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裡不是皇上該來的地方,我也不敢面駕!”
“來都來了!不見不行。
”周祥答說:“我勸過,勸不住。
唯有見個面,才好勸皇上早早回宮。
” “不!”昭君的聲音像鐵那麼冷、那麼硬:“如果皇上來了,我就碰死在牆上!” 周祥愣住了,沒有想到昭君會如此堅拒,同時也想不明白,她何以要如此堅拒。
就這彼此僵持之際,隻聽更樓上已鼓打四更了。
“你看看,”昭君又說:“這是什麼時候了?再一個更次,便該上朝,不見皇上,四處會找。
” 這話用不着她說,周祥亦顧慮得到。
他一言不發地疾趨到皇帝面前,跪着說道:“請回駕吧!時候太晚了,馬上就有打掃的人來,諸多不便。
” 唯有這話才能勸阻皇帝。
當朝接見群臣,在他人視為大事,而皇帝并不在乎。
果然,周祥深知皇上心理――多情天子惘惘不甘地走了。
到得第二天夜裡,無風有月,宛如春夜。
皇帝徘徊花間,不由得歎口氣:“唉!辜負了如此良宵,辜負了絕世佳人!”接着喊一聲:“周祥!” 原來皇帝思念昭君之心,又勃然萌發,不可抑制了。
周祥到此時不能不說實話,昭君是如何以死要挾,不願見駕。
而皇帝不信。
“你在胡說八道!”皇帝又罵:“死沒良心的東西!明明看我食不甘味,夜不安枕,你竟無動于衷,早知你這樣子喪盡天良,倒不如當初讓他們一頓大杖,打殺了你!” 這話,在周祥可當不起了。
原來四年以前,周祥調戲宮女,罪當杖斃。
不想命中得救,正将行刑時,偶然間為皇帝發現,一念恻隐,赦免了他。
看他聰明伶俐,收在身邊,日漸得寵。
如今這樣指責,周祥又惶恐,又委屈,跪下來答奏:“奴才決不敢有一字虛假!也不敢再谏勸皇上!奴才陪侍皇上到了那裡,請先不要露面,聽奴才面報明妃,皇上就知道了,若是明妃願見皇上,請皇上即時将奴才處死,毫無怨尤。
” 是這樣言之鑿鑿,皇帝不能不重新考慮。
以昭君的性情,這也是可能的。
然則,倒不便造次了。
“也罷,”皇帝說道:“你就陪我悄悄去探望一番。
今夜月色甚佳,連燈都不要了。
” “是!”周祥又說:“還有件事,奏知皇上,明妃住屋是下了鎖的。
” “鑰匙呢?” “不知在誰那裡?”周祥答道:“要問自然問得出來,隻是該不該去索讨鑰匙,請旨!” “這,我想想!” 要,就會讓太後知道,皇帝正在躊躇時,周祥又補了一句:“其實也不要緊,橫豎皇上是絕不忍讓明妃撞壁身亡的。
” 這樣旁敲側擊的說法,比正面道破,易于入心。
皇帝不但不想要鑰匙,而且深深警惕,不可讓昭君發現自己,當然也不讓她發現周祥。
于是君臣二人,避人潛行。
穿過林子,正好一陣西風,傳送樂聲。
皇帝不由得站住腳,略一分辨,便聽出是琵琶。
不言可知,是昭君苦中作樂。
漸行漸近,不須風送,亦可聽見樂聲。
嘈嘈切切,似泣似訴,一片無告的幽怨,連周祥都聽得心酸。
皇帝舉袂拭一拭眼角,向東繞了過去。
避開窗戶也就避開了昭君的視線,悄悄立在牆外靜聽。
戛然一聲,弦音頓歇,随即聽得昭君在自語:“不想我會落得這般光景,要見皇上,除非是在夢中。
” 一聽這話,皇帝心中冒火,聽這口氣,昭君是渴盼能夠相會。
周祥明明撒謊,可惡之至。
一念未畢,聽昭君在歎息:“唉!不見也罷!夢中相見,醒來時一場空,無非濕透了枕頭而已。
