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官渡初交鋒,曹操袁紹陷入拉鋸戰
關燈
小
中
大
官渡搏殺
兵法有雲,“三軍可奪氣,将軍可奪心”,袁軍一過河便連吃兩場敗戰,顔良、文醜盡殁于陣,又損數千兵馬。
這可把袁紹徹底激怒了,為了安定軍心提升士氣,他不顧部下反對,迅速渡過延津将大軍開赴陽武縣境,兵鋒直指官渡。
袁紹此番南下起兵十萬有餘,經過兩場小挫,兵力稍有折損。
為了一舉消滅曹操,他結營後隻留五千人守營,将三部人馬盡數帶出,在官渡以北二十裡布下陣勢。
十萬大軍分作左中右三個陣營。
左軍由郭圖統率,以呂翔、呂曠為主力将校。
右軍由淳于瓊統率,以蔣奇、眭元進為主力将校。
中軍部分本應由沮授統領,但臨渡河時沮授辭去都督一職,也交與郭圖監督,如今大戰在即就由袁紹親自統率,實際是交與袁譚指揮,河北名将張郃、高覽、韓猛、韓荀率領騎兵沖在前列,另外軍師審配大花心血訓練的精銳弓弩手也在其中。
這黑壓壓的十萬大軍列開隊竟有四五裡長,一眼望不到邊,刀槍如麥穗劍戟似麻林,旌旗蔽日鑼鼓喧天,三軍兒郎高舉兵刃呐喊前進,一步一步向曹營推近,氣壯山河之勢震得大地直顫! 曹操得到消息後猶豫了一陣。
若論這樣大規模地對戰,人少的一方肯定不占優勢,但如果不阻擋袁紹的前進,十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很有可能一鼓作氣攻破大營。
即便緊閉營寨可以勉強守住,前面創造的高漲士氣也會馬上低落下來。
萬般無奈之下曹操一咬牙,留三千人守寨,将餘下四萬兵馬全部帶出,布成半月形陣勢,與袁紹奮力一搏。
好在曹軍連番得勝,氣勢正在巅峰狀态,全軍上下鬥志昂揚毫無懼意,夏侯淵、于禁、張繡、樂進、張遼、徐晃、關羽等悍将身先士卒皆在其列。
騎兵靠前、步兵在後、弓箭手左右護衛、鼓樂手站腳助威,擺出一副堅不可摧的架勢,迎着敵人緩緩推進。
袁紹雖然主動進攻又有人數優勢,但先前兩場敗戰,不得不多加小心,他欲先誘曹軍出擊繼而瞧準勢頭相機而動;而曹操本不情願打這麼一仗,隻是想阻擋敵鋒,抱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态。
因而兩軍相遇之際,雙方都停下了腳步,殺氣騰騰的戰場上隻聞鼓聲震天,卻是誰都不肯首先沖殺,不過是象征性地隔空放箭。
遠遠的距離,加之彼此都有盾牌護衛,根本沒出現什麼傷亡。
這樣的小打小鬧僵持了足有一刻之工,直到揚武将軍張繡率先打開了僵局。
張繡在歸順曹操之際公然回絕了河北使者,這便與袁紹結下了死仇,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已經是有進無退了,他比任何人都期盼早日幹掉袁紹。
給張繡充任副将的是前任廬江太守劉勳,劉子台這家夥是個要錢不要命的賭徒,早聽說袁紹此來帶了不少财貨珍寶以備逢迎天子,他先前被孫策抄了老巢皖城,一應财貨丢了個精光,窩窩囊囊跟了曹操,正憋着一肚子火,殺死袁紹倒還在其次,要是能沖進袁紹大營狠狠搶上一票那才解氣呢!這兩個不要命的湊在一起一算計,反正早晚也得打,不如來個痛快的,也沒跟曹操打個招呼,帶着人就沖了過去。
