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庵多是帶發修行的
關燈
小
中
大
“宋嫂的兒子不是劃船的嗎?”燕紅提議,“不如就坐他的船去。
” “一點不錯。
就這樣辦。
” “她兒子劃的是小劃子的,到西溪要坐大船去。
我趁早去通知他。
” 等阿興一走,龔定庵說道,“西溪一定可以找到合意的地方,我們就作西溪的打算好了。
” “何以見得一定能合意?” “宋嫂辦事,一定不會錯。
” 燕紅點點頭:“這話有道理。
” “你在西溪靜修,自然是家庵,門雖設而常關,除了龔某人以外,不納香客。
” “那當然。
” “家庵中要找女伴,其實也就是雇人來照料你。
” “嗯。
”燕紅點點頭,“我托宋嫂找。
” “對。
這很妥當。
”龔定庵突然說道,“你把頭發留起來吧!家庵多是帶發修行的。
” “那不就等于還俗了嗎?” “還不還俗,要看你自己。
道心堅定,不在乎有發無發。
” 燕紅心想削了發,也很不便。
而且愛美之心,到底尚未勘破,當下答說:“這一點,我要好好想一想。
” “我說過,我不奪你的志。
不過長日相對,你留着頭發,我看了舒服些。
” “好吧!我為你留發。
不過,”燕紅很認真地說,“你切不可動绮念。
” “我動绮念,隻要你不動凡心就好了。
” “不行,不行!”燕紅反悔了,“你存心不良,我還是不留發為妙。
” “我是說笑話的,你何必多心。
” “不!” 燕紅态度非常堅決,但龔定庵對這個要求,亦有不達目的,絕不幹休之勢。
最後總想取得協議,龔定庵在佛前發誓,對她的要求,到此為止,絕不會再作任何進一步的要求,否則會墜入阿鼻地獄。
燕紅才答應她自這天起,開始留發。
第二天,朝陽影裡,宋嫂母子已在昭慶寺前的“埠頭”等候了。
她的兒子叫阿狗,生得極其憨厚,見了人說不出話,隻會憨笑。
龔定庵想起宋嫂對阿狗“裝死”及抱住妻子“親嘴”的形容,不由得“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你笑什麼?”燕紅問說。
“回頭告訴你。
”龔定庵忍住笑,問宋嫂說,“今天能不能回來?” “回不來也不要緊。
”宋嫂答說,“船上有副幹淨被褥,叫阿狗陪龔大少爺睡在船上好了。
我帶了菜來的,在船上做。
” “那麼你們呢?” 這“你們”自然包括燕紅在内,宋嫂答說:“睡在庵裡。
哪個庵裡都可以借住的。
” 于是相偕上船。
這天的燕紅,僧服僧帽,妙齡女尼,龔定庵不便相扶――她自削發之日起,便即放足,三個多月下來,長到五寸有餘,六寸不足,行動比以前是方便多了,但上下跳闆卻無把握,幸而有宋嫂在,方得解除困境。
那船是一條畫舫,與行走江河的官船無異,亦有前、中、後之艙,中艙可容一桌酒席,撤去圓台面,起居足供回旋。
燕紅初次坐這樣的船,左右顧盼,非常滿意,想起“浮家泛宅”這句成語,忽發奇想,能特制一船,置于西湖,坐卧于斯,西湖不就等于自己所建的一座大花園? 等她将她的想法說了出來,龔定庵說道:“明朝人原有這樣做的。
有個廣東人叫黎遂球,是明末在贛州守城殉難的義士,認為湖遊寝處舟中,曉移就山,晚移就月,那就是你所說的,西湖等于是自己的園林,惟興所适,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我記得他為
” “一點不錯。
就這樣辦。
” “她兒子劃的是小劃子的,到西溪要坐大船去。
我趁早去通知他。
” 等阿興一走,龔定庵說道,“西溪一定可以找到合意的地方,我們就作西溪的打算好了。
” “何以見得一定能合意?” “宋嫂辦事,一定不會錯。
” 燕紅點點頭:“這話有道理。
” “你在西溪靜修,自然是家庵,門雖設而常關,除了龔某人以外,不納香客。
” “那當然。
” “家庵中要找女伴,其實也就是雇人來照料你。
” “嗯。
”燕紅點點頭,“我托宋嫂找。
” “對。
這很妥當。
”龔定庵突然說道,“你把頭發留起來吧!家庵多是帶發修行的。
” “那不就等于還俗了嗎?” “還不還俗,要看你自己。
道心堅定,不在乎有發無發。
” 燕紅心想削了發,也很不便。
而且愛美之心,到底尚未勘破,當下答說:“這一點,我要好好想一想。
” “我說過,我不奪你的志。
不過長日相對,你留着頭發,我看了舒服些。
” “好吧!我為你留發。
不過,”燕紅很認真地說,“你切不可動绮念。
” “我動绮念,隻要你不動凡心就好了。
” “不行,不行!”燕紅反悔了,“你存心不良,我還是不留發為妙。
” “我是說笑話的,你何必多心。
” “不!” 燕紅态度非常堅決,但龔定庵對這個要求,亦有不達目的,絕不幹休之勢。
最後總想取得協議,龔定庵在佛前發誓,對她的要求,到此為止,絕不會再作任何進一步的要求,否則會墜入阿鼻地獄。
燕紅才答應她自這天起,開始留發。
第二天,朝陽影裡,宋嫂母子已在昭慶寺前的“埠頭”等候了。
她的兒子叫阿狗,生得極其憨厚,見了人說不出話,隻會憨笑。
龔定庵想起宋嫂對阿狗“裝死”及抱住妻子“親嘴”的形容,不由得“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你笑什麼?”燕紅問說。
“回頭告訴你。
”龔定庵忍住笑,問宋嫂說,“今天能不能回來?” “回不來也不要緊。
”宋嫂答說,“船上有副幹淨被褥,叫阿狗陪龔大少爺睡在船上好了。
我帶了菜來的,在船上做。
” “那麼你們呢?” 這“你們”自然包括燕紅在内,宋嫂答說:“睡在庵裡。
哪個庵裡都可以借住的。
” 于是相偕上船。
這天的燕紅,僧服僧帽,妙齡女尼,龔定庵不便相扶――她自削發之日起,便即放足,三個多月下來,長到五寸有餘,六寸不足,行動比以前是方便多了,但上下跳闆卻無把握,幸而有宋嫂在,方得解除困境。
那船是一條畫舫,與行走江河的官船無異,亦有前、中、後之艙,中艙可容一桌酒席,撤去圓台面,起居足供回旋。
燕紅初次坐這樣的船,左右顧盼,非常滿意,想起“浮家泛宅”這句成語,忽發奇想,能特制一船,置于西湖,坐卧于斯,西湖不就等于自己所建的一座大花園? 等她将她的想法說了出來,龔定庵說道:“明朝人原有這樣做的。
有個廣東人叫黎遂球,是明末在贛州守城殉難的義士,認為湖遊寝處舟中,曉移就山,晚移就月,那就是你所說的,西湖等于是自己的園林,惟興所适,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我記得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