” “一場空”三字入耳,皇帝深受刺激,不由得激動了
”周祥答說:“我勸過,勸不住。
唯有見個面,才好勸皇上早早回宮。
” “不!”昭君的聲音像鐵那麼冷、那麼硬:“如果皇上來了,我就碰死在牆上!” 周祥愣住了,沒有想到昭君會如此堅拒,同時也想不明白,她何以要如此堅拒。
就這彼此僵持之際,隻聽更樓上已鼓打四更了。
“你看看,”昭君又說:“這是什麼時候了?再一個更次,便該上朝,不見皇上,四處會找。
” 這話用不着她說,周祥亦顧慮得到。
他一言不發地疾趨到皇帝面前,跪着說道:“請回駕吧!時候太晚了,馬上就有打掃的人來,諸多不便。
” 唯有這話才能勸阻皇帝。
當朝接見群臣,在他人視為大事,而皇帝并不在乎。
果然,周祥深知皇上心理――多情天子惘惘不甘地走了。
到得第二天夜裡,無風有月,宛如春夜。
皇帝徘徊花間,不由得歎口氣:“唉!辜負了如此良宵,辜負了絕世佳人!”接着喊一聲:“周祥!” 原來皇帝思念昭君之心,又勃然萌發,不可抑制了。
周祥到此時不能不說實話,昭君是如何以死要挾,不願見駕。
而皇帝不信。
“你在胡說八道!”皇帝又罵:“死沒良心的東西!明明看我食不甘味,夜不安枕,你竟無動于衷,早知你這樣子喪盡天良,倒不如當初讓他們一頓大杖,打殺了你!” 這話,在周祥可當不起了。
原來四年以前,周祥調戲宮女,罪當杖斃。
不想命中得救,正将行刑時,偶然間為皇帝發現,一念恻隐,赦免了他。
看他聰明伶俐,收在身邊,日漸得寵。
如今這樣指責,周祥又惶恐,又委屈,跪下來答奏:“奴才決不敢有一字虛假!也不敢再谏勸皇上!奴才陪侍皇上到了那裡,請先不要露面,聽奴才面報明妃,皇上就知道了,若是明妃願見皇上,請皇上即時将奴才處死,毫無怨尤。
” 是這樣言之鑿鑿,皇帝不能不重新考慮。
以昭君的性情,這也是可能的。
然則,倒不便造次了。
“也罷,”皇帝說道:“你就陪我悄悄去探望一番。
今夜月色甚佳,連燈都不要了。
” “是!”周祥又說:“還有件事,奏知皇上,明妃住屋是下了鎖的。
” “鑰匙呢?” “不知在誰那裡?”周祥答道:“要問自然問得出來,隻是該不該去索讨鑰匙,請旨!” “這,我想想!” 要,就會讓太後知道,皇帝正在躊躇時,周祥又補了一句:“其實也不要緊,橫豎皇上是絕不忍讓明妃撞壁身亡的。
” 這樣旁敲側擊的說法,比正面道破,易于入心。
皇帝不但不想要鑰匙,而且深深警惕,不可讓昭君發現自己,當然也不讓她發現周祥。
于是君臣二人,避人潛行。
穿過林子,正好一陣西風,傳送樂聲。
皇帝不由得站住腳,略一分辨,便聽出是琵琶。
不言可知,是昭君苦中作樂。
漸行漸近,不須風送,亦可聽見樂聲。
嘈嘈切切,似泣似訴,一片無告的幽怨,連周祥都聽得心酸。
皇帝舉袂拭一拭眼角,向東繞了過去。
避開窗戶也就避開了昭君的視線,悄悄立在牆外靜聽。
戛然一聲,弦音頓歇,随即聽得昭君在自語:“不想我會落得這般光景,要見皇上,除非是在夢中。
” 一聽這話,皇帝心中冒火,聽這口氣,昭君是渴盼能夠相會。
周祥明明撒謊,可惡之至。
一念未畢,聽昭君在歎息:“唉!不見也罷!夢中相見,醒來時一場空,無非濕透了枕頭而已。
” “一場空”三字入耳,皇帝深受刺激,不由得激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