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四講 天生奇才
關燈
小
中
大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智者雲集的時代,對于各路諸侯來說,高明的謀士起的作用至關重要。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劉備時來運轉,走上成功之路;然而,曹操集團卻因為一個人的去世開始走下坡路,那麼這個人是誰?為什麼他的去世對曹操集團有那麼大的影響?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天生奇才。
公元207年,一直不走運的劉備終于從隆中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出山後幫助劉備取得了用武之地,劉備不但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且地盤還越來越大,最後和曹操、孫權形成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局面。
而曹操集團卻開始走下坡路,這個一個人的去世有關。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的力量變得強大起來,這不難理解,但為什麼曹操集團中一個人的英年早逝竟然會使曹、劉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重大的變化,使曹操實現統一中國的理想變得困難起來?這個人是誰?他對曹操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天生奇才”。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講青梅煮酒,講到劉備這個人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氣,有英雄之魂,有英雄之義,可就是沒有英雄之地。
也就是說他沒有一個根據地,他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樣一個沒有用武之地的英雄那至少是一個打折扣的英雄,甚至可以說還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是個空頭英雄,是個候補英雄。
也許是由于這樣一個原因,曹操一念之差就把他給放了,放了以後劉備能不能成氣候那就看他的運氣了,劉備的運氣如何?出奇地好。
六年以後,也就是建安十二年,發生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這一年的七月,曹操重要的謀士郭嘉因病去世。
第二件事情,就是也在這一年,諸葛亮走出了隆中,來到了劉備的身邊。
這一下子劉備時來運轉,鹹魚翻身。
有人會說你這是什麼邏輯啊?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這是劉備的運氣,劉備從此走上了成功之路;郭嘉碰巧在這一年死了,有關系嗎? 有。
我們知道劉備的競争對手是誰呢?曹操,是吧,劉備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曹操的力量,也就是說劉備要戰勝曹操,或者說他要擺脫困境,他們兩個鬥争的勝負在于他們力量的對比。
而力量的變化無非是此長彼消,或者是此消彼長。
諸葛亮來到劉備的身邊,是劉備“長”,同時意味着曹操“消”;郭嘉去世,那麼意味着曹操“消”,同時意味着劉備“長”,就是諸葛亮出山和郭嘉去世這兩件事情都是劉備賺了、曹操虧了。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兩個人物的分量和量級,就是郭嘉的分量和量級要和諸葛亮相當才行,你不能說劉備這邊來了一個諸葛亮,曹操那邊死了個看門的,這個就沒有關系。
*諸葛亮出山後,有英雄之志的劉備如虎添翼,力量迅速壯大,從寄人籬下的狼狽狀态開始走向了成功之路,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諸葛亮對劉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麼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分量能和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分量相提并論嗎?郭嘉和諸葛亮,他們的能力和對各自集團的貢獻是相當的嗎?郭嘉對于曹操有那麼重要嗎? 是的,郭嘉對于曹操來說極為重要。
我們看一看曹操的生平,他的事迹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是郭嘉來到他身邊以後,到去世,曹操基本上是一路凱歌,成功地平定和統一了中國的北部,一直到郭嘉參與的最後一次戰争,就是曹操征烏丸,大獲全勝,徹底消滅了袁紹家族的力量。
那麼這個時候曹操志得意滿,率兵南下,打荊州,打劉表,也很順利。
一直最後曹操打到江陵,又接管了劉表在江陵的艦船順江而東來到赤壁,結果怎麼樣?遭到迎頭痛擊,曹操是碰了釘子了,船燒了,人撤了,這個時候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 他說如果郭嘉還在――郭嘉字奉孝,郭奉孝就是郭嘉了,郭嘉是在曹操北征烏丸的時候病逝的――所以曹操說,唉,如果郭奉孝還在的話,孤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呢。
那麼曹操這一段話是記載在《三國志?郭嘉傳》裡邊的,這句話到了《三國演義》裡面演繹了一下,在《三國演義》裡面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說曹操在赤壁遭到失敗以後一路遁逃,走華容道,最後退到南郡,駐守南郡的曹仁設下盛宴為曹操接風,酒過三巡曹操忽然哇的一聲哭出來了。