張繡部下雖不多,但大部分是轉戰多年的西涼騎,實是今日這戰場上戰鬥力最強的兵;劉勳部下的人更少了,但那幫人出身淮南一帶的江洋大盜,以前幹的就是腦袋别在褲腰帶上的買賣,揮舞着大刀片子往前沖,根本不懂什麼叫害怕! 張繡、劉勳所部這麼一沖,非但曹操吓了一跳,袁紹也覺莫名其妙,這邊十萬人,他們這兩千人過來不是送死嗎?哪知那邊有不知死活的,這邊也有豁出去的。
劉備參與了玉帶诏,又在徐州造了曹操的反,被曹操恨之入骨,如果再落到人家手裡,絕無活命的道理。
這個平日裡的長腿将軍今天也豁出去了,看見對面有動靜,仗着有袁紹大兵撐腰,帶着張飛、趙雲等骁将一猛子竄了出去。
他那點兒兵也不過是兩千多人,這下戰場可熱鬧了——四千人打仗,十幾萬人瞪着眼睛看! 一見劉備率部竄出去,可急壞了河北軍師審配,他的計劃算是落空了。
河北軍曾在磐河以弓箭戰術大敗公孫瓒,審配頗有心得,自此專門研究弓弩戰術,修改武器的機括構造,組建了一支近強弓隊伍,與常規的弓箭手有天淵之别。
今天這一仗審配打算試試威力,因而緊握令旗留神戰場動向,想抓住機會讓曹操嘗嘗萬弩齊發的滋味。
哪知令旗還未舉起,劉備先跑出去應戰了,這弓箭射過去殺誰啊?審配把令旗一扔,策馬奔到袁紹近前:“主公,劉備搶出應戰,這怎麼辦?” “敵寡我衆怕什麼?”袁紹心中既忐忑又興奮,矜持着把肋下配劍抽出,但是他自重身份沒有喊嚷,隻是高舉佩劍朗聲道,“傳令下去,全軍突擊,給我上!”号令傳下,前軍的高覽是火急火燎的脾氣,早憋着勁呢,帶着人就沖了過去。
一時間弓弩停止,袁紹中軍似排山倒海般撲向曹軍,左右兩軍也随之行動起來。
曹操雖然不願意這麼打,但是眼見敵人大舉出動,也隻好硬着頭皮幹了。
他将青釭劍一抽,放聲大呼:“消滅袁紹保衛朝廷,跟我上呀!”曹操帶兵的經驗比袁紹老到得多,這樣的大戰場,主帥的一舉一動牽涉整個戰局,所以“給我上”與“跟我上”僅僅一字之差,調動士氣的效果卻差了許多。
其實曹操也不可能主動沖到第一線,不過督促虎豹騎往前挪了一段就停下了,但各部兵将卻已經積極響應,沖上去禦敵了。
論人數與武器裝備,曹操不如袁紹,但若論士氣與訓練程度,袁紹又不及曹操了。
是而雖是寡衆相敵,雙方卻鬥了個勢均力敵。
這樣的大陣仗,即便有再高的勇力也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兩邊的一流勇将也起不到什麼扭轉乾坤的作用,隻有督率好自己的隊伍穩紮穩打。
長矛大戟都有一丈,再立上一排盾牌護衛,兩軍隔着近兩丈的距離纏鬥,時而你進我退難分上下。
曹軍與袁軍都在擂鼓助陣鼓舞軍心,士兵也漸漸前湧躍躍欲試,兩丈的距離漸漸縮短,長矛大戟接連折斷,中傷的慘叫聲此起彼伏,鮮血一陣陣迸發出來。
最後那道短兵相接的縫隙晃了幾晃,伴随着臨死前的呼号聲一下子閉合——慘烈的肉搏開始了! 轉眼間沙場上就開了鍋,号角急鳴戰鼓通通,喊殺聲、兵器聲、呼号聲、馬嘶聲攪在一起把所有人的耳朵都震聾了。
