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炮聲四起。

     莊虎臣對衆人抱拳:“今兒個,榮寶齋為各位備下了流水的席,請大夥兒務必賞光,裡邊請,裡邊請!”衆人簇擁着向裡面走去。

     “伊萬先生,您也賞個光吧?”林滿江做出了邀請的手勢。

     伊萬惱怒地盯着他:“林先生,你别以為耍個花招兒就能躲過去,沒那麼便宜的事兒,我要請律師來調查你們,讓你們吃官司!我就不信,大清國難道沒有法律?” 周明仁趕緊過來打圓場:“哎喲喂,伊萬先生,瞧您說的,這哪兒跟哪兒啊,就扯上官司了?”他拉着伊萬躲開門口,給衆人騰開道兒,指着屋檐上高懸着的匾:“您知道,這是誰題的字兒嗎?” “我看你們中國字,誰寫的都差不多。

    ”伊萬很不耐煩,此時他哪兒有心思琢磨這個呀? “這您就不對了,”周明仁湊近伊萬的耳邊,小聲說道,“就這仨字兒,值銀子扯了去了!” 伊萬擡起頭來,疑惑地看了看:“誰寫的?” “翁同龢!”周明仁一字一頓地回答。

     伊萬冷靜下來:“翁同龢是誰?” “連翁同龢您都不知道哇?”周明仁露出驚訝的神情,“那您在中國算是白待了。

    ” “我不知道的人多了,周掌櫃,您就别賣關子了,快告訴我,這個翁同龢是誰?” “皇上他師傅。

    ” “皇上他師傅?”伊萬沒弄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周明仁又解釋了一遍:“就是皇上的老師。

    ” “噢,皇上的老師給榮寶齋題字……”伊萬想了想,“那他們是親戚嗎?” 周明仁眼珠子一轉,意味深長地說道:“是不是親戚我不清楚,反正是關系深了去啦,要不然,榮寶齋怎麼能請到他的字兒呢?” “就是皇上本人題的字,這官司我也要打!”伊萬氣急敗壞,帶着他的人走了。

     那天晚上,霍震西和張幼林都沒有睡意,倆人躺在地鋪上聊天。

     “幼林啊,我尋思着,你這兩天就該出去了。

    ” “愛怎麼着就怎麼着吧,在這兒住着也挺好,咱倆做伴兒,日子過得也挺快。

    ”張幼林顯得很無所謂。

     “呸!咋這麼沒出息,在這兒還住上瘾了?你才多大?該幹的事還多着呢。

    ” 張幼林爬起來:“大叔,我走了,您怎麼辦?” “聽天由命吧,你不是問過我,為什麼進來的嗎,你想聽嗎?” “當然想聽,以前一問您就發火要打人,我幹脆不問了。

    我不管大叔您是因為殺人還是因為放火,反正我喜歡您。

    您要是被充軍發配,我就偷我媽的錢當盤纏去看您;您要是被判了死罪,我就給您燒紙錢,讓大叔您在陰間也有錢花。

    ” 霍震西又一次被感動了,他也坐起來:“他媽的,你這孩子還真夠意思,我霍震西沒白交你這個朋友,有你這句話,我死了也不冤。

    好吧,我就跟你說說,我是怎麼進來的。

    ”霍震西剛一挪動身子,忽然呻吟起來,臉上現出了痛苦的表情,“哎喲!我這腿……” “怎麼啦,大叔?”張幼林湊過去,揚起臉來看着他。

     “老寒腿,号子裡又陰又潮,老毛病又犯了。

    ” “我給您捶捶吧。

    ”張幼林彎下腰,認真地給霍震西捶起腿來,霍震西向他敞開了心扉:“幼林啊,大叔我是個回回,在西北一帶還算是有些名聲。

    我們趕馬幫的人,比不得一般客商,人家做大買賣的有錢,可以請镖局的镖師來護镖,我們是小本兒生意,掙的就是辛苦錢,把錢都給了镖師,我們吃什麼?所以說,我們趕馬幫的人黑白兩道都得有朋友,講的是‘義氣’二字,運貨的路上遇到綠林中人,要先說好話,用江湖義氣打動他們,态度要不卑不亢,恰到好處。

    話說得太軟,人家會認為你好欺負,這樣你的财物就懸了;要是話說得太硬也不行,這很容易使對方下不來台,一旦到了對方覺得丢了面子的地步,這場仗就非打不可了。

    ” “那就跟強盜們幹一仗,總比被搶了好。

    ”張幼林邊捶邊說。

     霍震西搖搖頭:“趕馬幫的又不是官軍,人家幹的就是打仗的活兒,我們隻有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動手。

    先是用江湖切口和對方攀道,請人家讓一條路,必要時也得花些小錢,算是‘買路錢’;若是對方油鹽不進,非要搶貨,那就要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以命相搏了。

    我年輕時仗着有些武藝,和綠林中人打過幾次,未落下風,一來二去就和他們混熟了,以後凡是我的貨,他們都給些面子,大家各走各的,相安無事。

    誰知上次我路過直隸清風店,正好趕上那一帶的強盜首領趙四爺帶着他的人馬劫項文川的商隊……小子,你歇會兒。

    ” “我不累,”張幼林抹了一把頭上的汗,“後來呢?” “趙四爺吩咐:把大車和貨物留下,其餘人都給我滾蛋!項文川不住地給趙四爺鞠躬,說這些貨不是他的,是他客戶的,他擔待不起,趙四爺瞪起眼睛,說你哪兒那麼多廢話?你是要命呢還是要貨?你挑一樣兒。

