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三講 奸雄之謎
關燈
小
中
大
灌木把衣服都鈎住了,跑不脫。
袁紹說曹操你快幫忙,我這個地方跑不出來了!曹操又把手往袁紹那一指:大家看,賊在這兒!袁紹一聽着急,這麼一使勁蹦出來了。
所以曹操是一個從小就調皮搗蛋的家夥,也很狡詐,這樣的孩子大概是不讨人喜歡的。
其實啊依我看,這個男孩小時候也是要搗蛋一點,男孩小時候不搗蛋長大了沒出息,可是大家都不喜歡他,史書上的說法是世人“未之奇也”,當時的人也沒把他當回事。
*通過易中天先生的講述我們可以看到,小時候的曹操鬼點子多,調皮搗蛋,不讨人喜歡,也不被人重視。
但曹操在青年時期卻受到當時最高軍事長官的另眼相看,而且還得到另一個著名人物的高度評價,這個評價竟然流傳千古。
那麼,這個著名人物是誰?他到底是怎樣評價曹操的呢? 但是有一個人非常看重曹操,這個人就是當時的太尉橋玄,太尉是什麼官?三軍總司令,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橋玄非常看重曹操,說曹操這個人是個難得的人才。
所以橋玄找到曹操說,我們現在遇到的将是一個亂世,這個亂世非“命世之才”不可,我看你就是将來平定天下的人,我橋某已經老了,我把我的妻子和我的子孫就托付給你了。
那時候曹操才二十歲啊,那麼橋玄為什麼這樣看重曹操呢?就是因為曹操雖然調皮搗蛋,不守規矩,胡作非為,但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纨绔子弟。
第一,他才藝過人,文章寫得好,文筆非常之好,自己就是文學家;第二,武功好,據說曹操有一次行刺張讓的時候被人發現,他是用手武着戟,一邊武戟一邊往後退,全身而退。
武藝好,而且好讀書。
這點非常重要,好讀書,尤好兵書,跟據史書上的記載,曹操終其一生都是愛讀書的,即便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也手不釋卷。
那麼這樣一個文武全才,又很狡猾,那就是亂世當中平定天下的人。
而且橋玄不但自己賞識他,還介紹他去拜見許劭,許劭是什麼人呢?許劭是當時有名的鑒賞家。
東漢末年有一個風氣,就是要進行人物鑒賞,或者叫人物品評,一個人要成為一個人物,要出人頭地,要進入上流社會,必須有著名的人物鑒賞家給他寫一個鑒定,這樣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
許劭就是一個有名的鑒賞家,他在,每個月初的初一,要對當時的人物發表一次評論,就像我們現在開新聞發布會一樣,每月初一,所以叫月旦評。
橋玄就跟曹操說,你曹操要進入上流社會,出人頭地,你一定要得到許劭的評語。
那麼曹操就決定去找許劭,許劭拒絕發表意見,許劭為什麼拒絕發表意見呢現在我們不知道,也可能他是看不上曹操,也可能他覺得曹操這個人不好說,也可能有别的什麼考慮反正不知道什麼原因,許劭是死活都不肯講。
但是我們現在也不知道曹操使了一個什麼手段,這個沒有任何記載,但是我估計曹操是使用了一點不正當的手段,逼着許劭發表意見,許劭逼得沒有辦法說了一句有名的話,他說你這個人啊,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那麼曹操聽到這句話後的反應是什麼,也就是說曹操是否認奸雄可這個評語?正史上的記載是這樣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聽許劭說你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這句話到了《三國演義》裡面做了改動,改成什麼呢,“操聞之大喜”。
一個是大笑,一個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表現了什麼呢,表現了小說的膚淺,《三國演義》這個小說他是要貶低曹操的,它為了貶低曹操他不惜把大笑改成大喜。
“大喜”給人的感覺就是曹操這個人好像從小立志就要當一個奸雄,聽說我可以當個奸雄,他高興得不得了!這不是事實,它也不合邏輯,你說哪有一個人從小立志我就是要當個賊,我從小就下定決心要當個強盜,我從小就立下志向要當竊國大盜,不可能的,奸雄那是逼出來的,奸雄要碰到亂世嘛,碰到亂世他當能臣當不了,他隻好去當奸雄了。
所以改成大喜是很膚淺的。
我們來看許劭的這個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什麼意思?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夠成為一個能臣;你如果身逢亂世,那你就是一個奸雄。
那也就是說曹操是做能臣還是做奸雄,看什麼呢,看客觀條件,是不是,看你處于一個什麼時代。
第二種解釋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擾亂天下,那你就是奸雄。
成為能臣還是成為奸雄看曹操的主觀願望,所以他這一句話是有兩種可能的,有兩種解釋的,而甚至可能許劭說的這兩層意思都有。
那麼曹操大笑就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我怎麼會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呵呵太可笑了,大笑。
第二種是,哦,我如果處在治世就是能臣,處在亂世就是奸雄,成為一個能臣“固所願也”,哎,打個折扣,成奸雄也不錯,哈哈哈哈哈大笑。
