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紅真的做了尼姑

關燈
一恃才傲物的舉人,打算看曾燠所贈多寡,獻詩為報,哪知分文無有,當然大為憤怒,但仍舊送了一首詩。

     “這首詩是七律,可想而知,不會有好話,其中最惡毒的是,有這樣一聯:‘破格用人明主事,暮年行樂老臣心’。

    ”王銳看着龔守正問道,“年兄,曾賓谷的生平,你也很熟悉,你說呢!” “上句明明是說他谄媚和,才能由員外一躍而為兩淮鹽運使,故意安上‘明主’二字,要教人想起高宗晚年,和如何弄權。

    下句是罵他隻知享樂,不理公務。

    ”龔守正搖搖頭說,“如果有言官跟曾賓谷過不去,光拿這兩句詩作題目,便有得他好看了。

    ” “這就是另一類的文字獄了!”王銳轉臉又說,“定庵,此事大可感慨,是不是好詩材?” “文字可以賈禍,亦可以使他人被禍,所以下筆總宜謹慎。

    ”龔守正擺出叔父的面孔,告誡侄子,“定庵,你應該引以為誡。

    ” “本來倒想遵王世叔之命作首詩,”龔定庵說,“聽二叔這一說,吓得我不敢作了。

    ” “不要緊,不要緊!”王銳急忙說道,“你是捷才,詩想必已經有了,念來聽聽。

    ” “詩還沒有,不過意思有了。

    ”龔定庵略一沉吟,朗聲念道,“‘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道恩怨屬名流。

    ’” “好!”王銳脫口稱贊,“起句得勢。

    ” 龔定庵便又念道:“‘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遊。

    ’” “‘牢盆狎客’可解,”王銳問道,“‘團扇才人’是何典故?” 煮海為鹽的器具,稱為“牢盆”,這個典故出自漢書上,“牢盆狎客”是指兩淮鹽運使衙門的“篾片”,至于“團扇才人”,龔定庵另有解釋。

     “我們杭州有個陳雲伯,王世叔想來必有所聞?” “就是那個以袁子才第二自命,喜歡收女弟子,以一門風雅自炫的陳雲伯?” 陳雲伯的沽名釣譽,目的是希望見重于東南的大吏,以期升官發财。

    龔定庵深知其人,如今正是曾燠門下,頗能說得上話的“牢盆狎客”。

    他有個别名叫做“團扇詩人”,龔定庵特意将“詩”字改成“才”字,避免直指其人,同時亦兼寓有不承認他是詩人的用意在内。

     等他說明了緣由,王銳笑道:“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牢盆狎客’頗難作對,天生有個‘團扇才人’可用。

    請教第二聯,一定是好的。

    ” 由于他的贊賞,龔定庵便不敢馬虎,故意逗龔守正跟他說些閑話,構思已成,且先不說,直到王銳再一次催問時,他才開口。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 “好!合當浮一大白。

    ”王銳舉杯一飲而盡。

     龔定庵陪了一杯,龔守正亦不斷點頭,表示稱許。

     “這一聯情詞兩勝,意思甚新,似乎從來沒有人說過,音節嘹亮而沉郁,真是好詩。

    ” “老世叔謬獎至甚,實在不敢當。

    ” “不必客氣,”說着,他停箸凝視,等候結句。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這意思就更新了,也更深了,得要好好體味。

    ” 事實上是王銳覺得頗為費解,希望龔定庵自己能作一解釋。

    可是他卻微笑不言,隻起身将他的這首詩錄了下來,加上一個“有感”的題目,添上一句客氣話,送了給王銳,請他“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