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拂曉之戰

關燈
,剛剛跑到十字路口,楊淩就見馬驿丞領着十多個驿使,趕着三輛馬車正急匆匆地迎面而來,楊淩忙站住腳步,高聲道:“馬大人,城下鞑子分散攻城,守軍人手不夠,黃縣丞請你派所有驿使上城助守”。

     馬驿丞跳下馬來說道:“哪裡還有人手,東門西門也有大批鞑子攻城,他們攻城器械不足,便四處分散攀爬城牆,我的人已經全派出去了,就剩下這些,正給江大人送炮”。

     楊淩一聽還有大炮,不由心中一喜,不過想想方才那鐵家夥的效果,又有些失望,他頓足道:“現在鞑子四面開花,主要是守城軍士照應不過來,恐怕大炮用處不大”。

     馬驿丞指揮兩輛馬車分别駛向東西兩門,自已帶了一輛馬車繼續前行,說道:“賢侄錯了,這不是大将軍炮,這炮是“擊賊神機石榴炮”、“威遠石炮”“萬人敵荔枝炮”,用來守城最是靈便”。

     楊淩聽得莫名其妙,馬驿丞見他不懂,邊城頭趕邊跟他解說了一番。

    敢情馬驿丞所說的炮其實就是炸彈,“擊賊神機石榴炮”有點類似現代的手榴彈。

    用生鐵鑄造,形狀像成熟的大石榴。

     “威遠石炮”是用石頭鑿成的,内裝火yao,每枚石彈内還摻雜了100顆小石子,爆炸開來殺傷力極大。

    “萬人敵荔枝炮”體積最大,陶泥罐内裝填火yao,還有碎石、碎鐵片、鐵蒺藜,爆炸開來彈片飛及數百步,傷敵甚衆。

     楊淩聞言大喜,記得看《火燒圓明園》時,大清跟八國聯軍打仗,那是用人海戰術大刀長矛的跟鬼子拼呐,想不到明朝的火器居然這麼發達,有了這種東西就算自已一介書生,要一個人守一片城牆也易如反掌,不禁喜得摩拳擦掌。

     這批炸彈的運到果然産生了極大的效果,使用冷兵器的鞑靼騎兵雖然悍不畏死,可是根本無法同zha藥相對抗,随着到處發出的爆炸聲,城下死傷無數,攻城暫時停止了。

     城頭上死傷的明軍士兵有四十多人,加上不知自我保護的民壯,共約百人,軍中和臨時征調來的民間郎中忙着到處治傷。

     江把總親手斬殺了幾名鞑靼兵,殺得性起,提着兩把血淋淋的斬馬刀大聲痛罵民壯愚蠢,不時在他們的屁股上踢上一腳,喝斥士兵教他們如何作戰。

    黃縣丞和劉典史等人跑去東西兩城巡視,察看傷亡情況。

     楊淩攀着城頭,看到鞑靼人退到了三箭地外,正在醞釀着下一輪的攻擊,東西兩城外的鞑靼兵也開始向那裡集結,看人數足有三千多人。

    韓幼娘從熟識的衙役那裡要來一根哨棒,站在他身邊小心地看護着,雖然身材嬌小,倒自有一股飒爽英姿。

     楊淩看到城外還有這麼多敵軍,哪怕是純拼消耗,剩下的守軍能不能守住第二輪攻擊也殊未可知,況且最厲害的守城利器,那些炸彈隻剩下不足二十枚,不覺有些憂心忡忡。

     但是現在明軍給他的感覺已經大出意料了,他沒想到明朝時軍事科技已經這般發達,在他印象中明朝一直是孱弱不堪一擊,皇帝不務正業、宦官為禍天下,其他的一概不知。

     不過以一個對清宮戲更熟悉的普通人來說,他也隻能知道這麼多了,要不是他知道當今太子叫朱厚照,又恰巧看過《遊龍戲鳳》這部電影,他根本不知道如今弘治皇帝之後是誰當皇帝,更遑論對明朝更多的了解了。

     由于明史是清朝人修的,其中隐情不言而喻,由此衍生的什麼戲說、演義,當然更加不足采信。

    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國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由此可見清朝時的*之徹底。

     其實那時明朝距資本主義已不遙遠。

    鐵産量是整個歐洲的總和,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因為貿易流向中國,工業産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而所謂的乾隆盛世時,産量隻占全世界的6%。

     難怪明朝傳教士利瑪窦《中國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