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是松竹齋,他們家讓人要賬要到門兒上來了,半天了,還沒走呢。

    ”小夥計伸着脖子又向外看了一眼。

     陳掌櫃“哼”了一聲,踱到桌子前:“這就付不出賬了?看來我還高估他們了,早知道這麼不頂用,我根本就不用費那麼多腦子。

    ” 莊虎臣挺為松竹齋惋惜,他站在門口看了看,語調有些沉重地說:“他們家最近是真走背字兒,說是庫房給泡了,存的貨都完蛋了,這不,人家來要賬了,可真夠他們一嗆的,看來松竹齋的氣數要到頭兒了!” 陳掌櫃呷了一口茶,不屑地瞟了一眼莊虎臣:“你以為,松竹齋的庫房是說漏就能漏嗎?” 莊虎臣一驚:“掌櫃的,您是說……” “那當然!我早就說了,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得讓它萬無一失才行!哼,我要這一次就讓他松竹齋關門滾蛋,再也别想翻身!”陳掌櫃看了莊虎臣一眼,露出了笑意,“虎臣啊,你想出的那兩招‘從上到下,再斷其貨源’雖說是夠絕的,但還不夠狠,所以我又給加了把料,其實也沒什麼,就是讓人去他家房上借了幾塊瓦……”陳掌櫃暗自得意着。

     莊虎臣的心一沉:“掌櫃的,這可……”莊虎臣看着陳掌櫃,後邊的話咽了回去。

     “潘家那邊談得怎麼樣了?” “終于談成了,潘家答應把那批貨給咱們,不過價格上還得擡點兒。

    ”莊虎臣看了一眼街對面的松竹齋,“說實話,這也是沾了松竹齋不景氣的光,潘家和松竹齋做了幾輩子買賣,那交情不是一般人能拆台的,潘家的人一個勁兒地說,就這麼把松竹齋給甩了,臉上真有點兒挂不住,幾輩子的交情啊,要不是因為張山林不争氣,潘家說什麼也不會出此下策。

    ” 陳掌櫃不陰不陽地瞧着莊虎臣:“虎臣啊,怕是沒這麼簡單吧?進貨的價兒擡點兒?擡多少?這漲出來的差額進了誰的腰包,恐怕是說不清楚吧?” 莊虎臣的臉漲紅了:“掌櫃的,聽您這意思,是信不過我莊虎臣,懷疑我從中拿好處?” “你别誤會,我還能信不過你?我隻是疑惑,光憑你這兩片子嘴就能把松竹齋給頂了,把潘家拉過來?可别是松竹齋和潘家合起來做套兒讓咱們鑽啊。

    ” “陳掌櫃,您這心眼兒可是夠多的,對誰都防一手兒,要是這樣,以後再趕上談生意,恐怕還得您親自出馬,我可不想招這嫌疑。

    ”莊虎臣的臉耷拉下來。

     “虎臣,這你就多心了,我信不過誰還信不過你嗎?”陳掌櫃打起了圓場。

     話雖這麼說,可這裡的弦外之音莊虎臣能聽不出來嗎?接下來好幾天,莊虎臣心裡都覺着别扭。

     給秋月贖身的高官,就是剛從湖南調入京城、出任刑部左侍郎的楊憲基。

    楊憲基是個江南才子,一次出官差到南京,在秦淮河偶遇秋月,兩人詩詞唱和、美酒笙歌,不覺相見恨晚。

    同僚們以為楊大人不過是逢場作戲而已,哪知他是真動了感情,回到長沙後不久,又重返南京,花重金給秋月贖了身,這次到京城赴任,也把秋月帶在了身邊。

    不過,楊憲基心裡也有苦衷。

     離琉璃廠不遠有個明遠樓茶館,茶館二樓的雅間裡,此時楊憲基正握着秋月的手,默默地注視着她。

    要說的話難于啟齒,良久,楊憲基才開了口:“秋月,你聽我說,我……對不住你,你随我千裡遠到京城,我卻不能把你接到家中,我……” 秋月打斷了楊憲基的話:“大人,别這麼說,您為秋月贖了身,我能與大人同居京城,已經心滿意足了,秋月别無奢望,不在意将來,也不在意什麼名分,隻要大人不嫌棄,秋月一生就在小院裡随時等候大人。

    ”說到這兒,秋月的眼睛裡已經滿含淚水了。

     楊憲基歎了口氣:“唉!”他把秋月的手握得更緊了。

     秋月十分的善解人意,适時改變了話題:“大人,衙門裡的事還順利吧?” 說到衙門裡的事,楊憲基的臉上有了點笑容:“還好,我剛到,這幾天光顧着應酬了,還見了幾個過去的老同僚,聊了不少往事,真是光陰似箭啊!我從側面打聽了一下你父親的案子,等過些日子安頓下來,我打算調來你父親的案卷好好琢磨琢磨。

