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太太大不相同

關燈
這一下窘得阿青掀簾就走,歸佩珊不由得笑了,“你也太認真了。

    ”她說,“小姑娘臉皮薄。

    ”接着便喊:“阿青,阿青!”卻是毫無回音。

     “說實話,我那一卷詞,當得起輕靈婉約之稱的,也隻有這一首《青玉案》,居然讓她看出來了!慧眼、慧眼!” “你收她做個女弟子如何?” “不,不!我從不收門弟子;男弟子都不收,何況女弟子。

    我們杭州,從前出了個袁子才,現在又出了一個陳雲伯,名為風雅,其俗入骨,我何能效他們的行徑。

    而況,我就要進京了,亦無從教她什麼。

    ” “那倒不要緊,她原是住在京裡的。

    ” “怪不得一口京腔,看來從小生長在京?” “一點不錯。

    她家三代在京――” 原來阿青的祖父,在乾隆末年,不知以何因緣,入太醫院當了個九品吏目,管理生藥庫;凡太醫院、欽天監之類的衙門,官吏都是世襲的,阿青的父親承襲父職,而且升了一級,變成八品吏目,同時也占了京城的宛平縣籍。

    不過顧家并未忘本,老家仍在蘇州;阿青這回是随她母親來省視祖母;就快回京了。

     “阿青還有個姊姊,那才真是驚才絕豔。

    可惜,當了人家的側室。

    ” “何以有此?”龔定庵不免奇怪,“太醫院八品吏目,大小也是朝廷命官,有女何至于為人做妾?” “這個人是個貝勒。

    ” “喔,”龔定庵明白了,“那一定是側福晉。

    旗人的側福晉也是命婦,與漢人家的姨太太大不相同。

    ” 這在歸佩珊真是長了一番見識,“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她想起一件事,正好當面向龔定庵求證:“人,聽說你通滿洲話?” “是的,還有蒙古話。

    ”龔定庵坦率地答說,“我少受兩位外公之教,略通音韻,學這些話比他人容易受門。

    ” 這道理容易理解,歸佩珊所不解的是――“兩位外公?”她問:“這話怎麼說?” “喔,”龔定庵歉意地笑一笑,“我沒有把話說清楚。

    先外祖父的胞弟,玉立先生,字清标,号鶴台,我叫他‘二外公’,是個舉人,他的韻學雖不及先外祖父,但當時教我這個小學生,自然綽綽有餘。

    唉!”他突然歎息,低着頭走到窗前,掀開窗簾一角,凝望着小庭寒梅。

     歸佩珊不知他因何感觸,及至側面望去,隻見他淚痕滿面,更覺駭然,“人、人,”她急急問說,“何以忽然傷心?” “噢!”龔定庵茫然地用衣袖去擦眼淚。

     新緞子是硬的,哪裡擦得幹淨。

    歸佩珊便喚小娥絞了一把熱手巾來;等他擦了臉,神色稍定,她才問說:“想來是想起那位清标先生了。

    ” “是的。

    前天我還夢見他。

    ” “原來作古了?” “不!生而辱,益覺可悲。

    ”龔定庵接下來念道:“我生受之天,哀樂恒過人,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