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宿命 第二章 國戰(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盧世榮是個聰明人,雖然大多時候他有些利令智昏。
當謝枋得一說出從山東運貨的事情,他立刻知道自己該給對方些報酬了。
一年多來吃人家拿人家,連自己住的這所宅院和院子中的奴仆都是眼前這個道士半賣半送的,所以能利用手中權力還謝杭得一個人情,他很大方。
盧世榮有足夠的本錢大方,他知道謝枋得最需要什麼。
作為一個走私頭目,最怕的自然是戰亂阻塞商道,還有大元朝的厘卡。
偏偏這兩點都難不住盧世榮。
第一,他可以拍胸脯保證,忽必烈短時間不會南下,至少在這波炒賣房産的銀兩沒全部進入國庫之前,他籌集不起支撐三十萬大軍的銀子。
第二,大元朝的厘卡、稅吏都得聽他盧世榮的,謝枋得需要的路引、鹽引、稅引,可随時找盧府的管家拿。
如此爽快的态度倒讓謝枋得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千恩萬謝的話說了一大堆,臨走,還從腰間取出個嵌了翡翠的挂飾,不容推讓地塞到了盧世榮的手裡。
“這,謝道長,怎麼好意思又收你的禮物!”盧世榮捏着手裡的翡翠,謙讓道。
手指間溫潤的感覺告訴他,這是塊地道的緬翠,放到市面上沒一千塊南方銀元買不來。
“什麼叫破費,朋友有通财之誼麼!”疊山道士謝枋得佯做憤怒狀。
“好,好,通财之誼,通财之誼,我就祝道長點石成金了!”盧世榮連連答應着,冒雪把謝枋得送出了大門外。
千裡做官,隻為吃穿,雖然盧世榮有時候也懷疑謝枋得的手段為什麼這麼硬,但本能告訴他别在這件事情上較真。
有這個知趣的謝道長在,大家都有好處分。
一旦謝道長沒錢賺了,大家的财源也跟着完蛋。
謝枋得跳上自己的馬車,快速駛入漫漫長夜。
今天晚上從盧世榮處得到的情報很重要,他要盡快把消息和盧世榮給開的路引通過特殊渠道送到陳吊眼手上。
有了路引,從破虜軍手裡流出的兵器、铠甲就可以随着走私商人的車隊,源源不斷送到山東、河北各路義軍手上。
而各路義軍手中的糧食,也可以随着商隊源源不斷流向膠州灣,陳吊眼和杜浒的大本營。
外邊的雪很大,街道上幾乎沒有人走動。
巡夜的士兵也散了心思,不知道躲到哪座空宅子裡去避風。
疾馳的車輪下,積雪發出的咯吱聲不斷傳入謝枋得的耳朵,聽起來很有節奏感,隐隐帶着絲古道秋風的旋律。
“的、的、的……”一陣細碎的馬蹄聲在雪幕後傳來,打碎了夜的靜谧。
趕車的道士石雲一抖缰繩,立刻把馬車隐入了街道右邊的一個小胡同。
随後,他敏捷地跳下車轅,手裡拎着一把短铳蹲到了牆角處。
兩匹快馬掠過長街,快速向西奔去。
馬背上的武士提着氣死風燈,猩紅色披風在燈光照耀下被白雪映襯得格外鮮豔。
接着,又是兩騎,追着前邊兩騎的馬蹄印記跑遠。
長街盡頭傳來幾聲有氣無力的狗叫,犬吠聲熄後,一切聲音都嘎然而止。
“*!”石雲用衣服大襟擦了把手心處的冷汗,低聲罵道。
天天在狼窩中與禽獸打交道,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就足夠讓他半天喘不過氣來。
“過路的神仙,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不是跟你說過麼,忽必烈君臣沒那麼聰明!”不知道什麼時候,謝枋得己經站在了石雲身後,赤着雙手,氣定神閑地欣賞雪景。
忽必烈君臣的眼光還放在雙方直接交鋒的戰場上,他們對戰争的理解根本沒擴大到大都督府涉及的戰争這一步。
間諜戰、經濟戰、宣傳戰、人口争奪戰,都是遠遠超出蒙古人理解範圍的新戰場。
“我不是以防萬一麼!”石雲道士聳聳肩膀,将火铳插回羊絨大氅下。
“丞相大人吩咐過,要我無論如何也保護好你的安全!” 雪,紛紛揚揚灑下。