曹操的兵力雖然吃虧,但貴在精銳:張繡所督涼州騎、張遼所督并州騎無不以一
這可把袁紹徹底激怒了,為了安定軍心提升士氣,他不顧部下反對,迅速渡過延津将大軍開赴陽武縣境,兵鋒直指官渡。
袁紹此番南下起兵十萬有餘,經過兩場小挫,兵力稍有折損。
為了一舉消滅曹操,他結營後隻留五千人守營,将三部人馬盡數帶出,在官渡以北二十裡布下陣勢。
十萬大軍分作左中右三個陣營。
左軍由郭圖統率,以呂翔、呂曠為主力将校。
右軍由淳于瓊統率,以蔣奇、眭元進為主力将校。
中軍部分本應由沮授統領,但臨渡河時沮授辭去都督一職,也交與郭圖監督,如今大戰在即就由袁紹親自統率,實際是交與袁譚指揮,河北名将張郃、高覽、韓猛、韓荀率領騎兵沖在前列,另外軍師審配大花心血訓練的精銳弓弩手也在其中。
這黑壓壓的十萬大軍列開隊竟有四五裡長,一眼望不到邊,刀槍如麥穗劍戟似麻林,旌旗蔽日鑼鼓喧天,三軍兒郎高舉兵刃呐喊前進,一步一步向曹營推近,氣壯山河之勢震得大地直顫! 曹操得到消息後猶豫了一陣。
若論這樣大規模地對戰,人少的一方肯定不占優勢,但如果不阻擋袁紹的前進,十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很有可能一鼓作氣攻破大營。
即便緊閉營寨可以勉強守住,前面創造的高漲士氣也會馬上低落下來。
萬般無奈之下曹操一咬牙,留三千人守寨,将餘下四萬兵馬全部帶出,布成半月形陣勢,與袁紹奮力一搏。
好在曹軍連番得勝,氣勢正在巅峰狀态,全軍上下鬥志昂揚毫無懼意,夏侯淵、于禁、張繡、樂進、張遼、徐晃、關羽等悍将身先士卒皆在其列。
騎兵靠前、步兵在後、弓箭手左右護衛、鼓樂手站腳助威,擺出一副堅不可摧的架勢,迎着敵人緩緩推進。
袁紹雖然主動進攻又有人數優勢,但先前兩場敗戰,不得不多加小心,他欲先誘曹軍出擊繼而瞧準勢頭相機而動;而曹操本不情願打這麼一仗,隻是想阻擋敵鋒,抱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态。
因而兩軍相遇之際,雙方都停下了腳步,殺氣騰騰的戰場上隻聞鼓聲震天,卻是誰都不肯首先沖殺,不過是象征性地隔空放箭。
遠遠的距離,加之彼此都有盾牌護衛,根本沒出現什麼傷亡。
這樣的小打小鬧僵持了足有一刻之工,直到揚武将軍張繡率先打開了僵局。
張繡在歸順曹操之際公然回絕了河北使者,這便與袁紹結下了死仇,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已經是有進無退了,他比任何人都期盼早日幹掉袁紹。
給張繡充任副将的是前任廬江太守劉勳,劉子台這家夥是個要錢不要命的賭徒,早聽說袁紹此來帶了不少财貨珍寶以備逢迎天子,他先前被孫策抄了老巢皖城,一應财貨丢了個精光,窩窩囊囊跟了曹操,正憋着一肚子火,殺死袁紹倒還在其次,要是能沖進袁紹大營狠狠搶上一票那才解氣呢!這兩個不要命的湊在一起一算計,反正早晚也得打,不如來個痛快的,也沒跟曹操打個招呼,帶着人就沖了過去。
