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官渡初交鋒,曹操袁紹陷入拉鋸戰
關燈
小
中
大
經是第三次了。
一共就千八百人,沒完沒了折騰,我看這家夥是當慣了土匪,不造反就憋得難受啊!先不理他,等日後再收拾……京裡官員可有什麼異常?” “自從殺了董承、劉……李服那幫人,所有官員都老老實實的,朝會上都很少講話。
”任峻沒好意思說得太透,其實現在的朝廷官員已經對曹操噤若寒蟬了。
“皇子劉馮的病怎麼樣了?” “皇子嘛……”任峻沒想到他會問這個,“據說不太好,這都病病怏怏一年了,越來越重,全靠藥頂着。
我看這孩子活不長遠。
” 曹操望着昏暗的油燈沉默了片刻,忽然道:“叫令君上表請封劉馮為南陽王。
” “什麼?!”三個人都愣住了,不知他為何在戰事緊要之際提出這樣的事。
曹操盯着燈撚喃喃道:“關于玉帶诏一事,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董貴人雖然該死,但她腹中懷有龍種。
許都官員嘴上不說不等于心裡不罵我,既然如此我幫聖上彌補彌補,封劉馮為王。
這樣天子也能安心,我良心上也過得去,别人也不至于再罵我了。
” “主公一片苦心又有誰知?唉……”荀攸、任峻都不禁感慨歎息;郭嘉也随着他們說,但心下暗自發笑——這根本不是曹操的真實用意,他的良心才沒這麼脆弱呢!隻因前番刨了梁孝王的陵墓,造成的影響極壞,陳琳甚至把這件事寫到了檄文中,搞得天下沸沸揚揚。
現在曹操提出這件事,一是要堵袁紹的嘴,叫天下人知道許都朝廷還是天子的,皇子照樣封王;二是以此換取後方輿論的支持,避免在對戰之際節外生枝。
畢竟他現在牢牢拴在官渡無法分身,這就好比一根燈撚不能兩頭燒!至于皇子劉馮,曹操明知他病入膏肓又隻有一歲大,給這個快死的孩子一個王位不過是個空頭人情!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沉重的問題困擾着曹操,他凝視着任峻問道:“伯達,咱們的糧食能支持多久?” “五六個月總不成問題。
”任峻怕他憂慮,又補充道,“不過到那時候又該大收了,今年的新糧正好接上。
” “你這是報喜不報憂,為我寬心啊……”曹操心裡有數,雖說屯田進行得很成功,但再多的糧食也經不起連續消耗。
自前年以來征張繡、讨呂布、定河内,大軍屯于官渡,每天都有消耗,而且現在夏侯惇、曹仁、曹洪、魏種等處也都在吃糧,豫兖二州的糧食已入不敷出,如今是靠吃老本過日子。
至于今年秋收的新糧,曹操都不敢想,誰知道五六個月後是什麼樣子,萬一劉表、孫策來搗亂,糧食哪還收得上來? 荀攸、郭嘉、任峻都知道這個難處,但是根本沒有解決之策,這場仗既然已經開始,那就隻能硬着頭皮撐下去。
四個人圍坐在昏暗的孤燈下,似乎被這個暗藏的憂患壓得透不過氣來,過了好半天曹操才發出一聲無奈的歎息:“孫子曰‘勝可知,而不可為’,機會是要慢慢等的,可是老天爺給咱們等待的時間卻不多呀……”他已經預感到,接下來的仗将會越來越難打。
就在曹操憂愁之際,袁紹的中軍大帳卻鬧得沸反盈天。
今天這場搏殺表面上平分秋色,但河北軍折損近萬,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以十萬之衆對抗不到自己一半的敵人卻打成這樣,明顯是落于下風了。
諸将要求改變戰法,但袁紹固執己見,一定要再挑起大戰将曹操徹底消滅。
沮授負氣辭職降為謀士,本不想再為袁紹獻計獻策了,但眼看着河北士卒死傷嚴重,顧念此間芸芸衆生還是忍不住開了口:“主公,今天這樣的仗絕不能夠再打了。
北兵數衆而果勁不如南,南谷虛少而财貨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戰,北利在于緩搏。
咱們不如步步為營逼近官渡,曠以日月持久對峙,待曹操糧草不濟士氣低迷,一戰可定也。
” “曠日持久?”袁紹瞟了他一眼,“豈不聞‘兵貴勝,不貴久’的道理?我軍雖然折損不少,然曹操所喪亦有十之一二,隻要咱們憑借兵力恃強淩弱,曹操必敗無疑!” 沮授豈能不知兵法?現在根本不是南征曹操的最佳時機,可袁紹一意孤行,既然來了就隻能是耐着性子打,可是袁紹連這點都做不到,沮授知他無可救藥,深深一揖走出大帳,索性什麼都不管了。
