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
請皇上無須究诘了。
” 可想而知,威脅的話很難聽。
皇帝惱怒異常,心潮鼓蕩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不過皇帝雖氣得說不出話,而石顯卻無法保持沉默。
即使一時拿不出辦法,至少該有幾句勸慰之詞。
這樣想着,便先硬着頭皮說:“皇上請釋睿懷,事緩則圓,容臣徐徐圖之,必有辦法。
” 一聽這話,皇帝倒又光火了!屢次說有辦法,至今仍未妥貼,反而愈來愈僵。
還有毛延壽,抓到了竟又放走,更覺可惡。
這樣想着,真想将石顯痛斥一頓。
可是轉念自問,除卻石顯,又有誰能辦得了這件事?除非幹戈,而調兵遣将,亦依然非石顯不可。
既在如此,倒不如放聰明些,加重他的責任,讓他格外盡心盡力去辦。
于是皇帝問道:“你說必有辦法,倒是什麼辦法呀?” 石顯一籌莫展,何嘗有何辦法?不過,此時不能不抓一兩句話來搪塞。
“無非,”他一面想,一面答說:“動之以情,臨之以威。
軟硬齊施,必會就範而後止。
” “好!”皇帝就他這幾句話頗為欣賞,但須問個仔細:“如何動之以情?” 這是出題目考試,而題目并不難,石顯略想一想答說:“天朝于呼韓邪有恩,若得一能言善辯之士,細為勸說,同時策動呼韓邪的親信胡裡圖從旁進言,呼韓邪亦未必不能見聽。
” “倘或不聽,又當如何?” “那就要臨之以威了!臣請召陳湯入京,授以鎮邊将軍的名号,率領勁旅,會獵北鄙。
呼韓邪不能不生警惕!” “好!”皇帝欣然同意:“即日召陳湯。
我以為雙管齊下,一面動之以情,一面臨之以威,寬猛相濟,更易收效。
” “是!”石顯趁機恭維,頓首說道:“睿智天縱,臣萬萬不及。
” “還有,”皇帝問道:“毛延壽呢?” “這在送親之時,便可帶回,明正典刑。
” “這一次,”皇帝皺眉說道:“我看多半也是他在搗鬼。
” “啟奏皇上,甯胡長公主改封為明妃,是毛延壽走了以後的事,似乎與他無關。
” “怎可斷定與他無關?也許就他在撺掇。
” 這當然也是很可能的事,但石顯不願承認。
因為一承認了,就會受到質問,既知毛延壽不可靠,何以準他跟随呼韓邪而去?所以石顯含含糊糊地答說:“請皇上寬懷,一切都會妥貼,也一切都會水落石出。
” 盡管皇帝出以鎮靜,石顯内心着急,而表面不動聲色,但有許多事是瞞不住的,如史衡之下獄,趙美死于非命。
于是流言四起,日甚一日。
其中也夾雜了若幹真實的機密,如密召陳湯,以及禁軍中在挑選習于北方嚴寒的士兵等等,加上别有用心的一些太監、宮女的惡意渲染,很快地編織成了一套聽來令人悚動的“故事”,說皇帝為明妃所惑,要一顯神武,取媚美人。
決定親率六軍,遠征漠北,以名将陳湯為先鋒。
這個消息由明妃告訴趙美,趙美無意中告訴了史衡之,而史衡之卻又洩漏到外國,事為皇帝所知,勃然震怒,以緻史衡之被捕下獄,趙美則畏罪自殺了。
這個離奇的“故事”,十有九人,深信不疑,輾轉傳述,最後傳到慈壽宮,老太後大為驚詫,立即查問,弄清楚了一部份事實真相,随又宣召皇後诘責。
“你是皇後,統攝六宮,就是個當家人。
這一陣子掖庭弄得烏煙瘴氣,有人中毒不說,居然還是謀殺!又說史衡之私通外國,被捕下獄,正在審問。
宮闱之内,如此不整齊,皇後,你不覺得慚愧嗎?” 最後這句話,責備得很重。
皇後羞慚滿面地低下頭去,委委屈屈地說:“臣妾死罪!” 太後自覺過分,放緩了臉色問道:“這些情形,莫非你不知道?” “自然知道。
” “既然知道,怎麼不想法子整頓呢?” “臣妾有臣妾的難處。
”皇後遲疑地答說:“要談整頓,隻有請皇上降旨。
無奈――” “怎麼不說下去?有什麼無奈之處?”太後的聲音又嚴厲了:“你盡管說!” “臣妾已有五天不曾跟皇上見面了。
” “你是說,皇帝五天未到中宮?” “是!”皇後答說:“隻在皇上來跟太後請安的時候,才能望見影子。
等臣妾想找機會向皇上進言,皇上已經走了。
” “那麼,這幾天是在什麼地方呢?” “建章宮。
” “建章宮?”太後想了一下,明白過來了。
臉色立刻變得嚴重:“難怪有那個流言!” 皇後無語,太後亦沒有再說下去。
顯然的,責備皇後是錯了,但應該責備誰呢?是皇帝還是昭君?太後不免困惑,唯有付之歎息而已。
