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青蛙理論
關燈
小
中
大
不曉得憲宗皇帝年間這些位朝廷重臣的詳細事迹,所以實在無法置評”。
黃奇胤搖頭道:“唉......,都是陳年舊事了,今日無事,我隻是和你在這裡閑聊一番罷了,出得你口,入得我耳,算不得議論,你便單就這貼子上的内容評價一番罷了”。
楊淩腦中飛快地轉動着,暗暗揣測道:“如果我猜測屬實,這位不得意的老大人必然是因這貼子而獲罪天子,以至被一貶再貶,他今日來考較我這些東西,莫非是想看看我是否值得他出手相助?也罷,估計自已也再無幾日好活,便大着膽子議論一番也無妨,想要他幫忙自然要吹捧一番,但是若沒有自已的獨特見解,未免又要被他輕視”。
心中一邊估算着,一邊又仔細看了看奏貼内容,楊淩道:“既如此,那麼學生就大膽狂言了,如果說的不對,還請黃縣丞勿要見笑”。
黃奇胤皮笑肉不笑地道:“無妨無妨,你我也算同僚,但請暢所欲言,無需顧忌”。
楊淩嗯了一聲,說道:“這篇文章開篇是說當時朝廷機構臃腫、人浮于事,請求朝廷精簡各部幹員、說的可算中肯、提供的建議也算是明智之舉,隻是......”。
黃奇胤先是聽到他‘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八字評語,不禁眼前一亮,擊掌叫好道:“妙呀,精辟!隻這八字便将事情一語道盡,楊公子真是了得,隻是什麼?”。
楊淩愣了一愣,才恍然大悟:“是了,這朝代還沒有這種名詞,難怪他聽了大為新奇,不過也用不着激動得臉都紅了吧?難道是因為找到知音了?”楊淩心中暗笑,繼續道:“隻是這位大人過于書生之見了”。
黃奇胤臉上掠過一絲不愉之色,不服氣地問道:“何以見得?” 見了他的表情,楊淩心中更是有譜,于是先捧後壓道:“這位大人剛正果毅,不計個人得失,急于撥亂反正、以正朝綱字裡行間都看得出來,不過他雖有一腔熱血,事情想得卻簡單了些。
” 他想着後世機構精簡越簡越多的弊政,慢慢思索着道:“依學生看來,官府各部的官員雖然日趨臃腫,但是這位大人寄望于皇上一聲令下,行雷霆手段,便能整肅綱紀、精簡機構,那是不現實的。
大人你想,皇上下了旨,總要有人去做吧?全國上下,一體響應,外使悉數召回,朝廷便失了耳目,官吏不經緩沖餘地立即大肆精簡,不少事情便不免陷于停頓。
“ 他苦笑着指指面前的文書道:“比如學生,一下子讓我負責錢糧、稅賦、刑訟這麼多方面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且不說熟悉過程要有許久,沒有個經驗豐富的前輩指點要多走許多彎路,起碼我就要被束縛在這裡動彈不得,那麼具體的事務還要交待給别人去辦,你又如何保證這些人就能盡忠職守呢?” 黃奇胤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卻默默不語地從袖中摸出煙杆兒來抖抖索索地往上裝煙絲,顯得有些激動。
楊淩又道:“這些還不算艱難,如同嬰兒之初誕,母親經曆過一番巨痛,也就雲開月明了。
難就難在......全國上下有多少官?這些官之間盤根錯節,不知有多少關系,共同支撐着這個龐大國家的運作,一下子要砍去許多的枝丫,要引起多少人的反彈? 這股力量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一定可怕到極點,要觸犯的是全國官員的利益,包括那些正身處要職不會受到裁撤的官員也不免會想,官位多了他的選擇餘地也就多了,官位少了辦起事來就不那麼輕松了,自已為官之途便少了許多可行的道路,更何況他那些盤根錯節的關系,又怎舍得棄去。