    項文川絕望地哭起來,連聲說他要命,又說,可這貨……您要是給拿走了,兄弟我恐怕也活不了啦……趙四爺不耐煩了,說這是個舍命不舍财的主兒,好啊,我成全你,省得你回去沒法交差,老六,給我做了他……” “趙四爺把項文川殺了嗎?” “沒有,我就在這個時候趕到了,替項文川說了幾句好話。

    趙四爺給了我個面子,說這批貨他不要了,不過,道兒上的規矩不能破,買路錢多少還是要給一些的,趙四爺提出來,留下一車貨,雙方走人,不然他以後在江湖上沒法混,會被人恥笑,我同意了,這件事就這麼了結啦。

    ” 張幼林琢磨着:“這個項文川是什麼人?您為什麼這麼護着他?” “倒也沒什麼交情,不過是以前做過幾年鄰居,我總不能眼看着他被人殺掉。

    ”霍震西回答得輕描淡寫。

     “那……是什麼人把您抓到這兒來了?” “是項文川使的壞,他損失了一車貨,心疼得睡不着覺,怨我沒能全部保住他的貨,想讓我補償他的損失。

    我一怒之下揍了他,這小子到官府告了我,說我通匪。

    這下子我說不清楚了,趙四爺的确是土匪,我又的确認識他,項文川的手下都能為這件事作證,我就是長了一百張嘴也說不清了。

    ” “這個忘恩負義的王八蛋,明明是您救了他,他卻以怨報德,早知這樣,當初就該讓強盜宰了他。

    ”張幼林憤憤不平,他轉念一想,“大叔,咱得想辦法呀,總不能就在這兒關着。

    ” 霍震西歎了口氣:“我的錢都壓在貨上了,這回進京吃了官司,貨又讓官府給扣了,說是贓物。

    我在京城倒有幾個熟人,可要疏通我的案子,恐怕得花不少銀子,我朋友的情況我都知道,他們現在也遇到了難處,拿不出這麼多銀子來,看來老子隻能在這兒待下去啦。

    ” “大叔,我要是能出去,我幫您想想辦法。

    ”張幼林說得很真誠,霍震西看着他,愛憐地胡噜了一下他的腦袋:“扯淡!你個小毛孩子,能有什麼辦法?行啦,大叔我心領了,你睡覺去吧。

    ”霍震西側身躺下,很快就打起了呼噜,可張幼林卻很久都沒有睡着,他睜着兩隻大眼睛出神地想着,這個世道也太不公平了,當好人怎麼就要遭人陷害呢?霍大叔真冤啊…… 山西按察使司衙門裡,按察使額爾慶尼正坐在條案前批改公文。

    額爾慶尼三十出頭,身高五尺,長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在官場上也算是少年得志。

    不過這位仁兄不是靠本事上來的,他能謀得這樣一個官職,還得從他的發小貝子爺說起。

     貝子爺比額爾慶尼大兩歲,有純正的皇族血統,姓愛新覺羅名溥偲,他的祖父是道光皇帝的親弟弟,被封為多羅郡王,二十多歲就故去了,爵位傳給了他的父親。

    按照清制,子承父位要降襲一等,所以貝子爺的父親承襲的是貝勒爵,到了他這兒自然再降一等成為貝子。

    額爾慶尼的父親就任雲貴總督的時候,他正在給溥偲當伴讀,倆人一塊兒學習四書五經、弓馬騎射,溥偲隻有姐妹沒有兄弟,他拿額爾慶尼當親弟弟看待,可謂關愛有加;額爾慶尼的父親也不大願意把兒子帶到西南邊陲,就做了個順水人情讓他留在了貝勒府,這樣,額爾慶尼和溥偲一起度過了少年和青年時代的大部分時光。

    額爾慶尼的父親過世以後,他出于對自己前程的考慮,決定涉足官場,幫忙的人自然就是兄長溥偲了,溥偲這時已經承襲了父親的爵位,人稱貝子爺。

    皇宮裡上上下下都是貝子爺的親戚,再加上他和老佛爺的關系不錯,所以,沒費多大力氣就舉薦額爾慶尼到山西補了按察使的缺。

     這山西按察使為正三品,負責掌管一省的風紀,澄清吏治、審核刑獄,隸屬于總督和巡撫,也是一省的重要官員之一。

    不過,額爾慶尼對政務和官場上的應酬都不是太有興趣,經常心不在焉。

    遠離京城之後,他愈加懷念起過去吃喝玩樂的日子,特别是每天早上遛完鳥之後,和一幫有同好的貴族、官宦子弟聚在泰豐樓黃鳥兒座的茶館裡,喝着明前的龍井,就着泰豐樓特制的宮廷小點心,天南地北地一通兒神侃,那份舒坦喲……孰料,太原府提籠架鳥之風遠遜于京城,額爾慶尼來了好幾個月居然就沒有相中一個理想的去處,不免心灰意冷起來,直想脫下這身官服一走了之。

    倒是貝子爺寫了一封長信勸他先忍着點,好歹混個一年半載的,他在京城裡再幫着尋摸個合适的職位,額爾慶尼這才安頓下來。

     平心而論,額爾慶尼的心眼兒不壞,就是腦子不大好使,處理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