當時所有人都很吃驚,曹仁就問曹操說,丞相,你在前方失利的時候那麼危險,你一滴眼淚都沒有掉,現在你已經回到後方來了,我們兵強馬壯,正可以整頓軍隊報仇雪恨,為什麼要哭呢?曹操說: “我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 如果郭奉孝還在,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劉備時來運轉,走上成功之路;然而,曹操集團卻因為一個人的去世開始走下坡路,那麼這個人是誰?為什麼他的去世對曹操集團有那麼大的影響?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天生奇才。
公元207年,一直不走運的劉備終于從隆中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出山後幫助劉備取得了用武之地,劉備不但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且地盤還越來越大,最後和曹操、孫權形成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局面。
而曹操集團卻開始走下坡路,這個一個人的去世有關。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的力量變得強大起來,這不難理解,但為什麼曹操集團中一個人的英年早逝竟然會使曹、劉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重大的變化,使曹操實現統一中國的理想變得困難起來?這個人是誰?他對曹操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天生奇才”。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講青梅煮酒,講到劉備這個人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氣,有英雄之魂,有英雄之義,可就是沒有英雄之地。
也就是說他沒有一個根據地,他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樣一個沒有用武之地的英雄那至少是一個打折扣的英雄,甚至可以說還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是個空頭英雄,是個候補英雄。
也許是由于這樣一個原因,曹操一念之差就把他給放了,放了以後劉備能不能成氣候那就看他的運氣了,劉備的運氣如何?出奇地好。
六年以後,也就是建安十二年,發生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這一年的七月,曹操重要的謀士郭嘉因病去世。
第二件事情,就是也在這一年,諸葛亮走出了隆中,來到了劉備的身邊。
這一下子劉備時來運轉,鹹魚翻身。
有人會說你這是什麼邏輯啊?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這是劉備的運氣,劉備從此走上了成功之路;郭嘉碰巧在這一年死了,有關系嗎? 有。
我們知道劉備的競争對手是誰呢?曹操,是吧,劉備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曹操的力量,也就是說劉備要戰勝曹操,或者說他要擺脫困境,他們兩個鬥争的勝負在于他們力量的對比。
而力量的變化無非是此長彼消,或者是此消彼長。
諸葛亮來到劉備的身邊,是劉備“長”,同時意味着曹操“消”;郭嘉去世,那麼意味着曹操“消”,同時意味着劉備“長”,就是諸葛亮出山和郭嘉去世這兩件事情都是劉備賺了、曹操虧了。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兩個人物的分量和量級,就是郭嘉的分量和量級要和諸葛亮相當才行,你不能說劉備這邊來了一個諸葛亮,曹操那邊死了個看門的,這個就沒有關系。
*諸葛亮出山後,有英雄之志的劉備如虎添翼,力量迅速壯大,從寄人籬下的狼狽狀态開始走向了成功之路,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諸葛亮對劉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麼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分量能和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分量相提并論嗎?郭嘉和諸葛亮,他們的能力和對各自集團的貢獻是相當的嗎?郭嘉對于曹操有那麼重要嗎? 是的,郭嘉對于曹操來說極為重要。
我們看一看曹操的生平,他的事迹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是郭嘉來到他身邊以後,到去世,曹操基本上是一路凱歌,成功地平定和統一了中國的北部,一直到郭嘉參與的最後一次戰争,就是曹操征烏丸,大獲全勝,徹底消滅了袁紹家族的力量。
那麼這個時候曹操志得意滿,率兵南下,打荊州,打劉表,也很順利。
一直最後曹操打到江陵,又接管了劉表在江陵的艦船順江而東來到赤壁,結果怎麼樣?遭到迎頭痛擊,曹操是碰了釘子了,船燒了,人撤了,這個時候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 他說如果郭嘉還在――郭嘉字奉孝,郭奉孝就是郭嘉了,郭嘉是在曹操北征烏丸的時候病逝的――所以曹操說,唉,如果郭奉孝還在的話,孤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呢。
那麼曹操這一段話是記載在《三國志?郭嘉傳》裡邊的,這句話到了《三國演義》裡面演繹了一下,在《三國演義》裡面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說曹操在赤壁遭到失敗以後一路遁逃,走華容道,最後退到南郡,駐守南郡的曹仁設下盛宴為曹操接風,酒過三巡曹操忽然哇的一聲哭出來了。
當時所有人都很吃驚,曹仁就問曹操說,丞相,你在前方失利的時候那麼危險,你一滴眼淚都沒有掉,現在你已經回到後方來了,我們兵強馬壯,正可以整頓軍隊報仇雪恨,為什麼要哭呢?曹操說: “我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 如果郭奉孝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