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亦說不上報答,隻不過見物如見人而已。
” “既是二姊這樣說,我就觍顔拜受了。
” 于是昭君拉過韓文的手來,親自替她将镯子戴上,眼淚卻忍不住一陣陣流,滴在镯子上,顯得玉色格外鮮豔。
韓文當然也很傷心,不過比昭君來得堅強,所以反而勸慰:“二姊,你不必為我難過,我覺得能夠這樣,總強似在後宮埋沒。
” “三妹,你能夠這樣想,我很安慰,你盡管放心去吧,我自會提醒皇上,格外派人照應伯父、伯母。
” “多謝二姊!”韓文又說:“還有大姊、四妹。
” “這更不用你惦念,我自會就近照應。
三妹,塞外嚴寒,你的身子并不算好,千萬自己保重。
” “是,我知道。
” 正談到這裡,周祥在門外大聲喊道:“要事面禀。
” 确是要事,慈壽宮派人來通知,太後召見昭君及韓文。
當着皇帝、皇後、馮婕妤、昭君的面,太後問韓文道:“我問你,你是不是心甘情願代替昭君遠嫁塞外?” “是!”韓文毫不含糊地說:“回奏皇太後,韓文心甘情願。
” “我可再提醒你,如果嫁過去以後,日子過得不如意,有怨言了,或者平時語言不當了,洩漏了真相,這,”太後神色凜然地說:“這可不是兒戲之事。
” “皇太後請釋慈懷,韓文此去,一切利害關系,都已徹頭徹尾想過,決不敢絲毫疏忽,贻患國家。
” “好,好——”太後頗為嘉許:“果能深明大義!” “多謝皇太後誇獎。
” “皇帝,”太後突然提高了聲音喊。
“臣兒在!” “從今天起,”太後指着韓文說:“她就是王昭君。
” “是的,” “從今天起,她就是甯胡長公主。
” “正是。
” “那麼她呢?”太後指向昭君:“不但封号沒有了,連姓名都沒有了。
” 皇帝一愣,旋即欣然,“回奏母後,”他說:“還是有名有姓了,姓王名嫱。
” “恢複了本名也好。
” “再回奏母後、兒臣要封王嫱為‘明妃’。
請母後賜準。
” 此言一出,自太後以下,臉上都浮起一層難以言喻的表情,除卻皇帝與昭君以外,其餘的人的感覺,大緻相同,驟聽之下,似乎意外;細想一想,勢所必然。
雖說勢所必然,到底要奉了懿旨,才能作數,所以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老太後臉上,唯一的例外是昭君。
低着頭是悚恐待命的模樣。
就這一副近乎悚恐的神态,使得太後于心不忍。
本來民間佳麗,一經選入後宮,人人都有被封為妃嫔的資格,太後是沒有理由不準的。
她此刻躊躇的是,妃子的名位高于婕妤。
昭君後來居上,對馮婕妤一說,似乎委屈了些。
欲求公平,不是抑此,便是揚彼。
太後想了一會,決定做一件大歡喜之事。
“皇帝!”她喊。
“臣兒在。
”皇帝不免緊張了,一面答應,一面偷觑太後。
“準封王嫱為明妃。
” “是!”皇帝響亮地答應。
“不過,馮婕妤亦該晉封了。
” “是!是!臣兒遵懿旨。
”皇帝欣然樂從,接着轉臉喊道:“明妃!” 昭君茫然不省,還是韓文輕輕推了她一下,方始憬悟,急忙斂手答應:“臣妾在。
” “還不快向太後謝恩?” “是!”昭君整一整襟袂,盈盈下拜:“臣妾叩謝太後。
” 太後少不得有一番勉盡婦職,輔助皇後善事皇帝的勉勵之詞。
接着又指示昭君以大禮參見皇後,并與馮婕妤見了禮。
昭君尊稱她為“姐姐”。
然後,太後賜宴,除了皇後的态度,略見淡漠以外,慈壽宮中倒是笑語喧嘩,很熱鬧了一陣。