從塞外到江南,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天蒙蒙亮,河北西路抱犢寨,幾千名身披白衣的漢子借着雪色掩護,慢慢靠近一座高大巍峨的寨子。
天寒地凍,寨子中的守衛都鑽在敵樓内烤火,根本不知道危險己經悄悄地臨近。
“哥,中麼?五十多年了,可從來沒有人打過抱犢寨的主意!”一個披着白鬥篷,眉毛、胡子上全是霜的大漢不安地問。
抱犢寨位于太行山與河北平原交界處,四周懸崖絕壁,頂部平曠坦夷,有肥沃良田七百多畝,數年來像一把大鎖般鎖死了太行豪傑東進的出路。
百多年前,太行前輩在宗澤的号令下曾經拿下此寨作為抗擊金兵的基地,可那次朝廷嚷嚷的聲大,實際動作小。
很快起義軍就被完顔宗弼擊敗,不得不退入萬裡大山中。
此後嶽飛北伐,韓相北進,太行英雄一次次起兵響應,每次都被金兵擋在了抱犢寨之外。
大金朝廷也看出了此地的重要性,多次加固城牆、翻修敵樓,慢慢地将抱犢寨建成了一個總要的藏兵囤糧之所。
北元征服大金後,把抱犢寨當作一個重要據點來經營,太行山内一有風吹草動,朝廷大軍立刻向此地聚集。
“不中也得中,今年秋天絕收,拿不下寨子裡的存糧,老營中的婦孺就得活活餓死。
再說了,人家破虜軍從建康打到登州,一路上攻城拔寨,不是全憑得這家夥!”帶隊的瓢把子一瞪眼睛,低聲呵斥。
“讓老三帶人繞到天門下去,用繩子攀,如果火炮不頂事,拼着命不要,也得從淮陰侯祠下攀上山!” “唉!”挨了呵斥的白鬥篷答應一聲,貓着腰跑去傳達命令。
跟在瓢把子身後的幾個士兵從山窪子裡推出一個小車,扯下蒙在上面的白布,露出一個黑洞洞的炮口。
兩個身材相對矮小的南方人從另一輛小車上搬下火藥袋,看了看上面标示的數字,用剪刀剪開袋口,利落地将火藥添進了炮口。
“保護好破虜軍的弟兄!”大當家低聲命令。
數個北方漢子湊上前,用身體擋在炮手與山寨之間。
南方人裝好炮彈,調整好角度,伸了伸拇指,向大當家做了個準備就緒的守勢。
他們是破虜軍派往北方協助各路抗元英雄作戰的教導隊成員,這次應太行山北麓十四寨的總當家張一行的邀請,協助群豪攻打抱犢寨。
陳吊眼給他們的命令是,将北元能砸爛的地方全砸爛,讓忽必烈永遠也騰不出手來南下。
“老二、老三、老五、老八都就位沒有?”張一行側過頭,對着身邊的跟班問。
跟班的山賊拿起兩面彩旗,上上下下,笨拙地
當謝枋得一說出從山東運貨的事情,他立刻知道自己該給對方些報酬了。
一年多來吃人家拿人家,連自己住的這所宅院和院子中的奴仆都是眼前這個道士半賣半送的,所以能利用手中權力還謝杭得一個人情,他很大方。
盧世榮有足夠的本錢大方,他知道謝枋得最需要什麼。
作為一個走私頭目,最怕的自然是戰亂阻塞商道,還有大元朝的厘卡。
偏偏這兩點都難不住盧世榮。
第一,他可以拍胸脯保證,忽必烈短時間不會南下,至少在這波炒賣房産的銀兩沒全部進入國庫之前,他籌集不起支撐三十萬大軍的銀子。
第二,大元朝的厘卡、稅吏都得聽他盧世榮的,謝枋得需要的路引、鹽引、稅引,可随時找盧府的管家拿。
如此爽快的态度倒讓謝枋得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千恩萬謝的話說了一大堆,臨走,還從腰間取出個嵌了翡翠的挂飾,不容推讓地塞到了盧世榮的手裡。
“這,謝道長,怎麼好意思又收你的禮物!”盧世榮捏着手裡的翡翠,謙讓道。
手指間溫潤的感覺告訴他,這是塊地道的緬翠,放到市面上沒一千塊南方銀元買不來。
“什麼叫破費,朋友有通财之誼麼!”疊山道士謝枋得佯做憤怒狀。
“好,好,通财之誼,通财之誼,我就祝道長點石成金了!”盧世榮連連答應着,冒雪把謝枋得送出了大門外。
千裡做官,隻為吃穿,雖然盧世榮有時候也懷疑謝枋得的手段為什麼這麼硬,但本能告訴他别在這件事情上較真。
有這個知趣的謝道長在,大家都有好處分。
一旦謝道長沒錢賺了,大家的财源也跟着完蛋。
謝枋得跳上自己的馬車,快速駛入漫漫長夜。
今天晚上從盧世榮處得到的情報很重要,他要盡快把消息和盧世榮給開的路引通過特殊渠道送到陳吊眼手上。
