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左爺在靠窗子的一張桌子旁坐下,傲慢地吩咐着:“給我來壺碧螺春,記住!要明前的茶,你别想拿次茶來糊弄我,左爺我一品就能品出來。

    ” 夥計賠着笑臉:“哪兒能呢?左爺您是什麼身份,我哪兒敢用次茶糊弄您?您稍候!”夥計轉身剛要離開,被黑三兒叫住:“等等,老規矩還記得嗎?” 夥計眼珠子一轉:“喲,這您可得提個醒兒,老規矩是……” “雲片糕、瓜條兒、葵花子兒、葡萄幹兒各一碟,你小子是什麼記性?”柴禾明顯的不耐煩,夥計的臉上又堆起了笑容:“想起來了,想起來了,我馬上去拿,對不住您哪,左爺不是有日子沒來了嗎?我把這老規矩給忘了,幾位爺多包涵!” 黑三兒瞟着夥計的背影:“左爺,瞧見沒有?這小子在裝傻充愣,這要擱在以前,咱就是借他幾個膽子,也不敢忘了左爺的規矩,現在……唉!” 柴禾也接上話來:“左爺,昨兒個我派了兩個弟兄下去收銀子,您猜怎麼着?琉璃廠這一條街的店鋪,隻收上往常一半兒的銀子,有些店鋪一見了我的人就哭窮,說是生意不好,繞來繞去的,就是不交銀子,這是來軟的,還有的店鋪幹脆來硬的,說左爺您已經罩不住琉璃廠了,還好意思收保護費?慧遠閣的王掌櫃說話更難聽……” 柴禾頓住了。

     左爺一拍桌子:“說!大爺我聽着呢。

    ” 柴禾的聲音低下來:“他說……左爺讓人拿刀架在脖子上,連個屁都沒敢敢,從此算是栽了,别說是罩着琉璃廠、收保護費,他能不能保護自個兒都難說……” 左爺臉上的肌肉猛地抽動起來,但他馬上克制住自己,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人嘴兩張皮,想說什麼由他去,咱還能把人家嘴堵上?” “您說得是,您說得是。

    ”黑三兒趕緊打圓場。

     夥計端上茶來,左爺悠閑地品着,漫不經心地問道:“霍震西最近怎麼樣啊?我還挺想他的。

    ” 黑三兒湊到他的耳邊,輕聲說道:“您放心吧,我早派人盯上他了,聽我的人說,霍震西最近正在置辦貨物,準備回西北。

    ” 左爺一下子直起身子:“消息可靠嗎?” “應該是八九不離十,從他置辦的那些貨就能看出來,有茶葉、綢緞和布匹,還有文房用具,要不是回西北,他買那些東西幹什麼?” 左爺仰天狂笑:“老天有眼啊,機會來啦,姓霍的,你的大限到了!”柴禾給左爺添上茶:“我明白了,對這姓霍的,左爺您早有打算?” 左爺拿起一粒葡萄幹放進嘴裡:“小子,這麼說吧,左爺可不是能随便得罪的,誰得罪了左爺,不死也得讓他脫層皮,一會兒你預備幾樣禮品,拿着我的帖子到京東東皇莊找一下老康,就說我想見他,有要事相商。

    ” “左爺,這個老康是什麼人?” 左爺朝左右望望,小聲答道:“這兒沒外人,對你們兩個我也不相瞞,聽說過‘草上飛康小八’麼?” 柴禾吃了一驚:“康小八?老天爺啊,那是個職業刺客、江洋大盜,江湖上的名聲如雷貫耳。

    ” “老康就是大名鼎鼎的‘草上飛’?”黑三兒搖着腦袋,“真沒想到……” 左爺兇狠地盯着他倆:“都給我把嘴閉嚴了,這件事要給我爛在肚子裡,打死也不能說出去,我可把醜話說在前頭,往後誰把‘草上飛’的字号露出去,可别怪我翻臉不認人。

    ” “是!左爺,誰要走漏了消息,天打五雷轟!”黑三兒搶先表了态,柴禾也不甘示弱:“左爺,幫裡不是有規矩麼?誰要壞了規矩,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貝子爺和額爾慶尼并排坐在行駛的馬車裡,額爾慶尼顯得憂心忡忡:“阿哥,你說,義和團會不會也鬧到京城來?”此時,馬車路過“聖彼得堡”咖啡廳,貝子爺還沒顧上答話,他透過車窗看見秋月和伊萬從裡面走出來,立即讓車夫停下,小聲嘀咕着:“秋月姑娘和洋人還攪和到一塊兒去了?” “秋月姑娘?在哪兒呢?”額爾慶尼也湊到了窗戶前。

