆環顧四周,“我在北京住了幾十年了,真有點兒舍不得,以後還能不能再回來……”善耆搖了搖頭,眼淚順着面頰又滾落下來。
王仁山送過包好的文房用品,善耆站起身,把銀子留在桌子上:“這也算是臨走之前的一點兒紀念吧,我告辭了。
” 張幼林把善耆送出大門,一陣狂風吹來,卷起漫天的黃塵。
張幼林作揖:“王爺,您是好人,我張幼林這輩子……忘不了您,世事多變,望您多多保重!” 善耆神色黯然地上了車:“張先生,再見!” 送走了善耆,張幼林急忙來到榮寶齋後院的北屋,推開門便開口說道:“師傅,皇上退位了。
” 莊虎臣正打着算盤,聽罷不覺一愣:“消息可靠嗎?” “可靠,肅親王剛走。
”張幼林在莊虎臣的對面坐下。
沉默了半晌,莊虎臣才緩過勁來:“還真讓你說中了,這對咱們可不是件好事兒。
缙紳和額大人那兒都不行了,中華民國是另起爐竈啊,早先苦心經營起來的老關系不知還能用多少,唉,勞神的時候來了!”莊虎臣垂頭喪氣。
“您也别着急,我想了很長時間了,改朝換代是勢在必行,變動當中會有損失,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應該也有新的機會。
” “你有主意了?”莊虎臣急切地看着他。
張幼林搖頭:“現在還沒有。
” 這當口,貝子爺把自己反鎖在書房裡,坐在椅子上捶胸頓足,大哭不止:“大清國,祖宗二百六十多年的江山啊,說完就完啦……” 哭聲傳到了院子裡,管家徐連春和用人站在一起,徐連春皺起了眉頭:“貝子爺怎麼了?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
”他吩咐用人:“你到窗根兒底下聽聽去。
” 用人彎着腰跑到了書房的窗根兒底下。
書房裡,貝子爺是越哭越傷心:“大清國的江山沒了,我還活什麼勁兒啊?不如死了心裡幹淨!”他說着站起身,到靠東牆的櫃子裡翻東西。
徐連春也湊到書房窗根兒底下,用人悄聲告訴他:“貝子爺說,大清國的江山沒了,他還活什麼勁兒。
” 徐連春一怔:“大清國的江山沒了?”說着,他用手蘸了蘸吐沫,捅破了窗戶紙,向裡面張望。
隻見貝子爺從櫃子裡找出了一段白绫子,雙手抻了抻,走到書房的中央,琢磨着往哪兒拴。
徐連春沒瞧明白貝子爺是什麼恚思,他躲開捅破了的窗戶眼兒,嘴裡嘀咕着:“大清國的江山易了主,貝子爺往後就不是皇親國戚了,随手白來的那些好處都跟着沒了,一夜之間成了平頭兒百姓,唉,擱在誰身上能受得了啊!” 用人湊近窗戶眼兒看了看,不禁大驚失色:“徐管家,不好,貝子爺要上吊!” 徐連春突然反應過來:“快救貝子爺!”說着,他跑到書房門口大叫着砸門:“貝子爺,貝子爺,您開門,開門哪……” 叫了半天裡面沒動靜,徐連春趕緊吩咐用人:“使點兒勁,把門撞開!” 用人往後退了退,使足了勁,一腳把門踹開了。
他們沖進了書房,用人扶着貝子爺從椅子上下來,徐連春用袖子胡噜了一把被貝子爺踩髒了的椅子,這才扶貝子爺坐下。
貝子爺手裡拿着白绫子,臉上挂着淚珠,徐連春指着白绫子,驚恐萬分:“貝……貝子爺,這是……皇……皇上賞的?” 貝子爺把白绫子狠狠地摔在地上:“是我自個兒不想活了!” 徐連春這才松了口氣:“那您這是為什麼呀?” 貝子爺的眼淚又下來了:“大清國,祖宗的江山啊……” 徐連春示意用人把白绫子拿走,用人撿起白绫子出去了,他這才勸道:“貝子爺,雖說大清國的江山沒了,可您也不能上吊啊,您要真有個好歹,不是讓那些把大清國鼓搗沒了的人稱願啦?” 這話說到點兒上了,貝子爺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
” 徐連春取來手巾遞給貝子爺:“這就對了,往後怎麼着,再想轍吧。
” 這些日子,莊虎臣總是眉頭緊鎖。
快到晌午了,他從後院過來,又站在榮寶齋門口觀察起過往的行人,行人已經剪掉辮子的顯然比前幾天又多了不少。
雲生手裡拿着報紙湊到門口:“掌櫃的,咱們什麼時候剪辮子啊?” “急什麼呀,再等等。
”莊虎臣語調低沉。
雲生指着報紙:“中華民國剛公布了第二十九号公報,限期二十天,官軍民一律剪掉辮子,不剪者以違法論處,咱們還是趕早兒好吧?” “剪辮子是小事兒,我在琢磨,改朝換代了,榮寶齋的買賣該怎麼辦。
” “咱該怎麼辦還怎麼辦呗。
”雲生愣頭愣腦的。
“那就等着喝西北風兒吧。
”莊虎臣一甩手,走了。
雲生看着掌櫃的背影,迷惑不解。
這時,兩位剪了辮子的客人來到門口,雲生回過神來,趕緊招呼客人:“二位先生,裡邊兒請……” 沒過多久,莊虎臣一隻手捂着後腦勺,另一隻手拿着辮子回來了,雲生高興地迎上去:“掌櫃的,您剪辮子去啦?待會兒我也去剪了。
” 莊虎臣坐下:“在街上遇見兩個小兔崽子,趁我一不留神,蹿上來就是一剪子,得,留了一輩子的辮子,就這麼一剪子……全交待了。
” 張喜兒端過茶來:“不是說早先咱漢人不留辮子嗎?這是滿人的講究,是滿人逼咱留的辮子。
” 莊虎臣端詳着手裡的辮子,滿面愁容:“萬一中華民國沒弄好,又把皇上請回來,沒了辮子可怎麼交待呀?” “掌櫃的,沒有的事兒,您是瞎操心。
”張喜兒寬慰着。
“賬算清了嗎?” “還差點兒,不過肯定比去年這時候差多了。
” “我料到了,虧的時候還在後頭呢。
”莊虎臣站起身,“走,我跟你對賬去。
” 莊虎臣和張喜兒到後院去了,隔着窗戶瞧了半天的茂源齋的夥計宋懷仁見鋪子裡隻剩下了雲生,于是裝出無所事事的樣子溜達進來。
宋懷仁二十一歲,剛出徒沒兩年,此人腦子快,挺能幹,但貪婪、好算計,據說手腳還不大幹淨,逮着機會就背着掌櫃的從客戶那裡自個兒撈點兒好處,莊虎臣很看不上他。
“呦,懷仁,你今兒怎麼這麼閑在啊?”雲生邊收拾櫃台邊問。
“聽說榮寶齋得了一塊潘谷制的‘狻猊’墨,我過來瞧瞧。
” 雲生指給他:“在那兒呢。
” 宋懷仁走過去:“拿下來給我看看行嗎?” “行。
”雲生登上椅子把墨拿下來。
宋懷仁接過來仔細看着,明知故問:“你們掌櫃的哪兒淘換來的?花了不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