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然亦是信任不疑,聽得這樣解釋,便對石顯表明了态度:“石中書,他的話,我确信不假。
事出意外,空口分辯沒有用。
毛延壽确是逃走了!如果不信,請你搜!” “言重、言重!”石顯答說:“要搜,也不在單于這裡搜。
我得趕緊回去。
告辭!”說着,拱一拱手,撩起紫袍下擺,急急往外走去。
一回府,就得到消息,皇帝急召。
于是,石顯吩咐僚屬,通知司隸校尉及執金吾,一面加緊盤查,一面搜捕毛延壽。
進得宮去,匡衡與馮野王已經入殿。
等石顯行了禮,皇帝自然又問起毛延壽。
這一天,石顯智珠在握,話就比較說得響了。
“回奏皇上,毛延壽的蹤迹已現,仍在京城。
臣已派人加緊搜捕,必不讓他輕逃法網!” “非抓到他嚴辦不可。
”皇帝略停一下說道:“我今天召你們來,要告訴你們一件事,我決定撤消甯胡長公主的封号。
” 聽得這話,三個人的感想不同,匡衡是詫異,馮野王是不滿,而石顯是害怕――害怕會發生的事,終于發生了! “皇上怎麼變了主意?”匡衡叩問。
“我另有處置。
” 所謂“另有處置”,不言可知是将王昭君由長公主改封為妃嫔。
馮野王所不滿的,正在于此,認為皇帝重色而輕國,有失人君之度。
“請示皇上,”他故意這麼問說:“甯胡長公主的封号撤消以後,是否另行改封?” “那是以後的事。
” 皇帝閃避,馮野王偏要進逼,他提高了聲音說:“看光景,皇上是有納之為妃之意?” “這――”皇帝含含糊糊地,“到時候再說。
也不一定。
” “但願皇上打消此意。
”馮野王率直奏谏:“果然如此,是國家的大不幸。
臣不敢奏诏!” “臣,”匡衡也說:“亦以為不可!” 話說得太欠含蓄,皇帝臉上挂不住了!青一陣、紅一陣地終于老羞成怒了。
“你們是齊了心打算抗旨?” 匡衡與石顯皆是一驚。
而馮野王卻不肯屈服,抗聲辯說:“臣為國家,為皇上着想,第一,公主封号輕予授受,有失朝廷體統;其次,失信于外邦必緻啟釁,如果為一女子置國家安危、百姓禍福于不顧,乃是昏庸之主――”皇帝勃然大怒,“住口!”他手擊禦案,聲色俱厲:“馮野王,你竟敢罵我是昏庸之主?簡直要造反了!你當我不敢殺你?” “皇上請息雷霆之怒!”石顯急忙勸解:“馮野王賦性耿直,不過所奏實出于忠君愛國之心。
” “哼!诽謗君上,亦是忠君愛國?”皇帝氣鼓鼓地連連冷笑。
“臣不敢诽謗君上。
”馮野王亦作申辯:“臣的意思是,為一女子置國家安危、百姓禍福于不顧,乃是昏庸之主之所為。
皇上必不以為然!” 皇帝越發生氣,厲聲诘責:“照你這麼說,我如果納了王昭君,就是昏庸之主?” 匡衡覺得這樣說法不太公平,便脫口說了一句:“馮野王不是這個意思。
” 可是别人替他辯護,馮野王自己卻服罪告饒了,頓首說道:“臣死罪!” “不錯!你們都犯了十惡不赦的死罪!”皇帝大聲喊道:“石顯!” “臣在。
”石顯戰戰兢兢地答應。
“你傳旨廷尉,馮野王大不敬,以律治罪。
” “大不敬”是“十惡不赦”的重罪,最輕是死刑。
這未免太過,石顯覺得皇帝這樣擅用威福,以後大臣人人自危,自己亦恐不免,因而必須犯顔力争。
“皇上請――。
” 皇帝不容他開口,大聲打斷:“你不必多說!” “此事關系重大,臣不能不谏。
” “我不要聽!”皇帝拂袖而起,頭也不回地往帷幕後面走去。
石顯大傷腦筋,看着匡衡馮野王,歎口氣說:“兩公的言語,實在也太耿直了。
” 匡衡平日為人平和,這時候不知怎麼發了書呆子脾氣,大聲說道:“直谏而死,死且不朽。
匡某追随馮公之後,亦願同死。
” “好了!好了!”石顯急忙攔阻:“不要再說這些話了!為今之計,隻有一條路可走。
馮公!” “在。
”馮野王答應着。
石顯躊躇了。
他想到的一條路是請馮婕妤去轉求太後,必可救了馮野王。
但怕他性情太剛,不肯去求他妹妹,那一來不就成了僵局? 轉念到此,他立即作了決定,此事不必跟馮野王說破,隻說:“請到舍下暫住,等我來想辦法。
” 辦法是已經在石顯心裡了。
他将馮野王帶回中書府,一則有監管之意,以便對皇帝“傳旨廷尉定罪”這句話有交代;再則不願他回家與馮夫人見面,否則就妨礙他的計劃了。
他的計劃是關照妻子去看馮夫人,細說其事。
請馮夫人回宮去見馮婕妤,向太後求情。
如果馮野王回了家,石夫人去拜訪,說話諸多不便,而馮夫人少不得跟丈夫商量,馮野王或許不贊成這樣做法。
事情辦得很快。
當天晚上,太後就知道了這回事。
