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萬松書院

關燈
清除城中污垢垃圾,以免産生流病........”。

     他看了眼正德臉色,見正德笑吟吟地十分高興,便繼續道:“說到工農業,杭州自然是以老虎洞的彩色瓷器、茶葉、絲織、造紙、印刷、水稻、養殖等為主。

     水稻現在栽種的是皇上親自恩準引進試種成功的正德稻,此稻種抗旱、抗蟲,高産。

    臣正在号召地方采用移栽法種植。

    原來的直播法雖然省去了育秧和移栽兩個環節,但是如平田整地,苗期防寒保溫與保苗,雜草防除,防止倒伏等方面對産量影響較大。

     現如今采用育秧移栽不但克服了這些問題,而且節省種子、節約肥水,提高産量,最重要的是,不必等上一季稻子成熟,新苗就培育出來,江南稻田可以一年兩熟,産量翻番。

    要是到了閩南,使用此法一年可以三季成熟,百姓獲益厚重,皆是皇上之恩呐”。

     正德一聽眉飛色舞,想不到當初一句話,竟然可以産生這樣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來身在上位者還真的時時在意、處處小心,尤其治國柄政,那是萬萬馬虎大意不得呀。

     嚴嵩又道:“至于貧田山田,則栽種易管理且高産的紅薯和玉米,軍屯田正在整頓,先期全部栽植棉花,這樣可以盡快見效,可以賣出大價錢用來安置屯軍衛所官兵”。

     楊淩插嘴道:“嚴大人,我在蘇州時聽說蘇州織造的大量絲繭來自杭州農戶,你這裡可是供應大戶,谷公公說你正在改良一些東西,可否詳盡說說?” 嚴嵩喜孜孜說道:“是,臣蒙皇上信任,委以杭州知府的重任,微臣感激涕零,恨不得粉身碎骨以報,是以處處小心,恐讓皇上失望。

    臣是書生出身,可絲織乃是江南根本,關系國計民生,臣可不敢大意。

     臣不懂農業,便招募能工巧匠進行研究,絲織從養蠶、缫絲到紡織及紡機工具皆有改進。

    對蠶種的選擇,蠶病的防治,桑葉的培植,育蠶的工藝,結繭缫絲的方法與工具,都予以改進,規定了步驟教授予于百姓。

    至于桑樹,我們正在挑選植株進行改良,使之多葉而株矮,采葉多而省工。

    ” 正德皇帝點了點頭,微笑道:“甚好,那麼杭州尚有什麼需要朝廷解決的問題麼?朕今日來杭州,正好就近解決”。

     嚴嵩疏朗而直的眉毛一揚,說道:“說到問題倒有一個,臣正想具體上奏,請示皇上。

    皇上,當今大明造紙業十分發達,以江西鉛山石塘鎮為例,那裡有紙廠槽戶不下三十餘槽,各槽幫工不下一、二千人。

    所産驚人。

     現在蒸煮紙漿多用石灰,提供了紙漿的質量。

    紙坊破碎原料多用水碓,提高了功效。

    所産高中低檔各式紙張沿江運下,成本又低廉,紙張多則印刷作坊則随之興起,杭州城鄉現在有大批刻字工人。

     刻字工價,每葉兩闆,每闆工銀一錢五分。

    活字印刷,三分銀子刻一百字,由于刻字價賤,故印書甚多,私人出資印刷的文人也增多了。

     本來這是好事,不過現在書坊出版的不止是十三經、十七史,以至叢書、别集、道藏、詞曲等,由于杭州商行衆多,消息傳播不便,現在有人專門出版事關各行各業消息情形的小冊子,紙張粗糙、印刷簡陋,隻為一時之需。

     有時為了招攬買者,還會夾雜一些最近發生的奇聞逸事,坊間故事甚至青樓韻事。

    此為新生事物,朝廷沒有相關律法限制,臣引導管理頗為吃力,是以正想奏請皇上,這種行為是當禁當行?如何管理?” 楊淩微微地笑了起來。

    造紙業促進刻字業,刻字業促進印刷業,而商業活動的需要又促進兩個不同的行業進行聯系,從而産生報業。

     報業這個新行業的産生再促進法律的完善。

    經濟影響了政治、法律和文化,政治、法律和文化的完善反過來繼續促進經濟的發展,彼此環環相扣,不斷衍生,而随着它的發展,又會出現什麼新的産業呢? 此即謂溫水煮青蛙的手段,人文金字塔的理論,終于親眼看到它的奇妙效果了。

    如果自已脫離實際,一味操之過急地搞大躍進,還會有親眼看到這一切的那一天麼? 楊淩想到這裡忽地想起了一個人,那個被寫進詩詞唾罵萬年的王莽。

    王莽那厮不會也是穿越的人吧?王莽一登帝王即均分田地于民;廢除奴隸買賣;政府控制冶鐵和鑄錢,防止富商操縱市場;建立國家銀行、貧苦百姓可以申請國家貸款,杜絕了高利貸;從皇帝到百官,都實行浮動工資制;王莽厲行懲貪,建立舉報制度。

     均田地、講人權,真不知道他一個家族裡出過九位侯爺、五位大司馬的顯赫貴族,怎麼會有這樣的思想,結果如何呢? 正德剛想說既然百姓出版毫無頭序,有傷風化,那就予以禁止便是,忽地瞟見楊淩唇邊笑意,心裡不由翻了個個兒:“莫非楊卿有何獨到見解?” 他又想起自已方才所思:身居上位者,當時時在意、處處小心,尤其治國柄政萬萬不可馬虎大意的想法來,正德變的慎重了,他仔細地思考了半天,才微微颔首道:“唔,朕知道了,百姓既然因商務需要推出了這些東西,總有它存在的價值,不可一味禁止因噎廢食,官府可以出面疏導。

     這樣吧,如果一些事涉風化、觸及律法的東西,還當以禁、罰、懲等方式予以管制,尋常民俗民情、鄉間俚聞,盡可由其登載。

    你回頭把詳細情形逞報上來,有何建議一并報來,回京後朕召集官員予以研讨,制訂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