” “既是二姊這樣說,我就觍顔拜受了。
” 于是昭君拉過韓文的手來,親自替她将镯子戴上,眼淚卻忍不住一陣陣流,滴在镯子上,顯得玉色格外鮮豔。
韓文當然也很傷心,不過比昭君來得堅強,所以反而勸慰:“二姊,你不必為我難過,我覺得能夠這樣,總強似在後宮埋沒。
” “三妹,你能夠這樣想,我很安慰,你盡管放心去吧,我自會提醒皇上,格外派人照應伯父、伯母。
” “多謝二姊!”韓文又說:“還有大姊、四妹。
” “這更不用你惦念,我自會就近照應。
三妹,塞外嚴寒,你的身子并不算好,千萬自己保重。
” “是,我知道。
” 正談到這裡,周祥在門外大聲喊道:“要事面禀。
” 确是要事,慈壽宮派人來通知,太後召見昭君及韓文。
當着皇帝、皇後、馮婕妤、昭君的面,太後問韓文道:“我問你,你是不是心甘情願代替昭君遠嫁塞外?” “是!”韓文毫不含糊地說:“回奏皇太後,韓文心甘情願。
” “我可再提醒你,如果嫁過去以後,日子過得不如意,有怨言了,或者平時語言不當了,洩漏了真相,這,”太後神色凜然地說:“這可不是兒戲之事。
” “皇太後請釋慈懷,韓文此去,一切利害關系,都已徹頭徹尾想過,決不敢絲毫疏忽,贻患國家。
” “好,好——”太後頗為嘉許:“果能深明大義!” “多謝皇太後誇獎。
” “皇帝,”太後突然提高了聲音喊。
“臣兒在!” “從今天起,”太後指着韓文說:“她就是王昭君。
” “是的,” “從今天起,她就是甯胡長公主。
” “正是。
” “那麼她呢?”太後指向昭君:“不但封号沒有了,連姓名都沒有了。
” 皇帝一愣,旋即欣然,“回奏母後,”他說:“還是有名有姓了,姓王名嫱。
” “恢複了本名也好。
” “再回奏母後、兒臣要封王嫱為‘明妃’。
請母後賜準。
” 此言一出,自太後以下,臉上都浮起一層難以言喻的表情,除卻皇帝與昭君以外,其餘的人的感覺,大緻相同,驟聽之下,似乎意外;細想一想,勢所必然。
雖說勢所必然,到底要奉了懿旨,才能作數,所以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老太後臉上,唯一的例外是昭君。
低着頭是悚恐待命的模樣。
就這一副近乎悚恐的神态,使得太後于心不忍。
本來民間佳麗,一經選入後宮,人人都有被封為妃嫔的資格,太後是沒有理由不準的。
她此刻躊躇的是,妃子的名位高于婕妤。
昭君後來居上,對馮婕妤一說,似乎委屈了些。
欲求公平,不是抑此,便是揚彼。
太後想了一會,決定做一件大歡喜之事。
“皇帝!”她喊。
“臣兒在。
”皇帝不免緊張了,一面答應,一面偷觑太後。
“準封王嫱為明妃。
” “是!”皇帝響亮地答應。
“不過,馮婕妤亦該晉封了。
” “是!是!臣兒遵懿旨。
”皇帝欣然樂從,接着轉臉喊道:“明妃!” 昭君茫然不省,還是韓文輕輕推了她一下,方始憬悟,急忙斂手答應:“臣妾在。
” “還不快向太後謝恩?” “是!”昭君整一整襟袂,盈盈下拜:“臣妾叩謝太後。
” 太後少不得有一番勉盡婦職,輔助皇後善事皇帝的勉勵之詞。
接着又指示昭君以大禮參見皇後,并與馮婕妤見了禮。
昭君尊稱她為“姐姐”。
然後,太後賜宴,除了皇後的态度,略見淡漠以外,慈壽宮中倒是笑語喧嘩,很熱鬧了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