袁紹看了個滿眼,又氣又惱正要發作,高覽在一旁咋咋呼呼插了話:“我看這樣不行!硬打硬拼即便能勝,得死多少兄弟啊?主公再想一想吧……”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袁紹卻不屑一顧,“今朝廷社稷危若累卵,天下黎民望解倒懸,三軍将士正是為國出力之時,豈能苟且畏死不思進取?”他又搬出天下大義做幌子。
高覽見他滿口空話卻不顧将士死活甚是不悅,又不好當衆争執。
張郃又道:“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今我軍多曹操一倍,正好密遣兵馬騷擾敵後,誘曹操分兵。
曹操若分趁機截殺,曹操若不分,則化虛為實抄絕其南、斷絕糧道,則曹操不攻自破矣!” 袁紹還是不以為然:“隻要咱們直搗官渡将曹操大軍襲破,河南之地可定矣!何須這麼麻煩?”說這話他又瞅瞅劉備,“劉使君,本将軍說得對不對啊?” “将軍所言句句是實,”劉備其實更贊同張郃的戰略,卻不好駁了袁紹的面子,頗為婉轉道,“不過在下曾在豫州,與汝南黃巾劉辟、龔都等人有些聯絡,若是主公願意造勢于敵後,末将願意效勞。
” “那倒不必了。
”袁紹捋了捋胡須,“我堂堂朝廷大将軍,還不至于要靠幾個蟊賊相助……散帳吧!大軍休整一日,後天再尋曹操索戰!”說罷他自帥案下拿出一卷《上林賦》,優哉遊哉看了起來。
衆将垂頭喪氣紛紛退出,張郃見沮授正伫立在轅門仰望天空,趕緊湊了過去:“主公不納我言啊!” “我就知道會是這樣的局面!”沮授臉上一點兒表情都沒有,“我離開邺城之時已将全部家财分散給族人了。
夫勢在則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 “不至于一敗塗地,像您說的這麼嚴重吧?”張郃雖怏怏不快,卻還沒把戰事想得那麼糟。
“以曹孟德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公孫,衆實疲弊,而将驕主忲,軍之破敗,在此舉也!”沮授仰望明月苦笑道,“揚雄有雲‘六國蚩蚩,為嬴弱姬①’,就是今天這個局面,我恐怕是沒命回河北了。
” 張郃料他與袁紹結怨故而口稱
一共就千八百人,沒完沒了折騰,我看這家夥是當慣了土匪,不造反就憋得難受啊!先不理他,等日後再收拾……京裡官員可有什麼異常?” “自從殺了董承、劉……李服那幫人,所有官員都老老實實的,朝會上都很少講話。
”任峻沒好意思說得太透,其實現在的朝廷官員已經對曹操噤若寒蟬了。
“皇子劉馮的病怎麼樣了?” “皇子嘛……”任峻沒想到他會問這個,“據說不太好,這都病病怏怏一年了,越來越重,全靠藥頂着。
我看這孩子活不長遠。
” 曹操望着昏暗的油燈沉默了片刻,忽然道:“叫令君上表請封劉馮為南陽王。
” “什麼?!”三個人都愣住了,不知他為何在戰事緊要之際提出這樣的事。
曹操盯着燈撚喃喃道:“關于玉帶诏一事,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董貴人雖然該死,但她腹中懷有龍種。
許都官員嘴上不說不等于心裡不罵我,既然如此我幫聖上彌補彌補,封劉馮為王。
這樣天子也能安心,我良心上也過得去,别人也不至于再罵我了。
” “主公一片苦心又有誰知?唉……”荀攸、任峻都不禁感慨歎息;郭嘉也随着他們說,但心下暗自發笑——這根本不是曹操的真實用意,他的良心才沒這麼脆弱呢!隻因前番刨了梁孝王的陵墓,造成的影響極壞,陳琳甚至把這件事寫到了檄文中,搞得天下沸沸揚揚。
現在曹操提出這件事,一是要堵袁紹的嘴,叫天下人知道許都朝廷還是天子的,皇子照樣封王;二是以此換取後方輿論的支持,避免在對戰之際節外生枝。
畢竟他現在牢牢拴在官渡無法分身,這就好比一根燈撚不能兩頭燒!至于皇子劉馮,曹操明知他病入膏肓又隻有一歲大,給這個快死的孩子一個王位不過是個空頭人情!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沉重的問題困擾着曹操,他凝視着任峻問道:“伯達,咱們的糧食能支持多久?” “五六個月總不成問題。
”任峻怕他憂慮,又補充道,“不過到那時候又該大收了,今年的新糧正好接上。
” “你這是報喜不報憂,為我寬心啊……”曹操心裡有數,雖說屯田進行得很成功,但再多的糧食也經不起連續消耗。