     馬路的對面,伊萬彬彬有禮地問道:“我送送您吧?” 秋月搖搖頭:“謝謝,伊萬先生,我想一個人走走。

    ” 伊萬也不勉強,他上了馬車:“有什麼事需要幫忙,就來找我。

    ” 秋月揮手作别:“謝謝,再見!” 伊萬坐的馬車遠去了,秋月漫步在使館區安靜的街道上想着心事。

     貝子爺的目光跟着秋月移動着,他吩咐車夫:“掉頭,跟上那位姑娘。

    ” 秋月走了不多遠,隻見張幼林背着書包從前面一處宅院的側門裡出來,她一愣,喊了一聲:“幼林!” 張幼林轉過身,見是秋月,立即眉開眼笑地跑過來:“秋月姐!” 秋月滿臉狐疑:“你怎麼回來了?” “洋教習過洋節,我們也跟着放假,我還沒回家呢,先過來把洋教習托我帶的東西交給人家,沒想到就碰見你了,秋月姐,咱倆真有緣……”秋月的臉上也有了笑模樣,倆人在街上親熱地一邊聊着,一邊向前走。

     馬車裡的貝子爺感到挺納悶:“這位小爺又是誰呀?怎麼秋月姑娘一見到他就高興了呢?” 額爾慶尼搖搖頭:“沒見過。

    ” “你差人打聽打聽。

    ” 秋月和張幼林在街的拐角處消失了,貝子爺這才依依不舍地吩咐車夫原道返回。

     按照莊虎臣的安排,得子接長不短地就跟三郎小聚一次,為的是從他口中打聽額大人的動向,把牢榮寶齋與宮中的買賣。

    那天晚上,在珠市口的一家小飯鋪裡,得子和三郎已經吃完了飯,正在喝茶聊天兒,三郎煞有介事地問:“得子,你聽說了嗎?前些日子,在溫泉的煤洞裡挖出了劉伯溫的預言碑。

    ” 得子搖搖頭:“沒聽說,那碑上寫着什麼呀?” 三郎一邊想一邊說着:“最恨和約、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還有,我記得不大準了,好像是說官府羽翼洋人、趨炎附勢、肆虐同群……” 得子半信半疑:“這碑是真的嗎?要是有人做局,事先在地下埋好了呢?” “那可就不知道了。

    ” 得子朝四周看了看:“得,禍從口出,咱不說這個了,三郎,這些日子,誰常到府上走動?” 三郎白了他一眼:“我說得子,你查戶口是怎麼着?” 得子趕緊擺擺手:“沒,沒有,我随便問問,你們家大人和我們榮寶齋,不是有買賣上的事兒嗎?” “還别說,這些日子,琉璃廠那茂源齋,還有慧遠閣的掌櫃的,老圍着我們家大人轉。

    ” “你們家大人搭理他們嗎?”得子關心的就是這個,三郎也直言不諱:“我們家那大人,有奶就是娘,誰給的好處多,買賣就跟誰做。

    ” 得子的心一沉:“那你以後多留點神,要是聽見你們家大人說起宮裡需要文房用品什麼的,給我遞個信兒,我們掌櫃的虧待不了你。

    ” 三郎點點頭,得子話裡的含意,他聽明白了。

     昨天晚上,莊虎臣回家給三叔祝壽,喝多了點兒,早上起晚了,他吃完早飯就匆匆往鋪子裡趕。

    路過一家鐵鋪子,鐵匠們正在忙着打制大刀、長矛,莊虎臣想着心事沒注意,差點兒撞在從鐵爐子裡伸出來的刀片上。

     “嘿,爺們兒,瞧着點兒!”一位上了年紀的鐵匠高聲喊着。

     莊虎臣停下腳步,他看着地上堆積如山的大刀、長矛,詫異地問道:“大哥,我記得您這鋪子是做農具的,怎麼改做兵器了,是要打仗嗎?” 老鐵匠得意洋洋地回答:“打洋人!” “打洋人?”莊虎臣下意識地看了看左右,趕緊離開了。

     來到鋪子裡,得子把和三郎在飯桌上聊的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莊虎臣,出乎得子的意料,莊虎臣對劉伯溫的預言碑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

     近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