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二講 真假曹操
關燈
小
中
大
個許攸,許攸來投奔曹操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的,所以許攸也很得意,許攸經常跟曹操說,哎,阿瞞,他不叫他什麼曹公啊、什麼明公啊、或者什麼丞相這些,他叫他小名。
曹操有兩個小名,一個叫吉利,一個叫阿瞞,叫他小名:阿瞞啊,要是沒有我許某人,你可是沒有今天啊!曹操隻好賠着笑臉說,啊是是是,許先生說得對,沒有你的幫忙我确實是沒有今天。
但是許攸不停地說,這個就很讨厭了,對不對,這好比說你送了我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當然很高興,但是我每穿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來對着大家說,哎大家夥看看啊,他這件衣服是我送給他的,我要不送給他這件衣服他可是沒衣服穿啊。
我能高興嗎?那何況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邺城,許攸又在那兒對大家說,大家看,如果沒有我的話,他們曹家人就進不了這個門了。
曹操實在是忍無可忍,殺了,把許攸殺了,這就是曹操的狠毒。
曹操殺了于他有恩的許攸,卻放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人。
比方說有一個人叫做魏種,原來是曹操的手下。
曹操有一段時候我們知道他是不順的,處于逆境,處于困境的,那個時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說讓他們走吧,我的人不會走完的,比方說魏種,他就不會背叛我。
結果呢,這個魏種也背叛了,魏種也跑掉了。
曹操氣壞了,曹操說好你個魏種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邊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邊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隻要跑不了那麼遠我就要把你抓回來,絕饒不了你。
後來在後面的戰鬥中,魏種被俘虜了,所有的人都給魏種捏一把汗,說曹操肯定要殺他。
曹操怎麼樣?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種是個人才,放了,該做什麼官還做什麼官。
這是曹操的寬容啊。
曹操确實是一個很寬容的人。
曹操和袁紹作戰的時候,袁紹找了一個文人,叫做陳琳,起草一篇檄文。
什麼叫檄文呢,就是聲讨書,因為古代作戰他講究師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誰誰誰你總要有個名目,有了名目以後你這個軍隊才叫做正義之師,袁紹就請陳琳寫一篇檄文。
陳琳是個筆杆子,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痛罵曹操。
從哪罵起呢,從曹操的祖宗罵起,這實在說起來是在中國文化當中一種很不好的東西,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父母親,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祖宗八代,動不動就是怎麼你祖宗八代,這是不好的一個傳統,陳琳也是這樣。
那麼後來袁紹打敗了,陳琳做了俘虜,下面人把陳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說:陳琳啊,兩軍交戰,都要發表這樣的聲讨書,這個很正常,不過呢,你罵罵我就算了嘛,你罵我父母幹什麼,我父母又沒得罪你,不好吧!陳琳說,對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曹操說,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個人才,還做你的筆杆子吧。
陳琳以後就成了曹操的筆杆子,所以曹操是很寬容的。
但是曹操又是一個報複心極強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幾乎沒有不報複的。
當時有一位名士,叫做邊讓,邊讓是個大學問家,也是大文學家,文章著作寫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
因為曹操這個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個太監,這個東漢朝代是叫太監給搞壞的,所以那些讀書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監。
那麼曹操的父親是太監的養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監養子的兒子,他們看不起,邊讓也看不起他,很說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話。
所以後來曹操過去把那個地方打下來以後,毫不留情地就把邊讓殺了,和邊讓一案的還同時有好幾個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後又逃不掉,然後又回來自首。
其中有一個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來求,磕頭,痛哭流涕,求饒,曹操怎麼說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饒了,下跪就不殺嗎?求饒就不殺嗎?拖出去,殺了。
這件事情影響極壞,當時就引發了一場叛亂,就是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文化人?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以前得罪過你的人? 其中有一個叫陳宮的,就是由于這個原因離開了曹操,投奔了呂布。
《三國演義》裡面說,陳宮離開曹操是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