請皇上無須究诘了。
” 可想而知,威脅的話很難聽。
皇帝惱怒異常,心潮鼓蕩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不過皇帝雖氣得說不出話,而石顯卻無法保持沉默。
即使一時拿不出辦法,至少該有幾句勸慰之詞。
這樣想着,便先硬着頭皮說:“皇上請釋睿懷,事緩則圓,容臣徐徐圖之,必有辦法。
” 一聽這話,皇帝倒又光火了!屢次說有辦法,至今仍未妥貼,反而愈來愈僵。
還有毛延壽,抓到了竟又放走,更覺可惡。
這樣想着,真想将石顯痛斥一頓。
可是轉念自問,除卻石顯,又有誰能辦得了這件事?除非幹戈,而調兵遣将,亦依然非石顯不可。
既在如此,倒不如放聰明些,加重他的責任,讓他格外盡心盡力去辦。
于是皇帝問道:“你說必有辦法,倒是什麼辦法呀?” 石顯一籌莫展,何嘗有何辦法?不過,此時不能不抓一兩句話來搪塞。
“無非,”他一面想,一面答說:“動之以情,臨之以威。
軟硬齊施,必會就範而後止。
” “好!”皇帝就他這幾句話頗為欣賞,但須問個仔細:“如何動之以情?” 這是出題目考試,而題目并不難,石顯略想一想答說:“天朝于呼韓邪有恩,若得一能言善辯之士,細為勸說,同時策動呼韓邪的親信胡裡圖從旁進言,呼韓邪亦未必不能見聽。
” “倘或不聽,又當如何?” “那就要臨之以威了!臣請召陳湯入京,授以鎮邊将軍的名号,率領勁旅,會獵北鄙。
呼韓邪不能不生警惕!” “好!”皇帝欣然同意:“即日召陳湯。
我以為雙管齊下,一面動之以情,一面臨之以威,寬猛相濟,更易收效。
” “是!”石顯趁機恭維,頓首說道:“睿智天縱,臣萬萬不及。
” “還有,”皇帝問道:“毛延壽呢?” “這在送親之時,便可帶回,明正典刑。
” “這一次,”皇帝皺眉說道:“我看多半也是他在搗鬼。
” “啟奏皇上,甯胡長公主改封為明妃,是毛延壽走了以後的事,似乎與他無關。
” “怎可斷定與他無關?也許就他在撺掇。
” 這當然也是很可能的事,但石顯不願承認。
因為一承認了,就會受到質問,既知毛延壽不可靠,何以準他跟随呼韓邪而去?所以石顯含含糊糊地答說:“請皇上寬懷,一切都會妥貼,也一切都會水落石出。
” 盡管皇帝出以鎮靜,石顯内心着急,而表面不動聲色,但有許多事是瞞不住的,如史衡之下獄,趙美死于非命。
于是流言四起,日甚一日。
其中也夾雜了若幹真實的機密,如密召陳湯,以及禁軍中在挑選習于北方嚴寒的士兵等等,加上别有用心的一些太監、宮女的惡意渲染,很快地編織成了一套聽來令人悚動的“故事”,說皇帝為明妃所惑,要一顯神武,取媚美人。
決定親率六軍,遠征漠北,以名将陳湯為先鋒。
這個消息由明妃告訴趙美,趙美無意中告訴了史衡之,而史衡之卻又洩漏到外國,事為皇帝所知,勃然震怒,以緻史衡之被捕下獄,趙美則畏罪自殺了。
這個離奇的“故事”,十有九人,深信不疑,輾轉傳述,最後傳到慈壽宮,老太後大為驚詫,立即查問,弄清楚了一部份事實真相,随又宣召皇後诘責。
“你是皇後,統攝六宮,就是個當家人。
這一陣子掖庭弄得烏煙瘴氣,有人中毒不說,居然還是謀殺!又說史衡之私通外國,被捕下獄,正在審問。
宮闱之内,如此不整齊,皇後,你不覺得慚愧嗎?” 最後這句話,責備得很重。
皇後羞慚滿面地低下頭去,委委屈屈地說:“臣妾死罪!” 太後自覺過分,放緩了臉色問道:“這些情形,莫非你不知道?” “自然知道。
” “既然知道,怎麼不想法子整頓呢?” “臣妾有臣妾的難處。
”皇後遲疑地答說:“要談整頓,隻有請皇上降旨。
無奈――” “怎麼不說下去?有什麼無奈之處?”太後的聲音又嚴厲了:“你盡管說!” “臣妾已有五天不曾跟皇上見面了。
” “你是說,皇帝五天未到中宮?” “是!”皇後答說:“隻在皇上來跟太後請安的時候,才能望見影子。
等臣妾想找機會向皇上進言,皇上已經走了。
” “那麼,這幾天是在什麼地方呢?” “建章宮。
” “建章宮?”太後想了一下,明白過來了。
臉色立刻變得嚴重:“難怪有那個流言!” 皇後無語,太後亦沒有再說下去。
顯然的,責備皇後是錯了,但應該責備誰呢?是皇帝還是昭君?太後不免困惑,唯有付之歎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