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七講 隆中對策

關燈
成功了嘛。

    這番話說得劉備是醍醐灌頂、如夢方醒、恍然大悟,哦,原來所謂霸業或者帝業就是這樣實現的,哎呀太好了,他說:“善!”太好了。

    當然,這個最終的目标沒有實現,如果實現了的話,那麼我們中國曆史上要出現一個“後後漢”,因為你不好再它什麼了,隻好叫“後後漢”。

     那麼這個目标為什麼沒有實現呢?因為諸葛亮說得很清楚,實現這個目标有一個前提,叫做“天下有變”,也就是說北方曹操那邊要自己出亂子,要出問題,那麼不出亂子,不出問題,天下無變呢?劉備沒有問,諸葛亮也沒說,為什麼呢?用不着。

    劉備是什麼人?潛龍,諸葛亮什麼人?卧龍,兩條龍在那兒說話,要說得那麼清楚嗎?要說得那麼直白嗎?要說得那麼赤裸裸的嗎?用不着嘛,心領神會。

    天下無變怎麼辦?天下無變咱就在荊州和益州待着呗,那麼好兩個地方,吃個七頓八頓的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諸葛亮給他做的這個規劃是進可攻、退可守,最高綱領:實現帝業,當皇帝,統一中國;不行的話:三分天下,成就霸業。

    這是一個多好的設計,所以劉備非常高興。

    這次談話完了以後,大概就是諸葛亮就跟劉備走了,到了劉備軍中,經常和劉備談話,結果兩個人情好日密,感情一天比一天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關羽和張飛有意見了,關羽、張飛說這本來我們是哥仨啊,我們是食者同器、寝者同床,鐵得不能再鐵的哥們兒,怎麼當中插了一個諸葛亮,而且我們哥哥對他好像就像老鼠愛大米,他有意見。

    于是劉備就做工作,說你們不要有意見,我有了孔明就像魚有了水一樣,原來不是老鼠愛大米,是魚兒愛水,這樣兩個才沒有意見。

     諸葛亮做的這個“隆中對”此刻還是空頭支票,不是諸葛亮沒有能力,而是諸葛亮和劉備都有忌諱。

    因為他設計的方案第一步是拿下荊州,荊州是誰的?劉表的,劉表跟劉備是什麼關系?宗室,一家子,諸葛亮和劉表是什麼關系?劉表是諸葛亮太太的姨夫,諸葛亮再怎麼了出謀劃策,他也不能撺掇劉備說你把劉表做了,不能講,這個話是不能講的,劉備也下不了手,他們都要等機會,所以諸葛亮說得很清楚: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将軍。

    ” 也就是說荊州是可以拿下的,但要等到其主不能守,自己送上門來的時候;那送不上門呢?等着呗,你隻能等。

    荊州對于劉備來說,隻能巧取,不能豪奪。

     *諸葛亮的“隆中對”給窮途末路的劉備指明了一條光明的大道。

    在當時,一個身居小山村裡的二十七歲的讀書人,能正确地評估各派政治勢力,能審時度勢地制定出一個順應時代的戰略方針,并很早就預見到後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這确實是難能可貴的。

    可是也有人認為,諸葛亮的“隆中對”并沒有更多的高明之處,而且像這樣的戰略分析,當時也有人提出過,那麼誰具有這樣的遠見卓識呢? 劉表終将失去荊州,這個估計是正确的。

    而且早在七年前,也就是建安五年,就有人預見到這一點,而且為孫權做了一個非常相似的戰略規劃,堪稱東吳版或者孫權版的《隆中對》,那麼這個人是誰呢?這個是魯肅。

     提起魯肅,受《三國演義》影響較深的觀衆朋友可能馬上就浮現出一個忠厚老實到迂腐程度的這麼一個人。

    大家都知道劉備借荊州,魯肅讨荊州,魯肅一去讨荊州,劉備就問諸葛亮怎麼辦呀,為之奈何?諸葛亮就說你會哭嗎?劉備說會呀。

    魯肅來了你就哭。

    魯肅一去讨荊州,劉備就哭,哭得魯肅就沒有辦法,說哎呀,這個事情有話好好說不要哭嘛,你看你哭成這樣,我這兒有餐巾紙。

    好像是這樣一個形象,其實不是的,魯肅是一個很俠義、很豪爽的人。

    當年周瑜當縣長的時候曾經向魯肅借糧,魯肅看來是大地主,家裡很有錢的,魯肅當時家裡有兩囷糧,囷就是圓形的谷倉,每一個谷倉裡面可以放三千石谷子,家有兩囷,魯肅就指着說,拿一囷走好了,這叫做“指囷相贈”,是曆史上一個有名的故事,所以是個很豪爽的人。

     而且魯肅也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他投奔孫權以後,孫權也和他有過一次單獨秘密談話,叫做“合榻對飲”,什麼叫做合榻對飲呢?就是把兩個人的飯桌拼起來面對面地喝酒。

    喝酒的時候孫權也提出來一個問題,孫權說:“漢室傾危,四方雲擾”,這個意思和劉備說的“漢室傾頹”是一樣的,意思就說現在天下大亂了,我孫某繼承了父兄的事業,也想有所作為,“思有桓文之功”,我也想做個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一方,維護天子,跟曹操說的是一樣的,足下既然看得起孫某,來幫助孫某,請問你有什麼辦法呢? 魯肅當場就給孫權潑了瓢涼水,說以魯肅的愚見将軍您當不成齊桓公、晉文公,為什麼呢?想想當年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我們高皇帝也想當個齊桓公、晉文公的,沒當成,為什麼?有項羽,有項羽為害,項羽造亂,現在我們當今之世曹操就是項羽,所以你當不成。

    不過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