自前年以來征張繡、讨呂布、定河内,大軍屯于官渡,每天都有消耗,而且現在夏侯惇、曹仁、曹洪、魏種等處也都在吃糧,豫兖二州的糧食已入不敷出,如今是靠吃老本過日子。
至于今年秋收的新糧,曹操都不敢想,誰知道五六個月後是什麼樣子,萬一劉表、孫策來搗亂,糧食哪還收得上來? 荀攸、郭嘉、任峻都知道這個難處,但是根本沒有解決之策,這場仗既然已經開始,那就隻能硬着頭皮撐下去。
四個人圍坐在昏暗的孤燈下,似乎被這個暗藏的憂患壓得透不過氣來,過了好半天曹操才發出一聲無奈的歎息:“孫子曰‘勝可知,而不可為’,機會是要慢慢等的,可是老天爺給咱們等待的時間卻不多呀……”他已經預感到,接下來的仗将會越來越難打。
就在曹操憂愁之際,袁紹的中軍大帳卻鬧得沸反盈天。
今天這場搏殺表面上平分秋色,但河北軍折損近萬,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以十萬之衆對抗不到自己一半的敵人卻打成這樣,明顯是落于下風了。
諸将要求改變戰法,但袁紹固執己見,一定要再挑起大戰将曹操徹底消滅。
沮授負氣辭職降為謀士,本不想再為袁紹獻計獻策了,但眼看着河北士卒死傷嚴重,顧念此間芸芸衆生還是忍不住開了口:“主公,今天這樣的仗絕不能夠再打了。
北兵數衆而果勁不如南,南谷虛少而财貨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戰,北利在于緩搏。
咱們不如步步為營逼近官渡,曠以日月持久對峙,待曹操糧草不濟士氣低迷,一戰可定也。
” “曠日持久?”袁紹瞟了他一眼,“豈不聞‘兵貴勝,不貴久’的道理?我軍雖然折損不少,然曹操所喪亦有十之一二,隻要咱們憑借兵力恃強淩弱,曹操必敗無疑!” 沮授豈能不知兵法?現在根本不是南征曹操的最佳時機,可袁紹一意孤行,既然來了就隻能是耐着性子打,可是袁紹連這點都做不到,沮授知他無可救藥,深深一揖走出大帳,索性什麼都不管了。
袁紹看了個滿眼,又氣又惱正要發作,高覽在一旁咋咋呼呼插了話:“我看這樣不行!硬打硬拼即便能勝,得死多少兄弟啊?主公再想一想吧……”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袁紹卻不屑一顧,“今朝廷社稷危若累卵,天下黎民望解倒懸,三軍将士正是為國出力之時,豈能苟且畏死不思進取?”他又搬出天下大義做幌子。
高覽見他滿口空話卻不顧将士死活甚是不悅,又不好當衆争執。
張郃又道:“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今我軍多曹操一倍,正好密遣兵馬騷擾敵後,誘曹操分兵。
曹操若分趁機截殺,曹操若不分,則化虛為實抄絕其南、斷絕糧道,則曹操不攻自破矣!” 袁紹還是不以為然:“隻要咱們直搗官渡将曹操大軍襲破,河南之地可定矣!何須這麼麻煩?”說這話他又瞅瞅劉備,“劉使君,本将軍說得對不對啊?” “将軍所言句句是實,”劉備其實更贊同張郃的戰略,卻不好駁了袁紹的面子,頗為婉轉道,“不過在下曾在豫州,與汝南黃巾劉辟、龔都等人有些聯絡,若是主公願意造勢于敵後,末将願意效勞。
” “那倒不必了。
”袁紹捋了捋胡須,“我堂堂朝廷大将軍,還不至于要靠幾個蟊賊相助……散帳吧!大軍休整一日,後天再尋曹操索戰!”說罷他自帥案下拿出一卷《上林賦》,優哉遊哉看了起來。
衆将垂頭喪氣紛紛退出,張郃見沮授正伫立在轅門仰望天空,趕緊湊了過去:“主公不納我言啊!” “我就知道會是這樣的局面!”沮授臉上一點兒表情都沒有,“我離開邺城之時已将全部家财分散給族人了。
夫勢在則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 “不至于一敗塗地,像您說的這麼嚴重吧?”張郃雖怏怏不快,卻還沒把戰事想得那麼糟。
“以曹孟德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公孫,衆實疲弊,而将驕主忲,軍之破敗,在此舉也!”沮授仰望明月苦笑道,“揚雄有雲‘六國蚩蚩,為嬴弱姬①’,就是今天這個局面,我恐怕是沒命回河北了。
” 張郃料他與袁紹結怨故而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