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八講 鬼使神差

關燈
個官我怎麼當得下來呢,不當不當不當。

    他不當,他不接受這個酬謝。

    就弄得這個李傕和郭汜這兩個人對他是又信任、又尊敬、又崇拜、又害怕,那麼這個時候賈诩倒利用這個關系做了些好事,比方這兩個豺狼要殺誰的時候,賈诩就攔一攔,也做了點好事。

     等到漢獻帝被接回洛陽的時候,賈诩想,這個地方我就不能再待了,我不能再在朝廷待下去了,走吧!他就辭去了官職,出來了。

    出來了七轉八轉地最後就到了張繡這兒,張繡對他奉若上賓,言聽計從。

    那麼張繡想反叛曹操的時候,賈诩就跟他設計了,就說你去跟曹操說,說我們的部隊要移防,就是部隊我要調動一下,防區要變一下,問曹操可不可以?曹操說可以啊,曹操那個時候得意洋洋麼。

    然後又跟曹操說,說我們這個軍隊的運輸車比較小,很多東西裝不下,能不能允許我們的戰士把盔甲和武器都随身攜帶,我們盔甲就穿在身上了,武器就拿在手上,以免我搬運起來比較困難,行不行?曹操這個時候風花雪月啊,可以可以可以。

    于是這個張繡的部隊就穿着軍裝,扛着武器,開着戰車,堂而皇之地從曹操的軍營前走過,突然調過頭來,沖進曹營。

    那當然是殺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賈诩幹的事情。

     那麼這一次對于曹操來說那是一個慘敗了,但是曹操沒有把責任推到别人身上,這是曹操了不起的地方,他甚至沒有追究主張接受張繡投降的那些人。

    換了别人,比方說袁紹或者袁術,他肯定要追究:當時是張繡要假投降——他肯定現在要說張繡是假投降,——張繡當時假投降是誰主張贊成的?曹操沒有,自己做檢讨。

    他把部隊召集起來跟将領們說:這次是我錯了,而且我知道我錯在哪裡了,我接受張繡投降的時候我應該扣他一個兒子在我軍營裡作人質,我沒做這件事,我錯了,我下回不會再錯了。

    這個應該說是曹操了不起的地方。

     *曹操為什麼會在南征張繡的戰争中失利?根據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曹操是得意忘形,做了兩件不該做的事情,結果導緻了投降的張繡突然反叛,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這是曹操不夠成熟的表現,但是,曹操沒有推卸責任,而是主動做檢讨,承認了錯誤。

    那麼,在接下來和張繡的幾次較量中,曹操變得成熟了嗎? 但是一個人要成熟也沒那麼快,曹操也一樣。

    所以到了第二次,也就是漢獻帝建安二年的十一月,曹操再次南征張繡的時候,就把張繡打了個落花流水。

    曹操這一次雖然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不驕傲了,不翹尾巴了,取得了勝利了,不等于他下次還要勝利。

    那麼到了第三次,漢獻帝建安三年的時候,四月份,曹操三征張繡,這一次又差點栽個大跟頭。

    當時曹操的軍師叫做荀攸,我講過了,荀攸是曹操前期五大謀士之一,他當時的官職叫做軍師祭酒,軍師祭酒這個官職是曹操發明的,相當于現在的參謀,随軍作戰參謀。

    荀攸就建議曹操不要打張繡,他說張繡上次被您打到穰城以後,他就和劉表結成了聯盟,由劉表提供糧草,而劉表這個人他是不會當真給張繡提供糧草的,所以張繡和劉表兩個人總有一天他們自己要打起來,我們不如等一等。

    你現在把他們逼急了,他們兩個就結成死黨,聯合起來打我們,對我們不利。

    曹操不聽,結果怎麼樣呢?結果果然劉表和張繡結成死黨,聯合起來打曹操。

     這個時候曹操就下令撤軍,曹操一下令撤軍張繡就高興了,馬上下令追擊,賈诩攔住,将軍萬萬不可追,你追,必敗。

    張繡說,不會啦,這曹操已經逃跑啦,我們不乘勝追擊啊?他說追!結果怎麼樣呢?結果被曹操打得大敗,丢盔卸甲,灰溜溜地回來了。

    剛剛坐下,一口水還沒喝呢,賈诩說,将軍,趕快再追!張繡說,先生這話我就聽不懂了,上次張繡要去追先生說不能追,現在張繡都打敗回來了先生說趕快追,什麼意思啊?賈诩說你不要問什麼意思了,你現在追就是。

    張繡想這個,這個沒道理啊,但是一想這個賈诩真是料事如神,那就追吧!好,了不起我再敗一回。

    又收拾他的殘兵敗将,又追過去,大勝而歸。

    這回來以後張繡就對賈诩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先生,第一回張繡是以精兵追退兵,先生說必敗;第二回張繡以敗兵追勝兵,先生又說必勝,張繡左思右想它怎麼都想不明白,先生能不能指點一下?。

    嗨,賈诩說,這個事情其實非常地簡單,将軍你想一想,曹操和我們作戰,他有失利嗎?沒有;他有失誤嗎?沒有;他有失策嗎?沒有,那他為什麼要撤退?一定是他後面出事了,一定是他後院失火,朝中出事,所以他是撤退,不是潰退,他是有計劃地撤軍,因此以曹公之英明必親自斷後。

    将軍您雖然是英勇善戰,實話實說,論打仗,比曹公那還差一點,所以将軍這樣追上去以後遇到親自斷後的是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