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

關燈
郭嘉輕輕咂摸了一口,覺入口甘甜,卻又味道醇厚,絕不是普普通通的醴酒:“這究竟是什麼?” 劉備輕輕捋了捋小胡子:“我沒猜錯的話,此乃洛陽的宮廷禦酒,俗名喚作‘濃香醴’。

    ” “不錯,”曹操莞爾颔首,“此酒得來不易,老夫珍藏已久,丁沖那醉貓幾次張口找我要,我都沒舍得給他。

    玄德莫非有幸飲過?” “宮中禦酒我哪裡品得到,乃是在盧尚書府中遊學,聽他老人家講的。

    ”劉備曾與公孫瓒一同受業于盧植,“中興以來宮中有兩種禦酒最為馳名,一者乃是南陽賒店,一者就是這濃香醴。

    ” “哈哈哈……”曹操不禁大笑,“玄德見識不俗啊!昔日光武爺起兵南陽,與酒肆中聚會群英,當時兵刃不足,打仗沒馬,騎了一頭牛,更不要說帥旗了。

    正逢酒肆的東翁也姓劉,光武爺就借了那家的酒旗當帥旗,那裡的酒因此成名,百姓因賒旗之事将其命名為‘賒店②’。

    ” 郭嘉也是颍川大族出身,卻從沒聽過這故事,又問:“那這一種濃香醴呢?” 劉備道:“這也是光武爺欽點的貢酒,他在河北讨王昌時喝過的,據耆老相傳還是光武爺與郭皇後成婚的喜酒呢!他老人家喝得高興,還特意作賦一首‘履佳地兮享酣宴,得傑士兮興吾漢;美酒兮助吾,志酬兮永。

    厚封賞兮吾誓,皇天兮照鑒’。

    先輩風流,令人神往啊!”郭嘉心明眼亮——劉備這厮雖不通什麼經籍,卻對帝王掌故這般熟悉! 曹操卻沒多想什麼:“玄德說這酒不能随随便便喝,你倒有何助興之法?” 劉備站了起來,早看見亭邊有棵梅樹甚是繁茂,枝葉探到了亭檐之側,上面還有幾顆圓溜溜濕漉漉的青梅,便順手摘下幾顆,轉身道:“今日天氣陰濕,明公何不燃上一盞小爐,再在酒裡加上幾顆青梅。

    濃香之醴加上生津之梅,豈不更妙?” “好,就依玄德!” 吩咐下去不多時,有仆人燃上小炭爐搬到亭中,撤去酒缸,換上大卣②,又加了幾顆青梅。

    一會兒的工夫便冒起了朦朦熱氣,青澀的梅子在酒裡打着滾,三人各自滿上再嘗——甜中有酸,酸中有醇,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幾盞酒下肚,三人品得酣暢淋漓,就連郭嘉也不再揣摩什麼了。

    正在熱鬧之時,劉岱又冒着小雨來了,還捧着一卷書簡:“啟禀曹公,偏将軍劉服有書信給您。

    ” 劉備想要起身告退,卻被曹操一把拉住:“玄德也不算什麼外人,躲什麼?奉孝念來聽聽。

    ” 郭嘉接過來朗讀。

    原來王子服在京師無事可做,靜極思動想從軍立功,懇請曹操發兵之日派他率領一軍充任抗袁先鋒。

    曹操聽罷沉默半晌,好半天才嘀咕道:“唉……看來我與袁紹之争已不是什麼秘密,恐怕全天下之人都揣摩到了。

    王子的一片好心老夫領受了,但他乃是宗室貴胄,不宜披堅執銳以身犯險,此事不能答應。

    ”這隻是一個能公開的理由,還有一個不能公開的理由,曹操絕不想讓一個劉氏宗親建立軍功與自己分庭抗禮。

     “明公所言極是。

    ”郭嘉明白他所思所想,又補充道,“王子服雖然也打過仗,但畢竟是膏粱子弟,用此人禦強敵必然誤事。

    ” “嗯,”曹操點點頭,“既然如此,有勞奉孝替我回複劉服,就說我領受他的好意,但先鋒就不要當了,叫他協助元讓戍守京師。

    此人自視甚高脾氣又怪,你說話務必要委婉些。

    ” “明白。

    ”郭嘉這就起身,冒着雨随劉岱一同去了。

     郭嘉這一去,亭中就隻剩下曹操與劉備兩個人了。

    劉服的這封信攪了彼此的興緻,似乎把他們自美酒的飄逸拉回了現實中,兩人都低頭寡飲,思量着各自的心事。

    過了好半天,曹操突然發問:“玄德,你知道這濃香醴是何處所産嗎?” 劉備賠笑道:“在下若沒記錯,此酒乃是真定縣出産。

    ” “冀州常山國真定縣……”曹操重重吐出這幾個字,“那可是河北的地盤啊!若不戰勝袁紹,莫說朝廷诏命不能傳達,就連宮中禦酒都沒得喝!” 莫看劉備表面上嘻嘻哈哈,這些天他明着種菜,暗地裡卻在藏着一件不可告人的秘密,猛然被曹操找來喝酒已十分生疑,不過是逢場作戲強打精神罷了。

