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八講 江東基業
關燈
小
中
大
睜睜地看着你這麼亂殺人,不如我現在就跳進去,你隻要殺魏騰我就跳進去。
孫策說:媽啊,你不要跳,我把魏騰放了好不好。
所以這個可以算做是個孝子。
孫策和周瑜二十四歲的時候,娶了當時的美女大喬、小喬為妻,而且孫策跟周瑜說了這樣一句話,說大喬姑娘和小喬姑娘雖然身逢亂世,颠沛流離,但是有我們兩個人來做老公那還是蠻幸福的嘛!所以陳先生說這個要算佳偶。
孫策的父親孫堅去世的時候,他自己十八歲,他的弟弟孫權十一歲,他下面還有兩個弟弟。
孫策把他的老母幼、弟托付給朋友,帶上二弟十一歲的孫權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叫做擦幹了血迹,掩埋了屍體,又上戰場。
而且一直把孫權帶在身邊,耳濡目染,使孫權在政治上、軍事上成長得非常快,又給孫權留下了一片好基業,這個應該算是個好哥哥。
但是陳先生說,他那麼年輕,孫策二十六歲去世,讓他的老母親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個不能算是好兒子,讓喬大姑娘年紀輕輕就守寡,這個不能算做是好老公,算來算去隻好算他個好哥哥。
其實我說呢,他還應算是個好領導,他應該說是江東集團的好領導。
因為江東集團的基業是他奠定的,江東六郡是他平定的,所以陳壽在為他作傳的時候說了這樣的話:“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是他打下的江山,他在七、八年之間做了别人一輩子才能完成的事情,确确實實是一個英雄。
他作為江東集團的好領導的第二點,是他尋找了一個好的接班人。
當時孫策知道自己也命在旦夕,他要給自己找個接班人把他這個基業傳下去,當時張昭這些人都認為他會選老三,老三叫孫翊,為什麼呢?老三像他,老三簡直就是一個小孫策,史書上的說法是“骁悍果烈,有兄策風”,就是有孫策的遺風。
而按照中國傳統的政治規矩是接班人總是希望像自己,我們去看皇帝的這些遺诏,它往往都說皇什麼什麼子某某,深肖朕躬,這個肖什麼意思?就是像的意思,不是孝順的孝,就是他很像我,很像朕,所以傳給他。
那麼按照這個慣例,大家想肯定也挑一個像他的,但是沒想到孫策挑選的是孫權,而孫權和他哥哥孫策是很不像的。
但是事實證明孫策的這個選擇是正确的,我們來看兩個事實。
第一個,在魏、蜀、吳三國三巨頭當中,孫權的壽命是最長的,孫權71歲,曹操66歲,劉備58歲。
第二點,在魏、蜀、吳這三個政權當中,吳的壽命又是最長的,多少年呢?五十一年;魏國存在多少年呢?四十六年;蜀國存在多少年呢?四十二年。
也就是在魏、蜀、吳這三家當中,東吳政權是最穩固的,原因之一就是孫策選擇了一個好的接班人。
據說當天晚上孫策找來了張昭等人,說了這樣的話,他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衆,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
”這裡說的中國就是指的中原,說中原地方正是一片大亂,我們這個地方是可以相對安定一點來天下的成敗的,請大家好好地輔佐我的弟弟。
然後把孫權叫來,把自己的印绶交給孫權,說:“舉江東之衆,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争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就是率領一支部隊去打天下,弟弟你不如哥哥我;團結自己的部下,鞏固已有的勝利成果,哥哥我不如弟弟你。
那麼這段話的意思就很清楚,孫策不但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接班人,而且留下了一個治理江東地區的既定方針,那就是保江東、觀成敗。
也就是說孫策非常清楚自己的曆史使命是打江山,而以他江東集團的力量,能打下的江山也就是這麼大了,下一步要調整政策,變進攻為保守,所以必須找一個老臣謀國,不急不躁,舉賢任能,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夠各盡其心、各盡其力的這樣一個人,事實又證明孫策的這個決定是正确的。
所以江東集團的基本方略是守,但是守也有兩種守法,一種叫做“抱殘守缺”,一種叫做“以攻為守”。
那麼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江東集團内部分成了兩派,一派以張昭為首的主張固守,不要惹事生非,這個我們稱它為鴿派;另一派以周瑜和魯肅為首的主張以攻為守,靠進攻來保住既定成果,這個我們不妨稱之為鷹派。
而孫權表面上在鷹派和鴿派之間搞平衡,骨子裡是傾向于鷹派的,我們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明白将來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所做的決策。
而此刻孫權拍闆,說甘甯你去打黃祖吧,這個任務就像這杯酒一樣,交給你了。
那麼在建安十三年,這個年頭,孫權集團已經把矛頭開始指向荊州,也就在同一年,曹操也把他的矛頭指向荊州,而在荊州内部,劉備由于諸葛亮的策劃也在打荊州的主意,荊州成了一群虎狼眼中的一隻羊,那麼荊州又是怎麼回事呢?請看下集――必争之地。
