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些日子,莊虎臣隔三差五的就往紫禁城跑,不過,他可不是熱心去打理大清國的朝政,而是另有所圖。
那天,依舊是天還沒亮,莊虎臣就穿着官服神采奕奕地來到紫禁城外,和衆官員一起魚貫而入進了皇宮。
來到乾清門外的廣場上,衆官員開始苦等着皇上上朝,莊虎臣卻直奔西北角的公告欄。
四周還是黑洞洞的,莊虎臣費勁地看了看,公告欄上的字迹模糊不清,于是轉身向東邊的休息室走去。
進了休息室,莊虎臣從朝服内取出筆墨紙硯放在桌子上,這時正趕上差役過來送水:“莊大人,您早,今兒個您又是來抄榜啊?” “是啊,有新的貼出來嗎?”莊虎臣關心地問。
“有,昨兒個下午剛貼上去的。
” 一聽這話,莊虎臣的臉上露出了喜色,心裡說:今兒又沒白來。
他打開硯台:“得,勞駕,您給我這硯台裡擱點水。
” 差役走了,莊虎臣閉上眼睛忍了一小覺,醒來天已大亮,他趕緊起身又奔了公告欄。
新公布的官員任免名錄貼在公告欄上,這回全看清了,莊虎臣一邊看,嘴裡一邊念叨着:“果林哈,任察哈爾将軍;魏汝林,任成都知府;免除:梁春河,山西布政使;吳玉洲,廣東按察使……” 皇上還沒來,廣場上,衆官員仨一群、倆一夥議論政事,還有人在活動着身子。
莊虎臣把公告欄上的内容全記下了,便匆匆穿過廣場,回到休息室。
休息室裡,幾位官員在喝水、聊天兒,莊虎臣向他們點頭緻意,然後在桌子上展開宣紙,根據剛才的記憶,把公告欄上的官員任免名錄謄寫下來。
接近晌午,莊虎臣的轎子在榮寶齋的門口停下,穿着一身官服的莊虎臣從轎子裡下來,跟另一頂轎子裡的人打着招呼:“陳大人,您慢走。
” 陳大人從轎子裡探出頭來:“莊大人,回見。
” 得子瞧着挺新鮮,他迎上去,恭恭敬敬地哈着腰:“莊大人,您回來啦。
” 莊虎臣腳下沒停:“叫莊掌櫃的。
” 得子跟在莊虎臣的屁股後面:“您現在是官兒了,穿着這身官服,我叫您莊掌櫃的,多不合适啊!” 莊虎臣站住:“回到榮寶齋,我就是掌櫃的,我喜歡聽這稱呼,說實話,我自個兒都沒拿自個兒當個官兒。
”說完,他徑直去了後院。
得子站在前廳琢磨着:“怎麼不是官兒啊,正經七品呢,那是鬧着玩兒的麼?” 莊虎臣換上了便服,手裡拿着一個紙卷又進來了,得子又湊過去:“掌櫃的,今兒個見着皇上了嗎?” 莊虎臣“嗯”了一聲,坐下。
得子沏上茶:“皇上離您有多遠?” “還遠着呢。
” “您沒往近了湊湊?”得子興趣盎然,莊虎臣不耐煩了:“得了得了,别扯閑篇兒了,該幹嗎幹嗎去吧。
” 得子不高興地端起臉盆到門口撩水去了,莊虎臣坐在椅子上,展開手裡的紙卷認真地琢磨起來。
這個紙卷,就是他在紫禁城的公告欄上抄來的大清國最新的官員任免名錄。
得子放下臉盆走過來:“掌櫃的,剛才有位印書的師傅找過您。
” 莊虎臣擡起頭來:“人呢?” “我讓他直接到井院胡同二号去了,您不是說在那兒成立榮寶齋帖套作嗎?” 莊虎臣站起身:“是啊,要想做出精品,不能指着印制作坊,還得自個兒來。
得子,你盯着鋪子,我過去一趟。
”莊虎臣拿着那卷紙走了。
這些日子,張幼林比較收斂,沒又捅出什麼婁子來,鋪子裡的事也按部就班,張李氏難得心情放松,臉色也紅潤了許多。
她正在客廳裡和李媽閑說話,張幼林走進來:“媽,我得和您商量件事兒。
” 張李氏笑眯眯地看着他:“說嘛,兒子,隻要不是壞事兒,媽都答應。
” 張幼林坐下:“我瞞着您和莊掌櫃的說好了,我想在榮寶齋學徒。
” 張李氏臉上的笑容立刻就消失了:“學徒?咱們這種人家,哪兒有讓孩子去鋪子裡學徒的?你這不是瞎鬧嗎?幼林,聽話,你給我老老實實讀書,将來……” “媽,實話跟您說吧,被您趕出去那陣兒……嗨,本來我就是想混碗飯吃,因為我不想讓秋月姐養活我,後來,我發現鋪子裡還真有不少可學的,平時我沒拿筆墨紙硯當回事兒,等在鋪子裡幹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這行兒的學問還挺深。
” 張李氏猶豫着:“可是……你不去學徒,也能學這些知識啊。
什麼時候想學了,就把莊掌櫃的請來問嘛。
” “媽,這樣吧,我讀書之餘去鋪子裡幫忙,這總可以吧?”張幼林退了一步,張李氏心裡掂量了一下,她知道,兒子想好了要去做的事,攔是攔不住的,隻好歎了口氣:“唉,你要實在想去,就去吧,隻是别耽誤了讀書。