張繡部下雖不多,但大部分是轉戰多年的西涼騎,實是今日這戰場上戰鬥力最強的兵;劉勳部下的人更少了,但那幫人出身淮南一帶的江洋大盜,以前幹的就是腦袋别在褲腰帶上的買賣,揮舞着大刀片子往前沖,根本不懂什麼叫害怕! 張繡、劉勳所部這麼一沖,非但曹操吓了一跳,袁紹也覺莫名其妙,這邊十萬人,他們這兩千人過來不是送死嗎?哪知那邊有不知死活的,這邊也有豁出去的。
劉備參與了玉帶诏,又在徐州造了曹操的反,被曹操恨之入骨,如果再落到人家手裡,絕無活命的道理。
這個平日裡的長腿将軍今天也豁出去了,看見對面有動靜,仗着有袁紹大兵撐腰,帶着張飛、趙雲等骁将一猛子竄了出去。
他那點兒兵也不過是兩千多人,這下戰場可熱鬧了——四千人打仗,十幾萬人瞪着眼睛看! 一見劉備率部竄出去,可急壞了河北軍師審配,他的計劃算是落空了。
河北軍曾在磐河以弓箭戰術大敗公孫瓒,審配頗有心得,自此專門研究弓弩戰術,修改武器的機括構造,組建了一支近強弓隊伍,與常規的弓箭手有天淵之别。
今天這一仗審配打算試試威力,因而緊握令旗留神戰場動向,想抓住機會讓曹操嘗嘗萬弩齊發的滋味。
哪知令旗還未舉起,劉備先跑出去應戰了,這弓箭射過去殺誰啊?審配把令旗一扔,策馬奔到袁紹近前:“主公,劉備搶出應戰,這怎麼辦?” “敵寡我衆怕什麼?”袁紹心中既忐忑又興奮,矜持着把肋下配劍抽出,但是他自重身份沒有喊嚷,隻是高舉佩劍朗聲道,“傳令下去,全軍突擊,給我上!”号令傳下,前軍的高覽是火急火燎的脾氣,早憋着勁呢,帶着人就沖了過去。
一時間弓弩停止,袁紹中軍似排山倒海般撲向曹軍,左右兩軍也随之行動起來。
曹操雖然不願意這麼打,但是眼見敵人大舉出動,也隻好硬着頭皮幹了。
他将青釭劍一抽,放聲大呼:“消滅袁紹保衛朝廷,跟我上呀!”曹操帶兵的經驗比袁紹老到得多,這樣的大戰場,主帥的一舉一動牽涉整個戰局,所以“給我上”與“跟我上”僅僅一字之差,調動士氣的效果卻差了許多。
其實曹操也不可能主動沖到第一線,不過督促虎豹騎往前挪了一段就停下了,但各部兵将卻已經積極響應,沖上去禦敵了。
論人數與武器裝備,曹操不如袁紹,但若論士氣與訓練程度,袁紹又不及曹操了。
是而雖是寡衆相敵,雙方卻鬥了個勢均力敵。
這樣的大陣仗,即便有再高的勇力也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兩邊的一流勇将也起不到什麼扭轉乾坤的作用,隻有督率好自己的隊伍穩紮穩打。
長矛大戟都有一丈,再立上一排盾牌護衛,兩軍隔着近兩丈的距離纏鬥,時而你進我退難分上下。
曹軍與袁軍都在擂鼓助陣鼓舞軍心,士兵也漸漸前湧躍躍欲試,兩丈的距離漸漸縮短,長矛大戟接連折斷,中傷的慘叫聲此起彼伏,鮮血一陣陣迸發出來。
最後那道短兵相接的縫隙晃了幾晃,伴随着臨死前的呼号聲一下子閉合——慘烈的肉搏開始了! 轉眼間沙場上就開了鍋,号角急鳴戰鼓通通,喊殺聲、兵器聲、呼号聲、馬嘶聲攪在一起把所有人的耳朵都震聾了。
曹操的兵力雖然吃虧,但貴在精銳:張繡所督涼州騎、張遼所督并州騎無不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