孫策說:媽啊,你不要跳,我把魏騰放了好不好。
所以這個可以算做是個孝子。
孫策和周瑜二十四歲的時候,娶了當時的美女大喬、小喬為妻,而且孫策跟周瑜說了這樣一句話,說大喬姑娘和小喬姑娘雖然身逢亂世,颠沛流離,但是有我們兩個人來做老公那還是蠻幸福的嘛!所以陳先生說這個要算佳偶。
孫策的父親孫堅去世的時候,他自己十八歲,他的弟弟孫權十一歲,他下面還有兩個弟弟。
孫策把他的老母幼、弟托付給朋友,帶上二弟十一歲的孫權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叫做擦幹了血迹,掩埋了屍體,又上戰場。
而且一直把孫權帶在身邊,耳濡目染,使孫權在政治上、軍事上成長得非常快,又給孫權留下了一片好基業,這個應該算是個好哥哥。
但是陳先生說,他那麼年輕,孫策二十六歲去世,讓他的老母親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個不能算是好兒子,讓喬大姑娘年紀輕輕就守寡,這個不能算做是好老公,算來算去隻好算他個好哥哥。
其實我說呢,他還應算是個好領導,他應該說是江東集團的好領導。
因為江東集團的基業是他奠定的,江東六郡是他平定的,所以陳壽在為他作傳的時候說了這樣的話:“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是他打下的江山,他在七、八年之間做了别人一輩子才能完成的事情,确确實實是一個英雄。
他作為江東集團的好領導的第二點,是他尋找了一個好的接班人。
當時孫策知道自己也命在旦夕,他要給自己找個接班人把他這個基業傳下去,當時張昭這些人都認為他會選老三,老三叫孫翊,為什麼呢?老三像他,老三簡直就是一個小孫策,史書上的說法是“骁悍果烈,有兄策風”,就是有孫策的遺風。
而按照中國傳統的政治規矩是接班人總是希望像自己,我們去看皇帝的這些遺诏,它往往都說皇什麼什麼子某某,深肖朕躬,這個肖什麼意思?就是像的意思,不是孝順的孝,就是他很像我,很像朕,所以傳給他。
那麼按照這個慣例,大家想肯定也挑一個像他的,但是沒想到孫策挑選的是孫權,而孫權和他哥哥孫策是很不像的。
但是事實證明孫策的這個選擇是正确的,我們來看兩個事實。
第一個,在魏、蜀、吳三國三巨頭當中,孫權的壽命是最長的,孫權71歲,曹操66歲,劉備58歲。
第二點,在魏、蜀、吳這三個政權當中,吳的壽命又是最長的,多少年呢?五十一年;魏國存在多少年呢?四十六年;蜀國存在多少年呢?四十二年。
也就是在魏、蜀、吳這三家當中,東吳政權是最穩固的,原因之一就是孫策選擇了一個好的接班人。
據說當天晚上孫策找來了張昭等人,說了這樣的話,他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衆,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
”這裡說的中國就是指的中原,說中原地方正是一片大亂,我們這個地方是可以相對安定一點來天下的成敗的,請大家好好地輔佐我的弟弟。
然後把孫權叫來,把自己的印绶交給孫權,說:“舉江東之衆,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争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就是率領一支部隊去打天下,弟弟你不如哥哥我;團結自己的部下,鞏固已有的勝利成果,哥哥我不如弟弟你。
那麼這段話的意思就很清楚,孫策不但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接班人,而且留下了一個治理江東地區的既定方針,那就是保江東、觀成敗。
也就是說孫策非常清楚自己的曆史使命是打江山,而以他江東集團的力量,能打下的江山也就是這麼大了,下一步要調整政策,變進攻為保守,所以必須找一個老臣謀國,不急不躁,舉賢任能,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夠各盡其心、各盡其力的這樣一個人,事實又證明孫策的這個決定是正确的。
所以江東集團的基本方略是守,但是守也有兩種守法,一種叫做“抱殘守缺”,一種叫做“以攻為守”。
那麼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江東集團内部分成了兩派,一派以張昭為首的主張固守,不要惹事生非,這個我們稱它為鴿派;另一派以周瑜和魯肅為首的主張以攻為守,靠進攻來保住既定成果,這個我們不妨稱之為鷹派。
而孫權表面上在鷹派和鴿派之間搞平衡,骨子裡是傾向于鷹派的,我們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明白将來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所做的決策。
而此刻孫權拍闆,說甘甯你去打黃祖吧,這個任務就像這杯酒一樣,交給你了。
那麼在建安十三年,這個年頭,孫權集團已經把矛頭開始指向荊州,也就在同一年,曹操也把他的矛頭指向荊州,而在荊州内部,劉備由于諸葛亮的策劃也在打荊州的主意,荊州成了一群虎狼眼中的一隻羊,那麼荊州又是怎麼回事呢?請看下集――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