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夜襲烏巢,一舉扭轉戰局

關燈
屯于官渡東北四十裡的烏巢,由淳于瓊率領萬餘人看守。

    兄長若發輕兵襲之,必打他個措手不及,盡燔其谷,袁紹大軍立時斷糧,不過三日袁軍必亂!” 曹操一陣歡喜一陣擔憂:“前番已施劫糧之策,焉能再用?” “正因為用過一次才要再用!”許攸一拍大腿,“袁紹實乃一庸人也,雖有小弟與沮授籌謀,然皆不能用。

    你前番劫糧得逞,他以為你必不敢再來。

    若是能二次前往,實不亞于從天而降。

    況且那淳于瓊是個什麼德行,你不曉得嗎?” 昔日淳于瓊與曹操同屬西園八校尉,曹操深知其勇而無謀又好酒貪杯。

    即便如此,他還是不免有些猶豫:“淳于瓊雖不才,然此去四十裡如何混過袁軍盤查?” “這也不難,可選精銳部卒,冒充袁軍人馬,假稱‘袁公恐曹操抄掠後路,遣兵駐防烏巢’,再加上小弟出頭掩護,定可暢通無阻。

    ”說着話許攸擡手指指帳外,“現在還未到亥時,倘能立刻發兵,天亮之前大功可成!若等到明日,袁紹知我逃奔必加防備,那時再要劫糧可就難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可要想清楚。

    ” 曹操猛然站起,朝外面喊道:“仲康,點上燈火,擊鼓升帳!” 中軍大營聚将鼓響,不一會兒的工夫所有将領、掾屬盡皆趕到,就連染病的軍師荀攸都來了。

    郭嘉、朱靈、路昭等曾在河北效力的人見到許攸無不愕然,曹操将奇襲烏巢之計說出,滿營之人齊聲反對。

     于禁最是義憤填膺:“官渡烏巢相隔四十餘裡,袁軍斥候别部往來縱橫,即便能深入敵境,倘若袁紹派兵增援,我軍前後受敵死無葬身之地啊!況且……”他瞥了許攸一眼,“況且此人星夜而來居心難測,主公還需詳查。

    ” “什麼叫居心難測?”許攸據理力争,“我滿門家小皆被袁紹所挾,有此深仇大恨豈能瞞哄你們?再說我也要随軍而往,如有差失誅我不遲!” “滾你娘個蛋!”曹洪把眼一瞪,“宰不宰你是小,主公安危是大。

    若有一差二錯,殺了你有個屁用啊?” 還不待許攸還口,朱靈又冒了出來:“在下以為許子遠之言縱然可信,但前番已施劫糧之策,袁紹必倍加謹慎,主公不宜貿然以身犯險。

    軍中不可一日無帥,還望主公三思。

    ” “望主公三思!”諸文武齊聲附和,于禁、朱靈、張遼、李典那幾個平素不睦之人,這會兒卻難得一緻,都以懇求的目光望着曹操。

     許攸投至曹營本是一番沖動,這會兒才意識到自己把事情想簡單了,就算曹操同意他的戰略,要使曹營諸将也都接受他這個河北叛徒卻不容易。

    他一個歸降之人又不能把話說得太甚,焦急地望着曹操。

    而曹操似乎也有幾分疑慮,逐個掃視帳中文武,目光所及之人無不搖頭,就連郭嘉也緊蹙雙眉不置可否。

    正在萬般無奈之際,坐在一旁的荀攸有氣無力地說了話:“在下倒以為子遠之計可行……” “哦?”曹操終于找到贊同的聲音了,“軍師覺得可行?” 荀攸實在沒力氣起身,病怏怏坐在那裡,緩緩道:“袁本初不通兵法,未必及時救援,即便率兵馳援以主公之力也未嘗不能勝之。

    況且現在是冬季,烏巢又在東北,若能順風縱火,官渡袁軍遙遙可望,到那時軍心渙散兵無鬥志,可一舉而定也。

    如此良機主公應該嘗試……”他因為生病,話說得很慢。

     “對對對!公達這番話才是智士之言嘛!”許攸來了勁兒。

     曹操左看看右看看,除了荀攸竟再沒有人表示同意了,偌大的中軍帳一時間鴉雀無聲。

    他心下的疑慮越來越重,固然是機會難得,但諸将所言也不無道理,此番奇襲若是不成,隻怕想回來守官渡也難了。

    既然決定奇襲帶兵也不能多,自己頂多差出五千騎兵,這還多虧鐘繇送來了馬,而單單淳于瓊的守軍就有一萬,若是半路還有激戰,所要面對的敵人将更多。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個戰略也是十分冒險的……而這個險該不該冒呢…… 所有人都不再說話了,直勾勾看着曹操,等他作出最後抉擇。

    大帳裡寂靜無聲,隻有炭盆裡的柴火噼噼啪啪作響,頓了好一陣子,曹操忽然站了起來:“我要出去片刻,列位且在這裡稍候,回來之時再作定奪。

    ”說罷丢下一臉詫異的衆将,邁步就往外走。

     “曹阿瞞!”許攸真急了,“這等要緊時刻你要幹什麼,我和你一起去。

    ” “不必了,”曹操連頭都沒回,“你耐心等着,我去去就來,耽誤不了事情。

    ” 出了中軍大帳,一股涼風襲來,曹操感覺清醒了不少,甩開大步穿出轅門向前營而去。

    許褚等衛士不知他要幹什麼,又不敢多問,緊緊跟在後面保護。

    連過兩座寨門,直到最前面張繡的大營,曹操才放慢腳步,有守門的小将遠遠望見,趕緊跪倒在地:“末将參見主公,我家張将軍正在巡營,現有劉将軍在中軍帳聽候調遣,末将為您傳……”話未說完,卻見曹操理都沒理,帶着親兵穿門而過。