這建議簡直是與舉國官員為敵,官位少了,書生們要如何出人頭地?那
黃奇胤搖頭道:“唉......,都是陳年舊事了,今日無事,我隻是和你在這裡閑聊一番罷了,出得你口,入得我耳,算不得議論,你便單就這貼子上的内容評價一番罷了”。
楊淩腦中飛快地轉動着,暗暗揣測道:“如果我猜測屬實,這位不得意的老大人必然是因這貼子而獲罪天子,以至被一貶再貶,他今日來考較我這些東西,莫非是想看看我是否值得他出手相助?也罷,估計自已也再無幾日好活,便大着膽子議論一番也無妨,想要他幫忙自然要吹捧一番,但是若沒有自已的獨特見解,未免又要被他輕視”。
心中一邊估算着,一邊又仔細看了看奏貼内容,楊淩道:“既如此,那麼學生就大膽狂言了,如果說的不對,還請黃縣丞勿要見笑”。
黃奇胤皮笑肉不笑地道:“無妨無妨,你我也算同僚,但請暢所欲言,無需顧忌”。
楊淩嗯了一聲,說道:“這篇文章開篇是說當時朝廷機構臃腫、人浮于事,請求朝廷精簡各部幹員、說的可算中肯、提供的建議也算是明智之舉,隻是......”。
黃奇胤先是聽到他‘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八字評語,不禁眼前一亮,擊掌叫好道:“妙呀,精辟!隻這八字便将事情一語道盡,楊公子真是了得,隻是什麼?”。
楊淩愣了一愣,才恍然大悟:“是了,這朝代還沒有這種名詞,難怪他聽了大為新奇,不過也用不着激動得臉都紅了吧?難道是因為找到知音了?”楊淩心中暗笑,繼續道:“隻是這位大人過于書生之見了”。
黃奇胤臉上掠過一絲不愉之色,不服氣地問道:“何以見得?” 見了他的表情,楊淩心中更是有譜,于是先捧後壓道:“這位大人剛正果毅,不計個人得失,急于撥亂反正、以正朝綱字裡行間都看得出來,不過他雖有一腔熱血,事情想得卻簡單了些。
” 他想着後世機構精簡越簡越多的弊政,慢慢思索着道:“依學生看來,官府各部的官員雖然日趨臃腫,但是這位大人寄望于皇上一聲令下,行雷霆手段,便能整肅綱紀、精簡機構,那是不現實的。
大人你想,皇上下了旨,總要有人去做吧?全國上下,一體響應,外使悉數召回,朝廷便失了耳目,官吏不經緩沖餘地立即大肆精簡,不少事情便不免陷于停頓。
“ 他苦笑着指指面前的文書道:“比如學生,一下子讓我負責錢糧、稅賦、刑訟這麼多方面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且不說熟悉過程要有許久,沒有個經驗豐富的前輩指點要多走許多彎路,起碼我就要被束縛在這裡動彈不得,那麼具體的事務還要交待給别人去辦,你又如何保證這些人就能盡忠職守呢?” 黃奇胤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卻默默不語地從袖中摸出煙杆兒來抖抖索索地往上裝煙絲,顯得有些激動。
楊淩又道:“這些還不算艱難,如同嬰兒之初誕,母親經曆過一番巨痛,也就雲開月明了。
難就難在......全國上下有多少官?這些官之間盤根錯節,不知有多少關系,共同支撐着這個龐大國家的運作,一下子要砍去許多的枝丫,要引起多少人的反彈? 這股力量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一定可怕到極點,要觸犯的是全國官員的利益,包括那些正身處要職不會受到裁撤的官員也不免會想,官位多了他的選擇餘地也就多了,官位少了辦起事來就不那麼輕松了,自已為官之途便少了許多可行的道路,更何況他那些盤根錯節的關系,又怎舍得棄去。
這建議簡直是與舉國官員為敵,官位少了,書生們要如何出人頭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