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重新洗牌
關燈
小
中
大
轟鳴,臨時聽到消息的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們等皆匆匆趕來。
定國公徐光祚蟒袍玉帶,端坐在中軍大堂之上。
徐國公面如重棗,一部黑須,臉上殺氣騰騰,顯得不怒自威。
在他身左,一人手捧尚方寶劍;身右,一人手捧皇帝聖旨,身前公案上的朱漆木架裡端端正正地插着一口金批令箭。
鸠占鵲巢,中軍都督府的左右大都督也茫然地站在一邊,很顯然,他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驗虎符金批令箭!” 五軍都督府軍中斷事官立即上前勘驗虎符令箭,确認無誤,各自朗聲道:“令箭相符無誤!” “宣上谕!” 大堂上忽拉拉跪倒一片,盡皆是一二三品的高級武官。
“奉上谕,五軍都督府臨時合并為大都督府,由定國公徐光祚坐鎮指揮,五軍都督府官長一律交出兵符印信,聽候大都督徐光祚指揮調遣,不得有誤!” 五軍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們盡皆失色,皇帝忽然剝奪調兵權,京中必有大事發生了。
四下裡,徐國公的親兵手按刀柄,殺氣騰騰,但有一人出言反對,立即便是刀下之鬼。
各路都督在徐國公的嚴密監視之下,乖乖地交出了兵符印信,随即徐國公便頒布将令:“ 承值宿衛立即換防出宮,由禦馬監騰骧左衛、騰骧右衛、武骧左衛、武骧右衛接掌宮城防務。
奮武、耀武、練武、顯武四大營進城與九門防軍換防,敢勇、果勇、效勇、鼓勇四營立即與立威、伸威、揚威、振威四營換駐防地。
令下即行,贻誤戰機者殺無赦!” 十六道簽署各部都督印信的調兵勘合以及令箭發了下去,傳令訊兵便在京師之中縱馬狂馳,日色近暮,京師九城卻陡然緊張起來,進出城門者大多騎馬坐轎,行色匆匆。
與此同時,兵部陸完也突然擂鼓聚将,把京中諸将全部召集來宣讀聖谕,然後選出二十餘名散職功勳将領立即随張永去與十二團營各高級将佐移交兵權。
武定侯郭勳直接掌管的神機營進駐京城,五千營、三千營移防京師左右。
已經秘密回京的司禮監首領杜甫在大将軍許泰的武力配合下,把十二團營的監槍使太監全部撤換掉,司禮監、尚寶監等重要内司衙門皆由許泰的人馬把守,同時外四家軍做為唯一一支沒有固定防務的機動力量,也移駐北京城下,刀出鞘、弓上弦,殺氣凜然。
随着各個衙門一道道将令的下達,隻見宮裡宮外、城裡城外,一路路兵馬川流不息,人喊馬嘶,燈籠火把串如長龍,滿城百姓都驚惶失措,不知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調動發生了什麼事情。
内廠吳傑、西廠苗逵派出大批的檔頭、千戶,率領番子們光臨司禮監、東廠、錦衣衛,逮捕了一批管事太監、錦衣衛同知、佥事和東廠的檔頭、千戶,貼刑官等人,同時六部九卿等重要官員的門口都出現了番衛特務的身影,既是監視、也是保護,總之,不得進出。
第二日淩晨,東方第一線陽光照耀在紫禁城上時,又有一批以江西道巡察禦使為首的朝中官員分别被勒令閑住、批捕。
忐忑不安的文武官員被召集到皇宮前邊,三大學士出面向驚惶不知所謂的大臣們宣讀了一道奇怪的聖旨。
當文武官員們看到站在最前的三大學士時,便知道楊廷和也受了牽連,恐怕是前途堪憂了。
内閣三大學士以焦芳資曆最老,但是目前實際上的第一首輔已經變成了楊廷和,由于年紀太大,焦芳也已漸漸退居幕後。
上一次皇帝施行新制改革,朝中由楊廷和主持,而焦芳做為資曆最老的閣老卻藉故安撫地方離開京師,就是樹起楊廷和的風向。
然而現在卻是由老焦芳來宣讀這樣重要的旨意,大學士梁儲位列其後,而楊廷和居于末位,盡管這僅僅是一個公開場合的站位,但是在官場上卻是一種很微妙的兆示,足以向這些官場中打滾多年的老油條提示許多人事變動的訊息了。
更令他們驚駭的卻是旨意的内容令人匪夷所思,盡管早知道這位皇上平素的想法就是天馬行空,也難以想象他會下達這樣一道聖旨。
焦芳一句一頓念的清清楚楚:“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令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鴻胪寺,錦衣衛,六科,十三道,每衙門止留佐貳官一員在京,其餘并内閣,皇親,公侯,驸馬,伯爵,俱赴行在!” 這道旨意一下,北京城各個衙門口兒就隻留一個二把手處理日常事務,其他幾乎所有官員,外加皇親國戚、功臣勳卿、特務頭子等等,都要傾巢出動,赴通州朝觐天子。
天下的政治中樞一下子從北京變成通州了。
旨意宣罷,輿論大嘩,官員們驚疑不定,議論紛紛,焦芳等三大學士面沉似水,立于上方一言不發。
隻聽午門前文武百官議論聲越來越高,終于有人憤然高呼:“這是陰謀!皇上怎麼會下這樣的命令?一定是陰謀!
