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昭君,你擡起臉來,我仔細看一看。

    ” 這在昭君是件很為難的事,隻能想像着皇帝是自己的胞兄,擡起臉來,微微含着笑,就像兄妹之間,偶而戲谑的那種神态。

     皇帝想看的部位,早就看清楚了。

    但視線舍不得從她臉上移開,所以口中也就不作聲。

     這一下,昭君可是堅持不下去了,慢慢地将雙眼避開,然後又低下頭去,方聽得皇帝問道:“你額上不有兩粒痣嗎?” “痣?”昭君答說:“昭君額上從來沒長過痣!” “那,那是怎麼回事呢?”皇帝越發困惑了。

     皇帝決定親自調查這件畫像與本人何以不符的怪事,而且采取了最直接的辦法,召毛延壽來當面詢問。

     在皇帝不曾下令召見以前,毛延壽就知道大事不好了! 那是楊必顯打聽來的消息,呼韓邪求婚,皇帝封王昭君為甯胡長公主,遣嫁塞外。

    照他的看法,昭君如果始終沒有出現在皇帝面前的機會,真相可望不緻敗露,否則,皇帝一定會追究,毛延壽欺罔之罪,鐵證如山,性命豈能複保? 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毛延壽身當其事,更識得其中的輕重,不過,他不相信世間有騙不過的事,最要緊的是不能慌張。

    本着這個想法,動足腦筋去思考,終于有了化險為夷的把握。

     “你不必替為師的擔心!”他對楊必顯說:“今日之事,早在估計之中,亦早籌好了解救之計。

    如今就怕你沉不住氣,本來無事,反倒惹出些意外的麻煩。

    徒兒,你最好把這件事忘掉,就當從未有過一樣。

    倘有人問起,你答他三個字:不知道!” 楊必顯聽師父說得這麼輕松,大為寬慰,“師父,别的不行,裝糊塗我會。

    ”他說: “你老放心好了。

    ” 他倒是放心了,毛延壽何能放心得下?口問心,心問口,一遍又一遍地自我商量,将皇帝可能會問到的話,自己如何回奏,以及回奏之時所應有的神态,真是揣摩得到家了。

     因此,當他奉召進見時,态度出奇地冷靜,與皇帝的震怒,恰成對照,使得周祥亦為之困惑,不知道他何所恃而敢于如此不在乎? “毛延壽,你好大膽!”皇帝指着昭君的畫像說:“我問你,你為什麼把王昭君畫得這麼醜?” “回奏皇上,”毛延壽從容答道:“臣将王昭君畫得這麼醜,臣心裡亦很難過。

    不過,出于愛君之心,不得不然。

    ” 皇帝不止于詫異,真是駭然,“還說是愛君之心?”他厲聲質問:“你還敢當面撒謊?” “臣的忠心,可質鬼神。

    ”毛延壽神色不動地回答:“王昭君天香國色,蓋世無雙。

     臣如果照實畫像,進呈以後,王昭君必蒙寵幸。

    那時候,”他突然現出痛心的神色:“臣不忍再說下去了!” 皇帝有些明白了,神情也緩和了,“你是說,因為她有一粒淫痣?”他問。

     “淫痣猶在其次。

    ”毛延壽指着自己的右眼角說:“最要命的是這裡有粒白虎痣。

    ” “我仔細看了。

    ”皇帝疑疑惑惑地說:“王昭君臉上,并沒有痣啊!” “不是沒有,是皇上未曾看出來。

    ” “沒有看出來?”皇帝盡力回憶――昭君的容貌,已像烙印般刻在他的心版上,纖細靡遺,怎麼樣也看不出來她右眼角上有一粒痣。

     “皇目明鑒!”毛延壽另有解釋:“王昭君既然長了這兩粒大兇之痣,當然會想法子消掉。

    她消痣的手法很高明,可是瞞不過臣的眼睛。

    ” “你是說,我的眼力不如你?” “皇上以此相責,臣不勝惶恐!”毛延壽急忙伏地作出請罪的樣子,“皇上君臨天下,役使群臣百工,俾各盡其所長。

     臣供奉丹青,奉诏畫像,閱人已多,倘非格外細心,洞察入微,何以上答報恩?” “你不必多作辯解,我明白了!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我并沒有一定要在眼力上勝過你的意思。

    ” “皇上聖明!知臣有尺寸之長。

    藏私不言,敷衍塞責,自覺寸衷難安。

    ” “你很忠心。

    不過,”皇帝不放心地再問一句:“你會不會看走眼呢?” “不會!請皇上召王昭君複驗。

    ” “當然!我是要複驗。

    你下去吧!” 聽完昭君自叙的身世,皇帝訝異不止。

    世間之事,巧得不可思議。

    從小生長在胡地的昭君,居然又要遠嫁胡地!莫非真個命中注定,要作胡婦? 不!他斷然地在心裡說:事情猶可挽回。

    不過首先要澄清的是那兩粒兇痣。

     “你看過毛延壽替你畫過的像沒有?” 這一問恰恰投昭君之所願,整個謎圍快要解開了!内心有着無可言喻的激動。

    不過,她也想到了自己的身份,警告自己,不可失了常度。

    因而,定一定神答說:“毛延壽畫的像,臣妹見過。

    進呈皇上的,是不是臣妹所見的像,可就不知道了。

    ” “原來有兩張!”皇帝很注意地說。

     “也不一定――”“昭君,”皇帝搶着問道:“你所見的那張,畫得如何?” “大緻不差,或許過分渲染了些。

    ” “何謂過分渲染?” “是,”昭君矜持地說:“是圖像美于人。

    ” “圖像美于人?”皇帝越發駭然:“然則又何以變了呢?周祥取圖像來!” 取圖像一看,昭君頓時色變。

    無限委屈與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