太後對這件事很生氣,當夜就派人通知皇帝:次日朝罷到慈甯宮,她有話說。
事出意外,空口分辯沒有用。
毛延壽确是逃走了!如果不信,請你搜!” “言重、言重!”石顯答說:“要搜,也不在單于這裡搜。
我得趕緊回去。
告辭!”說着,拱一拱手,撩起紫袍下擺,急急往外走去。
一回府,就得到消息,皇帝急召。
于是,石顯吩咐僚屬,通知司隸校尉及執金吾,一面加緊盤查,一面搜捕毛延壽。
進得宮去,匡衡與馮野王已經入殿。
等石顯行了禮,皇帝自然又問起毛延壽。
這一天,石顯智珠在握,話就比較說得響了。
“回奏皇上,毛延壽的蹤迹已現,仍在京城。
臣已派人加緊搜捕,必不讓他輕逃法網!” “非抓到他嚴辦不可。
”皇帝略停一下說道:“我今天召你們來,要告訴你們一件事,我決定撤消甯胡長公主的封号。
” 聽得這話,三個人的感想不同,匡衡是詫異,馮野王是不滿,而石顯是害怕――害怕會發生的事,終于發生了! “皇上怎麼變了主意?”匡衡叩問。
“我另有處置。
” 所謂“另有處置”,不言可知是将王昭君由長公主改封為妃嫔。
馮野王所不滿的,正在于此,認為皇帝重色而輕國,有失人君之度。
“請示皇上,”他故意這麼問說:“甯胡長公主的封号撤消以後,是否另行改封?” “那是以後的事。
” 皇帝閃避,馮野王偏要進逼,他提高了聲音說:“看光景,皇上是有納之為妃之意?” “這――”皇帝含含糊糊地,“到時候再說。
也不一定。
” “但願皇上打消此意。
”馮野王率直奏谏:“果然如此,是國家的大不幸。
臣不敢奏诏!” “臣,”匡衡也說:“亦以為不可!” 話說得太欠含蓄,皇帝臉上挂不住了!青一陣、紅一陣地終于老羞成怒了。
“你們是齊了心打算抗旨?” 匡衡與石顯皆是一驚。
而馮野王卻不肯屈服,抗聲辯說:“臣為國家,為皇上着想,第一,公主封号輕予授受,有失朝廷體統;其次,失信于外邦必緻啟釁,如果為一女子置國家安危、百姓禍福于不顧,乃是昏庸之主――”皇帝勃然大怒,“住口!”他手擊禦案,聲色俱厲:“馮野王,你竟敢罵我是昏庸之主?簡直要造反了!你當我不敢殺你?” “皇上請息雷霆之怒!”石顯急忙勸解:“馮野王賦性耿直,不過所奏實出于忠君愛國之心。
” “哼!诽謗君上,亦是忠君愛國?”皇帝氣鼓鼓地連連冷笑。
“臣不敢诽謗君上。
”馮野王亦作申辯:“臣的意思是,為一女子置國家安危、百姓禍福于不顧,乃是昏庸之主之所為。
皇上必不以為然!” 皇帝越發生氣,厲聲诘責:“照你這麼說,我如果納了王昭君,就是昏庸之主?” 匡衡覺得這樣說法不太公平,便脫口說了一句:“馮野王不是這個意思。
” 可是别人替他辯護,馮野王自己卻服罪告饒了,頓首說道:“臣死罪!” “不錯!你們都犯了十惡不赦的死罪!”皇帝大聲喊道:“石顯!” “臣在。
”石顯戰戰兢兢地答應。
“你傳旨廷尉,馮野王大不敬,以律治罪。
” “大不敬”是“十惡不赦”的重罪,最輕是死刑。
這未免太過,石顯覺得皇帝這樣擅用威福,以後大臣人人自危,自己亦恐不免,因而必須犯顔力争。
“皇上請――。
” 皇帝不容他開口,大聲打斷:“你不必多說!” “此事關系重大,臣不能不谏。
” “我不要聽!”皇帝拂袖而起,頭也不回地往帷幕後面走去。
石顯大傷腦筋,看着匡衡馮野王,歎口氣說:“兩公的言語,實在也太耿直了。
” 匡衡平日為人平和,這時候不知怎麼發了書呆子脾氣,大聲說道:“直谏而死,死且不朽。
匡某追随馮公之後,亦願同死。
” “好了!好了!”石顯急忙攔阻:“不要再說這些話了!為今之計,隻有一條路可走。
馮公!” “在。
”馮野王答應着。
石顯躊躇了。
他想到的一條路是請馮婕妤去轉求太後,必可救了馮野王。
但怕他性情太剛,不肯去求他妹妹,那一來不就成了僵局? 轉念到此,他立即作了決定,此事不必跟馮野王說破,隻說:“請到舍下暫住,等我來想辦法。
” 辦法是已經在石顯心裡了。
他将馮野王帶回中書府,一則有監管之意,以便對皇帝“傳旨廷尉定罪”這句話有交代;再則不願他回家與馮夫人見面,否則就妨礙他的計劃了。
他的計劃是關照妻子去看馮夫人,細說其事。
請馮夫人回宮去見馮婕妤,向太後求情。
如果馮野王回了家,石夫人去拜訪,說話諸多不便,而馮夫人少不得跟丈夫商量,馮野王或許不贊成這樣做法。
事情辦得很快。
當天晚上,太後就知道了這回事。
太後對這件事很生氣,當夜就派人通知皇帝:次日朝罷到慈甯宮,她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