定國公徐光祚蟒袍玉帶,端坐在中軍大堂之上。
徐國公面如重棗,一部黑須,臉上殺氣騰騰,顯得不怒自威。
在他身左,一人手捧尚方寶劍;身右,一人手捧皇帝聖旨,身前公案上的朱漆木架裡端端正正地插着一口金批令箭。
鸠占鵲巢,中軍都督府的左右大都督也茫然地站在一邊,很顯然,他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驗虎符金批令箭!” 五軍都督府軍中斷事官立即上前勘驗虎符令箭,确認無誤,各自朗聲道:“令箭相符無誤!” “宣上谕!” 大堂上忽拉拉跪倒一片,盡皆是一二三品的高級武官。
“奉上谕,五軍都督府臨時合并為大都督府,由定國公徐光祚坐鎮指揮,五軍都督府官長一律交出兵符印信,聽候大都督徐光祚指揮調遣,不得有誤!” 五軍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們盡皆失色,皇帝忽然剝奪調兵權,京中必有大事發生了。
四下裡,徐國公的親兵手按刀柄,殺氣騰騰,但有一人出言反對,立即便是刀下之鬼。
各路都督在徐國公的嚴密監視之下,乖乖地交出了兵符印信,随即徐國公便頒布将令:“ 承值宿衛立即換防出宮,由禦馬監騰骧左衛、騰骧右衛、武骧左衛、武骧右衛接掌宮城防務。
奮武、耀武、練武、顯武四大營進城與九門防軍換防,敢勇、果勇、效勇、鼓勇四營立即與立威、伸威、揚威、振威四營換駐防地。
令下即行,贻誤戰機者殺無赦!” 十六道簽署各部都督印信的調兵勘合以及令箭發了下去,傳令訊兵便在京師之中縱馬狂馳,日色近暮,京師九城卻陡然緊張起來,進出城門者大多騎馬坐轎,行色匆匆。
與此同時,兵部陸完也突然擂鼓聚将,把京中諸将全部召集來宣讀聖谕,然後選出二十餘名散職功勳将領立即随張永去與十二團營各高級将佐移交兵權。
武定侯郭勳直接掌管的神機營進駐京城,五千營、三千營移防京師左右。
已經秘密回京的司禮監首領杜甫在大将軍許泰的武力配合下,把十二團營的監槍使太監全部撤換掉,司禮監、尚寶監等重要内司衙門皆由許泰的人馬把守,同時外四家軍做為唯一一支沒有固定防務的機動力量,也移駐北京城下,刀出鞘、弓上弦,殺氣凜然。
随着各個衙門一道道将令的下達,隻見宮裡宮外、城裡城外,一路路兵馬川流不息,人喊馬嘶,燈籠火把串如長龍,滿城百姓都驚惶失措,不知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調動發生了什麼事情。
内廠吳傑、西廠苗逵派出大批的檔頭、千戶,率領番子們光臨司禮監、東廠、錦衣衛,逮捕了一批管事太監、錦衣衛同知、佥事和東廠的檔頭、千戶,貼刑官等人,同時六部九卿等重要官員的門口都出現了番衛特務的身影,既是監視、也是保護,總之,不得進出。
第二日淩晨,東方第一線陽光照耀在紫禁城上時,又有一批以江西道巡察禦使為首的朝中官員分别被勒令閑住、批捕。
忐忑不安的文武官員被召集到皇宮前邊,三大學士出面向驚惶不知所謂的大臣們宣讀了一道奇怪的聖旨。
當文武官員們看到站在最前的三大學士時,便知道楊廷和也受了牽連,恐怕是前途堪憂了。
内閣三大學士以焦芳資曆最老,但是目前實際上的第一首輔已經變成了楊廷和,由于年紀太大,焦芳也已漸漸退居幕後。
上一次皇帝施行新制改革,朝中由楊廷和主持,而焦芳做為資曆最老的閣老卻藉故安撫地方離開京師,就是樹起楊廷和的風向。
然而現在卻是由老焦芳來宣讀這樣重要的旨意,大學士梁儲位列其後,而楊廷和居于末位,盡管這僅僅是一個公開場合的站位,但是在官場上卻是一種很微妙的兆示,足以向這些官場中打滾多年的老油條提示許多人事變動的訊息了。
更令他們驚駭的卻是旨意的内容令人匪夷所思,盡管早知道這位皇上平素的想法就是天馬行空,也難以想象他會下達這樣一道聖旨。
焦芳一句一頓念的清清楚楚:“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令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鴻胪寺,錦衣衛,六科,十三道,每衙門止留佐貳官一員在京,其餘并内閣,皇親,公侯,驸馬,伯爵,俱赴行在!” 這道旨意一下,北京城各個衙門口兒就隻留一個二把手處理日常事務,其他幾乎所有官員,外加皇親國戚、功臣勳卿、特務頭子等等,都要傾巢出動,赴通州朝觐天子。
天下的政治中樞一下子從北京變成通州了。
旨意宣罷,輿論大嘩,官員們驚疑不定,議論紛紛,焦芳等三大學士面沉似水,立于上方一言不發。
隻聽午門前文武百官議論聲越來越高,終于有人憤然高呼:“這是陰謀!皇上怎麼會下這樣的命令?一定是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