” “行,還有件事兒,我想去報考新式學堂。
” “新式學堂和私塾先生授課有什麼不同嗎?”張李氏問道。
說起新式學堂和私塾先生授課的區别,張幼林的話就多了:“新式學堂教的東西,比私塾先生講的有意思多了,您瞧,都什麼年月了,這私塾先生還是老一套經史子集的,多少年都沒有變化。
聽說,人家新式學堂教各國史略、數理啟蒙、翻譯公文,還有天文測算、萬國公法、地理金石……” 張李氏點點頭:“那倒是好事兒啊,難怪繼林也跟我商量,要去報考新式學堂呢,兒子啊,你去吧,媽同意。
”她痛快地答應了。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是大清國為辦理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于1861年1月20日由鹹豐皇帝批準成立。
總理衙門位于京城的東堂子胡同49号院内,這裡原是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的宅邸,經過改建,東半部成為京師同文館――也就是張幼林向往的那所新式學堂的校址,西半部開辟為各部院大臣與各國使節進行外交活動的場所,也是官員們的辦公處。
那天下午,總理衙門章京王雨軒正在埋首撰寫給法國公使的一篇公文,衙役輕輕地走進來,呈給他一個裝潢精美的冊子:“大人,這是琉璃廠榮寶齋的人送來的。
” 王雨軒擡起頭來,顯得很詫異:“我沒跟榮寶齋訂什麼呀……”他接過了冊子,瞟了一眼,就随手扔到了一邊,繼續撰寫公文。
天色漸晚,衙役進來掌燈,王雨軒放下毛筆,攥了攥發麻的手,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收拾了一下東西,回家了。
莊虎臣差人送來的冊子,靜靜地躺在王雨軒的桌子上,被其他的文件蓋住了一半兒。
幾天以後,楊憲基因為一件公事來找王雨軒,他坐在王雨軒的對面:“王大人,這個案子涉及洋人,我們刑部不好獨斷,特意來跟您商量。
” 王雨軒的手下意識地輕輕敲着桌子,面有難色:“這涉及洋人的事兒,不好辦
那天,依舊是天還沒亮,莊虎臣就穿着官服神采奕奕地來到紫禁城外,和衆官員一起魚貫而入進了皇宮。
來到乾清門外的廣場上,衆官員開始苦等着皇上上朝,莊虎臣卻直奔西北角的公告欄。
四周還是黑洞洞的,莊虎臣費勁地看了看,公告欄上的字迹模糊不清,于是轉身向東邊的休息室走去。
進了休息室,莊虎臣從朝服内取出筆墨紙硯放在桌子上,這時正趕上差役過來送水:“莊大人,您早,今兒個您又是來抄榜啊?” “是啊,有新的貼出來嗎?”莊虎臣關心地問。
“有,昨兒個下午剛貼上去的。
” 一聽這話,莊虎臣的臉上露出了喜色,心裡說:今兒又沒白來。
他打開硯台:“得,勞駕,您給我這硯台裡擱點水。
” 差役走了,莊虎臣閉上眼睛忍了一小覺,醒來天已大亮,他趕緊起身又奔了公告欄。
新公布的官員任免名錄貼在公告欄上,這回全看清了,莊虎臣一邊看,嘴裡一邊念叨着:“果林哈,任察哈爾将軍;魏汝林,任成都知府;免除:梁春河,山西布政使;吳玉洲,廣東按察使……” 皇上還沒來,廣場上,衆官員仨一群、倆一夥議論政事,還有人在活動着身子。
莊虎臣把公告欄上的内容全記下了,便匆匆穿過廣場,回到休息室。
休息室裡,幾位官員在喝水、聊天兒,莊虎臣向他們點頭緻意,然後在桌子上展開宣紙,根據剛才的記憶,把公告欄上的官員任免名錄謄寫下來。
接近晌午,莊虎臣的轎子在榮寶齋的門口停下,穿着一身官服的莊虎臣從轎子裡下來,跟另一頂轎子裡的人打着招呼:“陳大人,您慢走。
” 陳大人從轎子裡探出頭來:“莊大人,回見。
” 得子瞧着挺新鮮,他迎上去,恭恭敬敬地哈着腰:“莊大人,您回來啦。
” 莊虎臣腳下沒停:“叫莊掌櫃的。
” 得子跟在莊虎臣的屁股後面:“您現在是官兒了,穿着這身官服,我叫您莊掌櫃的,多不合适啊!” 莊虎臣站住:“回到榮寶齋,我就是掌櫃的,我喜歡聽這稱呼,說實話,我自個兒都沒拿自個兒當個官兒。
”說完,他徑直去了後院。
得子站在前廳琢磨着:“怎麼不是官兒啊,正經七品呢,那是鬧着玩兒的麼?” 莊虎臣換上了便服,手裡拿着一個紙卷又進來了,得子又湊過去:“掌櫃的,今兒個見着皇上了嗎?” 莊虎臣“嗯”了一聲,坐下。