     他沒有奔中軍大帳找張繡和劉勳,徑直向大寨西南犄角;走到一個孤零零的小帳篷前,見帳簾垂着,從縫隙間灑出一縷燈光,便回頭囑咐許褚:“你們在外面等着,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打擾。

    ”說完他又整理整理衣甲戰袍,這才伸手挑起帳簾,清清喉嚨道,“文和兄,這麼晚了怎麼還沒休息啊?” “誰啊?”賈诩披着裘衣、趿着屐、拿着卷書正坐在炭盆前烤火,燈火昏暗他眼睛又花,待來者走到近前才認出是曹操,忙要起身施禮,但屁股還沒擡起來就被曹操摁了回去:“坐着說話,咱們随便聊聊。

    ” “我以為明公還在大帳議事呢,不想光臨我這破帳篷來了。

    ”賈诩不敢擡頭,隻用餘光掃視着地面,瞄到曹操已坐到了自己對面。

     “我這幾日籌措諸事,忘了營之中還藏着您這麼一位智士呢。

    哈哈哈……”曹操捋髯而笑。

     “不敢不敢。

    ”賈诩态度謙卑,一直低頭攥着那卷書。

     “本來我表奏您為執金吾,可诏書未下戰事又起,您還得随張繡出征,許都的清福又沒享受到,可惜啊可惜。

    ” 賈诩忖度不清他的來意,不知這話該怎麼接,隻是輕聲道:“為國效力自當如此。

    ” “文和兄,你以為……” “在下何德何能,豈敢與明公兄弟相稱。

    ” “诶,現在又沒有外人,咱們兩人随便叫叫有何不妥。

    ”曹操面帶莞爾道,“我與袁紹僵持日久始終未能得勝,文和兄可有什麼計謀嗎?” 賈诩搖了搖頭:“明公久領兵馬睿智過人,在下覺得萬事妥當,沒有什麼不足之處。

    ”曹營智謀之士多出自颍川,将領出于沛國,幹吏多為兖州籍貫,這種體系下賈诩一個涼州人自不敢參與其中。

    而且他既非曹營嫡系,又是犯過驚天大罪的人,更不能随便說話。

     曹操見他夾着尾巴不露,眼珠一轉,似笑非笑道:“文和兄也忒謙虛了。

    昨夜我睡不着覺推枕而思,讓您當這個沒什麼差事的執金吾實在有些屈才了,似您這樣的人應該戡定一方造福朝廷,所以我打算上表朝廷改任您為冀州牧。

    ” “啊?!”賈诩驚若雷劈,手一哆嗦,書都扔到炭盆裡去了,趕忙跪倒在地,“在下才少德薄,不能當此重任,還望明公收回成命。

    ”現在冀州在袁紹手裡,他若是當了有名無實的冀州牧,豈不是跟人家結了死仇?前番拒絕李孚雖已結怨,但是尚有回旋餘地,若是曹操戰敗大不了回轉涼州閉門不出,袁紹也未必能把他如何。

    可要是跟人家結死仇,曹操一旦戰敗,袁紹豈能留他活命?賈诩飽經風霜已鍛煉得如履薄冰,再不想蹚這汪渾水了。

     “您這是幹什麼?快快起來。

    ”曹操把他逼得沒有退路,得意地笑了,“任命您為冀州牧是朝廷信得過您,我也信得過您。

    隻要文和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還愁滅不了袁紹嗎?” 賈诩一時語塞,戰戰兢兢坐回榻上,擦了擦額角的冷汗道:“明公……真的想聽我說說。

    ” “我來這兒就是想聽聽您的高論。

    ”曹操不提許攸的戰略,卻故意歎息道,“人皆道我之用兵勝于袁紹,可寡衆懸殊如何才能取勝呢?” 賈诩似乎恢複了平靜,低頭瞅着炭火盆,思來想去情知無可回避隻得開了口:“曹公明智勝于袁紹,英勇勝于袁紹,用人勝于袁紹,決機勝于袁紹,有此四勝而半年多不能告捷,您知道是什麼緣故嗎?” 曹操雙手抱拳,口氣更謙卑了:“願聽賈公指教。

    ” “不敢不敢……”賈诩連忙推手,“恕在下鬥膽直言,我以為明公不能取勝非智勇不及,而是懾于敵衆我寡不敢出手,苛求萬全之策所緻。

    ” “您這麼說……”曹操想要辯解,但略一思考覺得他說得也有些道理,自己是一度吓縮了手,甚至想要退兵。

     賈诩見他沒有反駁,便放開了膽子:“到了戰場總會有風險,從來就沒有什麼萬全之策。

    您又想天子又想朝廷,顧及越多舉動就越放不開,那還怎麼打呀?好在您能即時糾正想法堅持下來,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昔日荥陽之戰若不堅持,高祖何以定天下?昆陽之戰若不堅持,光武爺怎能破王莽四十萬衆?” “光堅持不足以破敵。

    ”曹操歎道,“千古勝敗總是瞬間的事。

    ” “這話不假,世間所有勝敗确是一瞬間的事,但能堅持到那一瞬間的發生,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啊!”素來沉郁木讷的賈诩竟然笑了,“一個時辰前任峻來過,說糧危已解,但究竟解沒解,我們不清楚,您心裡卻很清楚吧?現在這時候,再渺茫的機會都要抓住試試!古人雲‘君子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