    這會兒聽曹操突然轉變話題,愈加如坐針氈,把頭壓得更低,連大氣都不敢出了。

     兩人對坐良久,又聽天邊響起了轟隆隆的悶雷。

    黑壓壓的烏雲自東南方逼了過來,緊跟着凜冽的冷風呼嘯而起,霹靂閃電接踵而至,纏綿的小雨頓時化作一片滂沱,園中的樹木被吹得東搖西晃,枝葉沙沙作響。

    劉備朝外面望了一眼,但見遙遠的天際風雲渦動,竟起了一團旋風,趕緊指給曹操看:“明公,那裡起了龍挂(旋風),咱們趕緊躲一躲吧。

    ” 曹操自斟自飲,連眼皮都沒擡一下:“大丈夫行于世間,刀槍尚且不懼,些許狂風何足道哉?”劉備本指望找個借口離開,卻見他不散,又勸道:“明公難道不知,這龍挂乃是神龍升天之際所為,席卷天地摧屋倒樹,還是避一避好。

    ” “龍?”曹操非但不懼反倒笑了,“老夫虛度四十餘載,倒不曾見過,龍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劉備煞有介事道:“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隐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隐則潛伏于波濤之内……” “不對不對。

    ”曹操放下酒盞站了起來,“這些都是虛言,我曾讀王充之《論衡》,這世間根本就沒有龍。

    ” 劉備卻不這麼認為:“上天星象有蒼龍、白虎、朱雀、玄武,故而地上亦有龍虎雀龜。

    ” “玄德之言何其謬也,蒼龍之象不過是世人命名。

    虎、雀、龜倒是四海皆有,卻有誰親眼見過龍呢?”曹操踱了幾步來至亭邊,眺望着蒼茫大地,任風雨呼嘯而來打濕衣襟,頓了一會兒,忽然轉過身朗聲道,“天地之性,以人為貴!昔日秦始皇平定六國号為祖龍,他就是乘雷升天的真龍嗎?龍之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龍之潛于伏波,猶人受困而韬光養晦。

    我看真正稱得起龍的,不是那虛幻之物,而是這世間或起或伏的英雄!” 劉備聽到“韬光養晦”四個字時,吓得心頭一顫,以為曹操察覺到了什麼,又見他滿臉興奮心潮澎湃,似乎不是試探自己,便穩住心神恭維道:“明公高見……高見……” “哈哈哈……”曹操仰天狂笑,拿起酒來一飲而盡,拍了拍劉備的肩膀,“玄德,你觀當今天下,誰擔得起英雄二字?” 劉備被他拍得差點趴在桌上,心中暗暗叫苦——他這麼問我究竟是什麼意思啊?難道聽到什麼消息了?難道看出我是在韬光養晦? 曹操還在笑:“現在亭中隻有你我二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大可放膽直言。

    ” “當世之英雄當屬明公您啊,您奉天子以……” “诶!不要說我嘛,這天下還有誰可堪英雄二字?” 劉備心中惶懼至極,臉上卻還得竭力裝笑,拾起筷箸夾了一口菜,邊嚼邊道:“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獨霸冀青幽并四州之地,部下精兵良将數不勝數,可堪英雄乎?” 曹操擺擺手:“袁本初承祖上遺德,并無大才。

    昔日好謀無斷緻使董卓進京禍亂天下,他雖比老夫兵精糧足,我卻不認他是個英雄!” 劉備微一蹙眉,又道:“有一人成名甚早,乃昔日黨锢之賢良,名在八俊之列,就是那坐鎮荊襄的劉景升,可算是英雄了吧?” 曹操一撣衣袖,面露不屑:“劉表徒負虛名,借張繡阻老夫于北、命黃祖防孫氏于東、憑蒯祺阻劉璋于西。

    他本人隻知坐談風雅,這樣的人又怎算得了英雄呢!” “孫伯符年紀輕輕席卷江東,如此少年才俊可稱英雄?” 提到這個人,曹操嘿嘿一笑:“孫策雖然名震江東,人稱‘小霸王’,但一者借其父孫堅之威名,二者起家之兵得自袁術。

    此兒年紀尚輕,現在還隻能算半個英雄吧!” “那袁術算英雄嗎?”劉備脫口而出。

     曹操越發冷笑:“冢中枯骨,僭逆蠢材,咱們論的是英雄,提此敗興之人作甚!” 劉備實在無人可說了,又夾了一筷子菜塞入口中,簡直味同嚼蠟,搪塞道:“益州劉季玉,可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