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到我船上來

關燈
前。

    ’” “尊”字雙關,通酒樽之樽。

    龔定庵知道她的詩妓之名,不是浪得,便即問道:“拜讀拜讀你的窗課如何?” “那不等于班門弄斧?”燕紅放下手鏡說道,“我們談談。

    ” 把酒傾談,互道身世。

    原來燕紅果然出身晉唐以來便為河東大族的薛家。

    十歲時随父遷居直隸正定府的石門;來到蘇州,隻是半年前的事。

     “半年以前呢?” “在徽州。

    十六歲到廣德,十七歲到祁門,十九歲到徽州,二十歲喪父,至今四年。

    ” “這樣說是二十四歲。

    ”龔定庵說,“花樣年華,正如月到中天。

    ” “過此就不好了。

    所以――”她雙眉微蹙,頓現幽怨。

     “怎麼?”龔定庵定睛看了一下,舉杯說道,“來,‘與爾同消萬古愁’。

    ” “為你這句話,我不能不幹。

    ” 相偕幹了杯,龔定庵笑道:“說實在的,我還不知道你的愁是什麼?”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 “為何不未老先嫁?” “誰來娶我?” “我!”龔定庵手指着鼻子,大聲答說。

     燕紅斜睇着他,好半天才說了句:“你這個‘我’字,好像說得太快了一點吧?” “什麼時候才不算快呢?” “我也不知道。

    ”燕紅低低說道,“隻怕我沒有那份福氣。

    ” 龔定庵不知道是她信口敷衍的話,還是她真的有此感想,想一想隻好用以退為進的說法。

     “隻怕倒是我沒有這份福氣。

    ” “你是客氣話。

    翩翩濁世,才大如海,隻怕名姝而願為夫子妾者亦大有人在。

    ” “你這頂高帽子太高了,我實在無法承受。

    ”龔定庵正一正臉色說道:“燕紅,你如果有心,咱們不妨談談;倘若無意,亦當盡今夕之歡。

    ” 燕紅點點頭,卻不作聲;慢慢啜飲着酒,然後問道:“人公子,你猜一猜我這半年來,向往的是誰?” “誰?” “河東君。

    ” 明末以來,金陵秦淮、吳門山塘的名妓,不知凡幾,燕紅獨獨向往“河東君”柳如是,足見其胸次不凡。

    龔定庵心想,她這一見便有委身之意,當然是把他看成“江左三大家”之首的錢牧齋了。

    但錢牧齋娶柳如是,是在松江舟中,花燭交拜,但有元配陳夫人在,是所謂“停妻再娶”,為法所不許;不過這是在流寇遍地的崇祯年間;錢牧齋又是在籍的紳士,所以沒有人來管這種閑事,成了個“兩頭大”的局面,這比顧眉生嫁“江左三大家”之末的龔芝麓,有妾之名,得妻之實,還受了清朝的诰封,更為難得。

     細想這段虞山韻事,龔定庵自然而然地要考慮了,燕紅是不是在暗示,要娶她便得如錢牧齋之于柳如是,以正室相待?這是不可能的,父母不許,吉雲不願,己亦不忍。

     于是他亦暗示:“河東君之福是非分之福,以緻錢牧齋一死,便生‘家變’,河東君以死相抗。

    禮法雖非為錢牧齋等人而設,但‘糟糠之妻不下堂’,正妻在而别娶一正妻,蔑視人倫,不能為此老恕。

    ” “好一番議論!”燕紅笑着回答,不過笑得有點勉強。

     原來燕紅确有試探之意。

    當然也不是真的希望像柳如是那樣,與龔定庵成為花燭夫妻,隻求他能别營金屋,除了歲時令節,平日不必向吉雲夫人修妾媵之禮。

    卻不知他對這一點,能做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