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齡女尼出現在湖上

關燈
燕紅仍舊是低頭不語,然後擡眼問道:“你不是說原先想到過一個法子?是什麼?” “原先我在想,如果一定要我陪了去,隻你女扮男裝。

    不過,這是冒險,讓人識破了更為不妙。

    ” “怎麼會讓人識破?” “怎麼不會?首先你沒有辮子。

    ” 燕紅想了一下問:“還有呢?” “還有,你眉目如畫,皮膚又這麼白,跟我在一起,人家會疑心你是我的――”龔定庵咽了口唾沫,把未說的話吞了下去。

     “疑心我是你的娈童?” “你說像不像呢?” “像。

    ”燕紅答說,“不過我不在乎人家怎麼樣想,而且人家這麼想,就表示你的辦法成功了。

    ” “此話怎講?” “你不是不想讓人知道,你‘公然帶着妙齡女尼出現在湖上’嗎?” 其詞甚辯,但卻是合理的。

    龔定庵便問:“辮子呢?” “這也好辦,聽說和尚――”燕紅抿嘴笑了一下,忽又莊容合十,低着頭嘴唇翕動,似在默祝。

     這個怪異的動作,使得龔定庵大惑不解。

    “怎麼回事?”他說,“從你削發以來,好些行徑,連我這個略通禅理的人都莫名其妙!” “你雖通禅理,而且聽說你還通梵文,可是你沒有做過和尚,不懂出家人的規矩跟禁忌。

    ” “好,算你有理。

    那麼,你說,你剛才何以有此先嘻笑,後默祝的舉動?” “先嘻笑是想起的一樁事好笑,那樁事要說出來,便犯了口過,會入阿鼻地獄,所以我先默祝,請菩薩恕我,必得作這麼一個譬仿,才能把話說清楚。

    ” “原來有這麼多講究,倒是我錯怪你了。

    請說吧!” “聽說和尚冶遊,脫卻袈裟穿便衣倒容易,就是頭上為難,有人想了個法子,在帽子上縫一條假辮子,據說有的估衣店就有這樣的帽子賣。

    你替我去弄一頂來,不就行了嗎?” “我也聽說過。

    不過,不一定能買得到,倘或買不到,怎麼辦?” “那就隻好戴浩然巾了。

    ” “浩然巾”據說是孟浩然發明的,黑面紅裡,一大幅,套在帽上,垂在背後,為的是擋風,隻有老年人才用。

     “面如冠玉,戴上一幅浩然巾,反而容易叫人起疑,還是得用假辮子。

    ” “我的意思也是這樣。

    ”燕紅又說,“如果覓不到,你買一頂青緞小帽,一條辮子回來,我自己縫。

    ” “好!”龔定庵想一想說,“不過,這實在很費事,不如原先的辦法好,你何不将就一回?” “我實在亦隻是好奇,想着一着男裝。

    ”燕紅又說,“在蘇州沒有同遊靈嚴、鄧尉的機會,現在,莫非你不想跟我單獨逛一逛西湖?” 這又哪裡是出家人看破紅塵的口吻?但龔定庵心有警覺,怕她是故意在試探他,或許也是試她自己的道心堅不堅。

    他想起《維摩經》中天女散花的故事,不畏生死,則“色、聲、香、味、觸”這五欲,自然無能為力,雄心陡起,也要試一試自己的道心,來印證前生――龔定庵曾幾次夢見天台山國清寺一老僧,最後一次夢入其地時,老僧已經圓寂,問起蛻化的日子,恰是他生日那天,因而确信他的前身,便是那老僧。

    十年前獨遊國清寺,他還作了幾首詩,最後一首的結局是:“到此休論他世事,今生未必勝前生。

    ” 念頭轉定了,答一聲:“好!明天我把你要的東西送過來,後天一早去作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