    ” “那就拜托大人了!”秋月十分感激。

     “我說秋月,你怎麼老這麼客氣?你我之間不必如此。

    ”楊憲基突然想起了什麼,掏出懷表看了看,“糟糕,差點兒忘了,我還有個飯局,這樣吧,我先送你回去。

    ” 楊憲基的轎夫見楊大人和秋月從茶館裡出來,立刻起轎迎了上去。

     秋月看了看天色,對楊憲基說:“大人,這兒離琉璃廠不遠,我想去逛逛,您赴約吧。

    ” 楊憲基有些猶豫。

     “我走不丢的,您放心去吧。

    ” 楊憲基又追加了一句:“早點回家!”這才起轎去赴約了。

     張家小院的東屋裡,張幼林大聲地背誦着《應科目時與人書》:“……然是物也,負其異于衆也,且曰:爛死于泥沙,吾甯樂之……” 私塾先生閉着眼睛跟着張幼林背誦的節拍搖頭晃腦,張繼林在一旁臨帖。

     張幼林扭頭從窗戶縫裡看見林滿江從影壁後面走進來,一走神,背誦的聲音就低下來了:“……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私塾先生睜開眼睛,見張幼林正往外面看,于是拿起桌子上的一塊木闆,“啪”地拍在桌子上,發出了震耳的響聲。

     張幼林吓得渾身一激靈。

     “别東張西望的,我看你就是成心搗亂,這不是能背下來嗎?給我好好背一遍,一會兒再背《系辭上傳》。

    ”私塾先生又閉上了眼睛。

     張幼林背誦的速度又快起來:“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張李氏站在北屋的窗下聽着東屋裡的響動,也看見張幼林的種種頑劣,不覺潸然淚下。

    頃刻,她趕緊擦幹了眼淚,林滿江也已經到了門口。

     “大少奶奶,哦,夫人,您看我老改不了這口,您找我?” “沒事兒,林師傅,您怎麼順口就怎麼叫吧,都這麼多年了,您快請進來吧。

    ”張李氏把林滿江讓進屋裡。

     兩人坐下,張李氏問道:“林師傅,您來松竹齋有三十多年了吧?” “嗯,到下個月就三十七年了,我十四歲到松竹齋跟老掌櫃學徒,這一晃已經五十歲的人啦!” “那個時候,松竹齋興盛吧?” “那是!想當年,别說在琉璃廠,就是可着北京城,要說起南紙店,首屈一指就是咱松竹齋了。

    唉,那風光是不在啦!這眼下,就更甭說了,讓人是一想就心疼啊!要是松竹齋真不行了,我怎麼去見九泉之下的老掌櫃啊!”林滿江說着激動起來。

     張李氏給他倒了杯茶端過來:“這陣子我晚上都睡不安生,林師傅,您說,松竹齋怎麼就成這樣了?” 林滿江站起身來接過茶杯:“這是您問,我可就照實說了,要是有不對的地方,您可得多擔待。

    ” “我就是要聽您的實話,您盡管說吧。

    ”張李氏投去了鼓勵的目光。

     “掌櫃的就不是個買賣人兒,心思根本就不在這上面!這我不說您也知道;這兒還沒掙來呢,他早早的就先花出去了,這麼做買賣,能有個好兒嗎?老掌櫃在的時候,多少還是個震懾,現在可好,連幼林少爺也跟着……唉,我真沒法說了!”林滿江是越說越激動,茶水差點兒潑在地上。

     張李氏歎息着:“都是公公和夢林去得太早了,可眼下,他叔貪玩兒,咱也不能眼瞅着這二百年的家業就敗了啊!” 林滿江也歎了口氣:“唉,話是這麼說啊,可……” “林師傅,您是這家裡的老人兒了,比我都來得早,眼下我就得指着您了,咱們得商量個法子,救救松竹齋。

    ”張李氏誠懇地望着林滿江。

     林滿江想了想,說:“當初大少爺過世的時候,孫少爺還小,松竹齋這才交到二少爺手裡。

    我琢磨着,要是現在您再把鋪子接回來,也不是不在理兒。

    ” “接回來?可如今賬上都支應不開了,我就算把鋪子接回來也還是不行啊,再說了,我一婦道人家,對櫃上的事兒又不懂,怎麼管啊?” 這顯然不是個好辦法,林滿江一時也沒了主意,隻好接着唉聲歎氣。

     “林師傅,我今天請您來,就是想求求您,說什麼也得想出個法子,”張李氏哽咽起來,“他叔兒指不上,繼林和幼林還小,就隻有您能幫我了,松竹齋萬萬不能……”她說不下去了。

     “夫人,您别着急,我這一輩子都在松竹齋,東家的事兒就是我的事!” 林滿江嘴上安慰着張李氏,可他心裡明白,松竹齋到了這份兒上,要想起死回生,難啦! 秋月在琉璃廠邊走邊辨認着沿街商家的字号,左爺帶着心腹李三黑和柴河打這兒路過,左爺遠遠地瞧見秋月就開始挪不動步了。

     這位左爺大号叫左金彪,是琉璃廠一帶出了名的地痞惡霸,四十出頭的年紀,生得滿臉橫肉,個頭中等偏高,膚色黝黑。

    左爺色迷迷地盯着秋月看,還貪婪地咂巴着嘴自言自語:“嘿!這小娘們可真水靈,跟他媽畫兒裡的仙女兒似的,左爺我真是四十多年白活了,怎麼就沒見過這麼漂亮的娘們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