第
袁紹說曹操你快幫忙,我這個地方跑不出來了!曹操又把手往袁紹那一指:大家看,賊在這兒!袁紹一聽着急,這麼一使勁蹦出來了。
所以曹操是一個從小就調皮搗蛋的家夥,也很狡詐,這樣的孩子大概是不讨人喜歡的。
其實啊依我看,這個男孩小時候也是要搗蛋一點,男孩小時候不搗蛋長大了沒出息,可是大家都不喜歡他,史書上的說法是世人“未之奇也”,當時的人也沒把他當回事。
*通過易中天先生的講述我們可以看到,小時候的曹操鬼點子多,調皮搗蛋,不讨人喜歡,也不被人重視。
但曹操在青年時期卻受到當時最高軍事長官的另眼相看,而且還得到另一個著名人物的高度評價,這個評價竟然流傳千古。
那麼,這個著名人物是誰?他到底是怎樣評價曹操的呢? 但是有一個人非常看重曹操,這個人就是當時的太尉橋玄,太尉是什麼官?三軍總司令,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橋玄非常看重曹操,說曹操這個人是個難得的人才。
所以橋玄找到曹操說,我們現在遇到的将是一個亂世,這個亂世非“命世之才”不可,我看你就是将來平定天下的人,我橋某已經老了,我把我的妻子和我的子孫就托付給你了。
那時候曹操才二十歲啊,那麼橋玄為什麼這樣看重曹操呢?就是因為曹操雖然調皮搗蛋,不守規矩,胡作非為,但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纨绔子弟。
第一,他才藝過人,文章寫得好,文筆非常之好,自己就是文學家;第二,武功好,據說曹操有一次行刺張讓的時候被人發現,他是用手武着戟,一邊武戟一邊往後退,全身而退。
武藝好,而且好讀書。
這點非常重要,好讀書,尤好兵書,跟據史書上的記載,曹操終其一生都是愛讀書的,即便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也手不釋卷。
那麼這樣一個文武全才,又很狡猾,那就是亂世當中平定天下的人。
而且橋玄不但自己賞識他,還介紹他去拜見許劭,許劭是什麼人呢?許劭是當時有名的鑒賞家。
東漢末年有一個風氣,就是要進行人物鑒賞,或者叫人物品評,一個人要成為一個人物,要出人頭地,要進入上流社會,必須有著名的人物鑒賞家給他寫一個鑒定,這樣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
許劭就是一個有名的鑒賞家,他在,每個月初的初一,要對當時的人物發表一次評論,就像我們現在開新聞發布會一樣,每月初一,所以叫月旦評。
橋玄就跟曹操說,你曹操要進入上流社會,出人頭地,你一定要得到許劭的評語。
那麼曹操就決定去找許劭,許劭拒絕發表意見,許劭為什麼拒絕發表意見呢現在我們不知道,也可能他是看不上曹操,也可能他覺得曹操這個人不好說,也可能有别的什麼考慮反正不知道什麼原因,許劭是死活都不肯講。
但是我們現在也不知道曹操使了一個什麼手段,這個沒有任何記載,但是我估計曹操是使用了一點不正當的手段,逼着許劭發表意見,許劭逼得沒有辦法說了一句有名的話,他說你這個人啊,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那麼曹操聽到這句話後的反應是什麼,也就是說曹操是否認奸雄可這個評語?正史上的記載是這樣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聽許劭說你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這句話到了《三國演義》裡面做了改動,改成什麼呢,“操聞之大喜”。
一個是大笑,一個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表現了什麼呢,表現了小說的膚淺,《三國演義》這個小說他是要貶低曹操的,它為了貶低曹操他不惜把大笑改成大喜。
“大喜”給人的感覺就是曹操這個人好像從小立志就要當一個奸雄,聽說我可以當個奸雄,他高興得不得了!這不是事實,它也不合邏輯,你說哪有一個人從小立志我就是要當個賊,我從小就下定決心要當個強盜,我從小就立下志向要當竊國大盜,不可能的,奸雄那是逼出來的,奸雄要碰到亂世嘛,碰到亂世他當能臣當不了,他隻好去當奸雄了。
所以改成大喜是很膚淺的。
我們來看許劭的這個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什麼意思?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夠成為一個能臣;你如果身逢亂世,那你就是一個奸雄。
那也就是說曹操是做能臣還是做奸雄,看什麼呢,看客觀條件,是不是,看你處于一個什麼時代。
第二種解釋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擾亂天下,那你就是奸雄。
成為能臣還是成為奸雄看曹操的主觀願望,所以他這一句話是有兩種可能的,有兩種解釋的,而甚至可能許劭說的這兩層意思都有。
那麼曹操大笑就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我怎麼會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呵呵太可笑了,大笑。
第二種是,哦,我如果處在治世就是能臣,處在亂世就是奸雄,成為一個能臣“固所願也”,哎,打個折扣,成奸雄也不錯,哈哈哈哈哈大笑。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