不是,史實是曹操殺了邊讓、桓邵這些人陳宮看不下去,離開曹操,死心塌地地幫助呂布打曹操。
後來呂布戰敗
曹操有兩個小名,一個叫吉利,一個叫阿瞞,叫他小名:阿瞞啊,要是沒有我許某人,你可是沒有今天啊!曹操隻好賠着笑臉說,啊是是是,許先生說得對,沒有你的幫忙我确實是沒有今天。
但是許攸不停地說,這個就很讨厭了,對不對,這好比說你送了我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當然很高興,但是我每穿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來對着大家說,哎大家夥看看啊,他這件衣服是我送給他的,我要不送給他這件衣服他可是沒衣服穿啊。
我能高興嗎?那何況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邺城,許攸又在那兒對大家說,大家看,如果沒有我的話,他們曹家人就進不了這個門了。
曹操實在是忍無可忍,殺了,把許攸殺了,這就是曹操的狠毒。
曹操殺了于他有恩的許攸,卻放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人。
比方說有一個人叫做魏種,原來是曹操的手下。
曹操有一段時候我們知道他是不順的,處于逆境,處于困境的,那個時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說讓他們走吧,我的人不會走完的,比方說魏種,他就不會背叛我。
結果呢,這個魏種也背叛了,魏種也跑掉了。
曹操氣壞了,曹操說好你個魏種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邊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邊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隻要跑不了那麼遠我就要把你抓回來,絕饒不了你。
後來在後面的戰鬥中,魏種被俘虜了,所有的人都給魏種捏一把汗,說曹操肯定要殺他。
曹操怎麼樣?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種是個人才,放了,該做什麼官還做什麼官。
這是曹操的寬容啊。
曹操确實是一個很寬容的人。
曹操和袁紹作戰的時候,袁紹找了一個文人,叫做陳琳,起草一篇檄文。
什麼叫檄文呢,就是聲讨書,因為古代作戰他講究師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誰誰誰你總要有個名目,有了名目以後你這個軍隊才叫做正義之師,袁紹就請陳琳寫一篇檄文。
陳琳是個筆杆子,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痛罵曹操。
從哪罵起呢,從曹操的祖宗罵起,這實在說起來是在中國文化當中一種很不好的東西,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父母親,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祖宗八代,動不動就是怎麼你祖宗八代,這是不好的一個傳統,陳琳也是這樣。
那麼後來袁紹打敗了,陳琳做了俘虜,下面人把陳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說:陳琳啊,兩軍交戰,都要發表這樣的聲讨書,這個很正常,不過呢,你罵罵我就算了嘛,你罵我父母幹什麼,我父母又沒得罪你,不好吧!陳琳說,對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曹操說,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個人才,還做你的筆杆子吧。
陳琳以後就成了曹操的筆杆子,所以曹操是很寬容的。
但是曹操又是一個報複心極強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幾乎沒有不報複的。
當時有一位名士,叫做邊讓,邊讓是個大學問家,也是大文學家,文章著作寫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
因為曹操這個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個太監,這個東漢朝代是叫太監給搞壞的,所以那些讀書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監。
那麼曹操的父親是太監的養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監養子的兒子,他們看不起,邊讓也看不起他,很說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話。
所以後來曹操過去把那個地方打下來以後,毫不留情地就把邊讓殺了,和邊讓一案的還同時有好幾個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後又逃不掉,然後又回來自首。
其中有一個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來求,磕頭,痛哭流涕,求饒,曹操怎麼說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饒了,下跪就不殺嗎?求饒就不殺嗎?拖出去,殺了。
這件事情影響極壞,當時就引發了一場叛亂,就是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文化人?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以前得罪過你的人? 其中有一個叫陳宮的,就是由于這個原因離開了曹操,投奔了呂布。
《三國演義》裡面說,陳宮離開曹操是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
不是,史實是曹操殺了邊讓、桓邵這些人陳宮看不下去,離開曹操,死心塌地地幫助呂布打曹操。
後來呂布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