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一團和氣

關燈
,膽氣日壯的小姑娘還加了一句:“男人收拾東西,粗手粗腳的,說是幫忙,越幫越忙。

    我的相公大人,你還是老老實實坐在那兒吧”。

     楊相公老老實實坐了一會兒,見韓幼娘翻箱倒櫃,拾掇着進京要帶的東西,想想自已也該清理下賬目、整理一下錦衣衛的來往秘函,萬一進京時需要交接,也不用手忙腳亂,便對幼娘說了一聲,趕回了辦公署。

     楊淩把信函梳理了一遍,剛剛鎖進那把挂着金魚鎖的櫃子,忽聽外間傳出沉悶的踢門聲,楊淩匆匆下地趿上鞋,跑到外邊一拉門兒,隻見馬憐兒用毛巾墊了手,端着一個熱氣蒸騰的小鐵鍋站在門口。

     楊淩大為意外,忙将她讓了進來。

    馬憐兒将鐵鍋放在桌上,羞赧地道:“我......我看你晚上還在處理公務,所以做了點吃的,也不知合不合你的口味”。

     楊淩已不是剛剛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那般渾渾噩噩了,一個女子主動給男人做飯意味着什麼,他心中了如明鏡。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馬憐兒這是以新婦的姿态想要侍候他了。

     楊淩在縣上赴宴時吃過這東西,知道所謂打邊爐就是火鍋,他揭開鍋蓋,隻見熱氣氤氲的湯鍋裡翠綠的山菜,黑色的磨菇,粉色的獐肉,蔥白、姜片......看起來還真是讓人食指大動。

    楊淩不禁贊道:“味道好香,比鴻雁樓的大師傅做的還好”。

     馬憐兒得他誇獎,頓時喜上眉梢,她從袖中摸出筷子,正要讓他品嘗一下,門外傳來韓幼娘興沖沖的聲音:“相公,大哥從府城帶回些稀罕物兒,這是......”。

     随着聲音,韓幼娘跨進門來,一眼瞧見馬憐兒也在,她不由得一怔。

    馬憐兒雖說已蒙楊淩給了承喏,可是畢竟身份還算是外人,如今被幼娘抓個正着,頓時臊得臉孔通紅。

     這種王見王的局面,楊淩也毫無思想準備,三個人大眼瞪小眼的愣了那麼片刻,韓幼娘忽然笑盈盈地道:“憐兒姐姐,你也在呀。

    ” 馬憐兒松了口氣,有幾分忸怩地道:“幼娘妹妹,我......我今晚做了打邊爐,請楊大哥嘗嘗味道,我的手藝比不得妹妹你,要是不嫌棄,你也來嘗一嘗吧”。

     楊淩見幼娘手中捧着幾塊東西,避着燈光看不清楚,不由問道:“幼娘,你拿的什麼?” 韓幼娘道:“相公,這是大哥從府城捎回來的東西,聽說是番幫傳到咱大明的,叫甘薯,煮熟了吃甜着呢,你嘗嘗,哦,憐兒姐姐,你也嘗嘗看”。

     楊淩見了她手中舉起的東西,不由奇道:“......地瓜?”仔細打量幾眼,确實是兩塊地瓜。

     韓幼娘奇怪地道:“相公認得?這是番邦傳進來的東西呢,聽大哥說南方有人種的,在咱這兒是個稀罕物兒,但是并不貴,買點兒回來嘗嘗鮮”。

     楊淩忙遮掩道:“我......哦,我去府城鄉試時,見過這東西”他笑道:“看這樣子怕是放了一冬了,水分少了,烤熟了吃更甜。

    對了,這東西比咱們這邊的谷物易生長、産量大,怎麼不大量種植呢?一畝地估計能多打不少糧食呀”。

     韓幼娘好奇地看看手裡的東西道:“這東西沒有種子怎麼種呀?而且也不知道适不适合咱們這兒耕種,莊戶人全指着地裡的收成過日子呢,誰敢冒險種它呀”。

     楊淩這才想起适宜北方耕種的玉米、地瓜、馬鈴薯一類的農作物他在雞鳴從未見過,這裡的農作物基本仍是麥、谷、豆、黍等物。

    看來随着海上貿易,這些外國的東西已經傳入大明,隻是還沒推廣開來,要是把這些農作物推廣起來,那對整個大明的農業生産将産生多大的促進作用呀。

     楊淩知道農民最是看重自已的土地,如果突然拿些他們不熟悉的作物,要他們把種植了幾百年的糧食換掉,恐怕沒人敢冒這個險。

    此次進京,不妨找機會向朝廷提一提,若能引起重視,由朝廷出面大面積推廣,自已也算做了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了。

    ” 想到這兒楊淩喜出望外,他知道自已沒動過,幼娘肯定一口沒吃,便喜滋滋地從幼娘手中接過地瓜掰下一大塊來,親昵地塞進她的小嘴,說道:“你嘗嘗,看好不好吃?” 目光一閃,他瞥見馬憐兒滿臉羨慕,還當她也是眼饞這從未見過的稀罕物,便将地瓜塞到她手中,笑道:“來,你也嘗嘗,很甜的”。

     馬憐兒嗯了一聲,情意綿綿地望了他一眼,剛把甘薯放到嘴邊,韓幼娘“唔”了一聲,神色變得有點古怪。

    原來楊淩掰了一大塊塞在她口中,韓幼娘嫌鼓着腮幫子太難看,吃得急了些,竟然噎住了。

     馬憐兒見了連忙擱下地瓜,扶着幼娘在椅上坐了,然後端起楊淩的茶杯捧過去道:“幼娘妹妹,你喝口茶”。

     幼娘接過杯來喝了兩口潤了潤喉嚨,順了氣,若有深意地瞥了她一眼,怪不好意思地道:“叫憐兒姐笑話了,不過這東西真的好甜呢,憐兒姐,你也嘗嘗”。

     馬憐兒應了一聲接過甘薯,卻把筷子遞到幼娘手中,柔聲道:“妹妹也嘗嘗我的手藝,我廚藝不好,你可不要笑話呀”。

     兩個女人一個吃甘薯、一個品火鍋,忽然間變得談笑晏晏一團和氣。

    楊淩站在一旁,渾然不知衆參兩院方才已就國家主權和聯合執政問題達成了某種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