得子沏上茶:“皇上離您有多遠?” “還遠着呢。
” “您沒往近了湊湊?”得子興趣盎然,莊虎臣不耐煩了:“得了得了,别扯閑篇兒了,該幹嗎幹嗎去吧。
” 得子不高興地端起臉盆到門口撩水去了,莊虎臣坐在椅子上,展開手裡的紙卷認真地琢磨起來。
這個紙卷,就是他在紫禁城的公告欄上抄來的大清國最新的官員任免名錄。
得子放下臉盆走過來:“掌櫃的,剛才有位印書的師傅找過您。
” 莊虎臣擡起頭來:“人呢?” “我讓他直接到井院胡同二号去了,您不是說在那兒成立榮寶齋帖套作嗎?” 莊虎臣站起身:“是啊,要想做出精品,不能指着印制作坊,還得自個兒來。
得子,你盯着鋪子,我過去一趟。
”莊虎臣拿着那卷紙走了。
這些日子,張幼林比較收斂,沒又捅出什麼婁子來,鋪子裡的事也按部就班,張李氏難得心情放松,臉色也紅潤了許多。
她正在客廳裡和李媽閑說話,張幼林走進來:“媽,我得和您商量件事兒。
” 張李氏笑眯眯地看着他:“說嘛,兒子,隻要不是壞事兒,媽都答應。
” 張幼林坐下:“我瞞着您和莊掌櫃的說好了,我想在榮寶齋學徒。
” 張李氏臉上的笑容立刻就消失了:“學徒?咱們這種人家,哪兒有讓孩子去鋪子裡學徒的?你這不是瞎鬧嗎?幼林,聽話,你給我老老實實讀書,将來……” “媽,實話跟您說吧,被您趕出去那陣兒……嗨,本來我就是想混碗飯吃,因為我不想讓秋月姐養活我,後來,我發現鋪子裡還真有不少可學的,平時我沒拿筆墨紙硯當回事兒,等在鋪子裡幹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這行兒的學問還挺深。
” 張李氏猶豫着:“可是……你不去學徒,也能學這些知識啊。
什麼時候想學了,就把莊掌櫃的請來問嘛。
” “媽,這樣吧,我讀書之餘去鋪子裡幫忙,這總可以吧?”張幼林退了一步,張李氏心裡掂量了一下,她知道,兒子想好了要去做的事,攔是攔不住的,隻好歎了口氣:“唉,你要實在想去,就去吧,隻是别耽誤了讀書。
” “行,還有件事兒,我想去報考新式學堂。
” “新式學堂和私塾先生授課有什麼不同嗎?”張李氏問道。
說起新式學堂和私塾先生授課的區别,張幼林的話就多了:“新式學堂教的東西,比私塾先生講的有意思多了,您瞧,都什麼年月了,這私塾先生還是老一套經史子集的,多少年都沒有變化。
聽說,人家新式學堂教各國史略、數理啟蒙、翻譯公文,還有天文測算、萬國公法、地理金石……” 張李氏點點頭:“那倒是好事兒啊,難怪繼林也跟我商量,要去報考新式學堂呢,兒子啊,你去吧,媽同意。
”她痛快地答應了。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是大清國為辦理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于1861年1月20日由鹹豐皇帝批準成立。
總理衙門位于京城的東堂子胡同49号院内,這裡原是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的宅邸,經過改建,東半部成為京師同文館――也就是張幼林向往的那所新式學堂的校址,西半部開辟為各部院大臣與各國使節進行外交活動的場所,也是官員們的辦公處。
那天下午,總理衙門章京王雨軒正在埋首撰寫給法國公使的一篇公文,衙役輕輕地走進來,呈給他一個裝潢精美的冊子:“大人,這是琉璃廠榮寶齋的人送來的。
” 王雨軒擡起頭來,顯得很詫異:“我沒跟榮寶齋訂什麼呀……”他接過了冊子,瞟了一眼,就随手扔到了一邊,繼續撰寫公文。
天色漸晚,衙役進來掌燈,王雨軒放下毛筆,攥了攥發麻的手,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收拾了一下東西,回家了。
莊虎臣差人送來的冊子,靜靜地躺在王雨軒的桌子上,被其他的文件蓋住了一半兒。
幾天以後,楊憲基因為一件公事來找王雨軒,他坐在王雨軒的對面:“王大人,這個案子涉及洋人,我們刑部不好獨斷,特意來跟您商量。
” 王雨軒的手下意識地輕輕敲着桌子,面有難色:“這涉及洋人的事兒,不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