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長辮子的小姑娘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到鐵瓶巷,提起“女先生”,沒有一家不知道;“喏,”一個十二三歲,梳一條極長極精緻的辮子的小姑娘,回身一指,“錫箔店斜對過,裁縫店旁邊有條夾弄,‘碰鼻頭轉彎’,進石庫牆門,喊一聲‘女先生’!自然就有人來迎接。
” “謝謝耐!”問路的男子将購自孫春陽,吃剩下的一包松子糖,塞在那小姑娘手中;沾上了糖汁的手指,在簇新的一件緞面皮袍上抹了幾下,掉頭就走;一個挾着拜匣,看上去像是書僮的少年,緊跟在他身後。
梳長辮子的小姑娘,睜圓一雙大眼,望着那三十多歲的男子發愣。
這個人好怪!她困惑地在想,行為怪,說話也怪;倒是地地道道的蘇州話,但看他瘦小,聲音卻洪亮異常,蘇州男人,哪怕是挑腳擡轎的,除非吵架,沒有人用這麼大的聲音說話的。
找到裁縫店,從夾弄走到底,向左一折,果然有道石庫門,進門穿過天井,是個空蕩蕩的大廳,柱子上貼着一張泛黃了的梅紅箋紙,纖秀的筆迹上,寫碗口大的四個字:“止步揚聲”。
“阿明,你喊一聲看。
” 那阿明跟他的主人一樣,音吐響亮:“投帖——” 等了一會要再喊第二聲時,屏風後面有了響動,一聲咳嗽,踏出來一個須眉皆白的老者,一看便知是“老蒼頭”。
“貴客尊姓?” “我姓龔,從杭州來的。
特為來拜訪你家少奶奶,有個拜匣,請你先遞了進去。
阿明,你把拜匣交給管家。
” 拜匣很重,老蒼頭幾乎失手,不過這種情形,亦非第一次,料知拜匣中必有來聘請“女先生”的贽敬。
“女先生”是蘇州府屬的常熟人,娘家姓歸,名叫懋儀,字佩珊;十四歲時,名在袁子才随園女弟子之列,那是三十二年前的事。
但年齒雖稚,詩名卻是後來居上,二十年來,一直為江浙世家延聘為深閨塾師,所以鄰裡都稱之為“女先生”。
“少奶奶,”老蒼頭在二廳天井中喊道,“杭州來的,姓龔的客人來拜。
有個蠻重的拜匣在這裡。
” “杭州來的、姓龔?”歸佩珊想了一下,頓時很興奮地,“是龔大少爺!”她高聲吩咐:“快請。
” “小娥,你來把拜匣捧進去。
” 歸佩珊的貼身侍女小娥,将沉甸甸的拜匣捧了進去;打開一看,裡面是十兩重一個的元寶四個;下面壓着一張“龔自珍”三字的名帖;果然就是名滿天下的龔定庵。
“來了,來了!”小娥掀開門簾,歸佩珊随手合上拜匣,迎了出去。
主客同時擡頭,都回憶并印證着九年前初見的印象,那時歸佩珊是三十七歲,神清骨秀,而且腹有詩書,别具一種高華豐姿,雖是個秀才娘子,看上去倒像一品命婦。
如今美人遲暮,又居孀了,自不免憔悴。
在歸佩珊眼中,龔自珍——與九年以前比較,風采如昔,但似乎沉靜了些,隻是
” “謝謝耐!”問路的男子将購自孫春陽,吃剩下的一包松子糖,塞在那小姑娘手中;沾上了糖汁的手指,在簇新的一件緞面皮袍上抹了幾下,掉頭就走;一個挾着拜匣,看上去像是書僮的少年,緊跟在他身後。
梳長辮子的小姑娘,睜圓一雙大眼,望着那三十多歲的男子發愣。
這個人好怪!她困惑地在想,行為怪,說話也怪;倒是地地道道的蘇州話,但看他瘦小,聲音卻洪亮異常,蘇州男人,哪怕是挑腳擡轎的,除非吵架,沒有人用這麼大的聲音說話的。
找到裁縫店,從夾弄走到底,向左一折,果然有道石庫門,進門穿過天井,是個空蕩蕩的大廳,柱子上貼着一張泛黃了的梅紅箋紙,纖秀的筆迹上,寫碗口大的四個字:“止步揚聲”。
“阿明,你喊一聲看。
” 那阿明跟他的主人一樣,音吐響亮:“投帖——” 等了一會要再喊第二聲時,屏風後面有了響動,一聲咳嗽,踏出來一個須眉皆白的老者,一看便知是“老蒼頭”。
“貴客尊姓?” “我姓龔,從杭州來的。
特為來拜訪你家少奶奶,有個拜匣,請你先遞了進去。
阿明,你把拜匣交給管家。
” 拜匣很重,老蒼頭幾乎失手,不過這種情形,亦非第一次,料知拜匣中必有來聘請“女先生”的贽敬。
“女先生”是蘇州府屬的常熟人,娘家姓歸,名叫懋儀,字佩珊;十四歲時,名在袁子才随園女弟子之列,那是三十二年前的事。
但年齒雖稚,詩名卻是後來居上,二十年來,一直為江浙世家延聘為深閨塾師,所以鄰裡都稱之為“女先生”。
“少奶奶,”老蒼頭在二廳天井中喊道,“杭州來的,姓龔的客人來拜。
有個蠻重的拜匣在這裡。
” “杭州來的、姓龔?”歸佩珊想了一下,頓時很興奮地,“是龔大少爺!”她高聲吩咐:“快請。
” “小娥,你來把拜匣捧進去。
” 歸佩珊的貼身侍女小娥,将沉甸甸的拜匣捧了進去;打開一看,裡面是十兩重一個的元寶四個;下面壓着一張“龔自珍”三字的名帖;果然就是名滿天下的龔定庵。
“來了,來了!”小娥掀開門簾,歸佩珊随手合上拜匣,迎了出去。
主客同時擡頭,都回憶并印證着九年前初見的印象,那時歸佩珊是三十七歲,神清骨秀,而且腹有詩書,别具一種高華豐姿,雖是個秀才娘子,看上去倒像一品命婦。
如今美人遲暮,又居孀了,自不免憔悴。
在歸佩珊眼中,龔自珍——與九年以前比較,風采如昔,但似乎沉靜了些,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