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樂極生悲

關燈
468樂極生悲 已經是十一月中旬了,眼看到了京城,還有幾十裡地時,天下大雪。

     一場鵝毛大雪,紛紛揚揚,飄飄袅袅,這是今冬頭一場雪。

    頭一場大雪,預兆着一個豐年。

    空氣濕潤而暖和,雪花飄灑到地上就化開,潤成一片濕痕,漸漸暈開成一片深深的顔色,直到上邊的雪花不再融化,處處一片銀白。

     戰士們的帽頂、肩頭、腰間的弓刀積滿了雪花,腳下濕嗒嗒的,但是他們的步伐卻十分有力,頂風冒雪精神奕奕,大勝而歸那是何等榮耀,全軍上下洋溢着回鄉的喜悅和興奮情緒。

     離城還有三十裡時,楊淩派出探馬探聽前方動靜,以便了解迎接的規格和派來的大臣,早早有個心理準備,做好相應的寒喧和禮儀。

    不料大隊人馬走到約二十裡處的地方,還未看到快馬回報。

     楊淩心中雖有些詫異,不過卻并未深思。

    他掀開車簾随意張望了一眼,雪花鼓風而入,雖不甚冷,撲在臉上卻頓時化作水珠,絲絲涼意沁人心脾,楊淩急忙放下了簾子,不過已經飽吸了一口飽含着甜味兒的清爽空氣。

     楊淩輕輕抹了把臉:馬上要到家了,一離家近了,那心裡就覺的踏實。

    腦海裡除了那一個個熟悉的、親切的身影,還有一個隻在想像中的身影,那是他的小女兒,雪裡梅生的那個小娃娃,她還沒有見過爹爹呢。

     今日回京,今日大雪,她是雪兒所生,唔........就叫楊雪兒!楊淩嘴角露出一絲溫暖的笑意。

    就在這時,車外有人驚聲呼道:“國公,快,快快,皇........皇上........”。

     楊淩一呆,随即一驚,急忙掀開車簾沖了出去,問道:“皇上怎麼了?” 那車前馬上一名侍衛,指着前方結結巴巴地道:“皇........皇上........”。

     楊淩一擡頭,風吹雪飄,迷迷茫茫,迷茫的大雪中一行人馬正迎面走來,楊淩直起腰來眯着眼望去,隻見最前方儀仗如林,正中黃羅傘蓋,中間一乘六十四人擡的巨大禦辇。

    楊淩不由吃了一驚,失聲道:“皇上!” 正德皇上遠出二十裡地,冒着漫天大雪來迎接他了。

     楊淩連忙跳下車去,提着袍裾向前便跑。

    前方的禦辇也看到了楊淩的車隊,剛剛停了下來,一見楊淩趕到,儀仗左右一分,金瓜武士們讓開一條道路。

     楊淩匆匆奔至禦辇前,高聲叫道:“臣,楊淩,參見皇上!”說着,楊淩一撩袍襟,跪到在潔白的雪地上。

     儀仗兩旁,是騎着馬的将軍,後邊,是坐着轎的文官,一個個都迎上前來,靜靜地看着他。

    雪,還在無聲地飄落,禦辇前兩個宮娥用金勾挑起了黃龍錦簾。

     正德皇帝頭戴翼龍冠、身穿團龍袍,笑吟吟地從裡邊走了出來,沿着禦辇的朱漆木階飛快地走下車來,一把扶起楊淩,欣然上下打量着他。

     兩人四手相握,滿面欣喜,彌彌密密的大雪就在兩人身邊、面前如蝶片兒飛舞。

    正德朗聲大笑,使勁搖了搖楊淩的手,隻說了一句:“走,咱們回去”。

     正德說完,拉着楊淩的手轉身便走,楊淩吃驚道:“皇上!” “登辇!”正德不由分說,拉着楊淩并肩走回禦辇,黃龍簾兒就那麼挑着,一擺手道:“擺駕回宮!” 大隊人馬就在原地轉向,浩浩蕩蕩返回京城。

    禦辇穩穩地行往京城,楊淩和正德并肩坐在明黃緞面的龍榻上,隻見兩人促膝交談,時時傳出陣陣大笑。

    兩旁佝着脖子騎在馬上的将軍們滿面豔羨,可是卻沒有一人腹诽非議。

     開疆拓土之功,那是誰都能立得下的麼?若是任何一人,能把河套平原從鞑靼人手中奪回來,都是一件蓋世奇功。

    更何況還說服朵顔三衛,使遼東之地盡數回歸大明,從瓦剌人手中得到金山山脈,打開了西域通道,這樣的功績,還有第二人麼? 滿朝文武、皇親貴戚全部出迎,皇帝親自迎出京師二十裡,攜威國公同乘禦辇回京,這樣的殊榮,人家當得起。

    歡迎儀式無比隆重,大雪漫天,京師九門洞開,滿城百姓相迎,楊淩風風光光回到京城,直趨金殿,特旨君前免跪、龍庭賜座。

     楊淩坐到椅上,向焦芳瞧了一眼,焦芳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楊淩暗暗放下心來。

     要開拓極北邊疆,非王爵之身、享專斷之權、領獨立之軍不能成事,然而擁兵在外,實是君王之忌,所以楊淩想一步步來,第一步就是倚功讨封王爵,第二步才是說服皇帝。

     大明的異姓王隻有兩種結局,一個是在京裡做無兵無權的逍遙王,比如徐達;一個是分封到皇朝眼中可有可無價值不大的八荒極遠之地守邊,比如沐英。

     問題是依照皇帝對他的感情和倚重,斷不會讓他去邊塞。

    别人代為讨封的話,形同鼓動皇帝放逐他。

    要知道皇朝的人大多除了中國不知番外之事,在他們眼中,除了通過蘇武牧羊的故事知道了北海(貝加爾湖)這個名字,對那裡的印象隻有:極寒、窮荒、杳無人迹、不毛之地。

     總之,那是野人和罪人才該待的地方,漫說封個王爺,封個皇帝也不去,去了喝西北風麼?那種皇帝怕還不如霸州勝芳鎮上統治一百多人的‘大順國皇帝’趙萬興呢。

    然而自已主動讨封呢? 正因為人人認為那是個苦差事,誰會相信他放着子子孫孫在京享福的安樂王爺不做,偏要去做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