有了路引,從破虜軍手裡流出的兵器、铠甲就可以随着走私商人的車隊,源源不斷送到山東、河北各路義軍手上。
而各路義軍手中的糧食,也可以随着商隊源源不斷流向膠州灣,陳吊眼和杜浒的大本營。
外邊的雪很大,街道上幾乎沒有人走動。
巡夜的士兵也散了心思,不知道躲到哪座空宅子裡去避風。
疾馳的車輪下,積雪發出的咯吱聲不斷傳入謝枋得的耳朵,聽起來很有節奏感,隐隐帶着絲古道秋風的旋律。
“的、的、的……”一陣細碎的馬蹄聲在雪幕後傳來,打碎了夜的靜谧。
趕車的道士石雲一抖缰繩,立刻把馬車隐入了街道右邊的一個小胡同。
随後,他敏捷地跳下車轅,手裡拎着一把短铳蹲到了牆角處。
兩匹快馬掠過長街,快速向西奔去。
馬背上的武士提着氣死風燈,猩紅色披風在燈光照耀下被白雪映襯得格外鮮豔。
接着,又是兩騎,追着前邊兩騎的馬蹄印記跑遠。
長街盡頭傳來幾聲有氣無力的狗叫,犬吠聲熄後,一切聲音都嘎然而止。
“*!”石雲用衣服大襟擦了把手心處的冷汗,低聲罵道。
天天在狼窩中與禽獸打交道,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就足夠讓他半天喘不過氣來。
“過路的神仙,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不是跟你說過麼,忽必烈君臣沒那麼聰明!”不知道什麼時候,謝枋得己經站在了石雲身後,赤着雙手,氣定神閑地欣賞雪景。
忽必烈君臣的眼光還放在雙方直接交鋒的戰場上,他們對戰争的理解根本沒擴大到大都督府涉及的戰争這一步。
間諜戰、經濟戰、宣傳戰、人口争奪戰,都是遠遠超出蒙古人理解範圍的新戰場。
“我不是以防萬一麼!”石雲道士聳聳肩膀,将火铳插回羊絨大氅下。
“丞相大人吩咐過,要我無論如何也保護好你的安全!” 雪,紛紛揚揚灑下。
從塞外到江南,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天蒙蒙亮,河北西路抱犢寨,幾千名身披白衣的漢子借着雪色掩護,慢慢靠近一座高大巍峨的寨子。
天寒地凍,寨子中的守衛都鑽在敵樓内烤火,根本不知道危險己經悄悄地臨近。
“哥,中麼?五十多年了,可從來沒有人打過抱犢寨的主意!”一個披着白鬥篷,眉毛、胡子上全是霜的大漢不安地問。
抱犢寨位于太行山與河北平原交界處,四周懸崖絕壁,頂部平曠坦夷,有肥沃良田七百多畝,數年來像一把大鎖般鎖死了太行豪傑東進的出路。
百多年前,太行前輩在宗澤的号令下曾經拿下此寨作為抗擊金兵的基地,可那次朝廷嚷嚷的聲大,實際動作小。
很快起義軍就被完顔宗弼擊敗,不得不退入萬裡大山中。
此後嶽飛北伐,韓相北進,太行英雄一次次起兵響應,每次都被金兵擋在了抱犢寨之外。
大金朝廷也看出了此地的重要性,多次加固城牆、翻修敵樓,慢慢地将抱犢寨建成了一個總要的藏兵囤糧之所。
北元征服大金後,把抱犢寨當作一個重要據點來經營,太行山内一有風吹草動,朝廷大軍立刻向此地聚集。
“不中也得中,今年秋天絕收,拿不下寨子裡的存糧,老營中的婦孺就得活活餓死。
再說了,人家破虜軍從建康打到登州,一路上攻城拔寨,不是全憑得這家夥!”帶隊的瓢把子一瞪眼睛,低聲呵斥。
“讓老三帶人繞到天門下去,用繩子攀,如果火炮不頂事,拼着命不要,也得從淮陰侯祠下攀上山!” “唉!”挨了呵斥的白鬥篷答應一聲,貓着腰跑去傳達命令。
跟在瓢把子身後的幾個士兵從山窪子裡推出一個小車,扯下蒙在上面的白布,露出一個黑洞洞的炮口。
兩個身材相對矮小的南方人從另一輛小車上搬下火藥袋,看了看上面标示的數字,用剪刀剪開袋口,利落地将火藥添進了炮口。
“保護好破虜軍的弟兄!”大當家低聲命令。
數個北方漢子湊上前,用身體擋在炮手與山寨之間。
南方人裝好炮彈,調整好角度,伸了伸拇指,向大當家做了個準備就緒的守勢。
他們是破虜軍派往北方協助各路抗元英雄作戰的教導隊成員,這次應太行山北麓十四寨的總當家張一行的邀請,協助群豪攻打抱犢寨。
陳吊眼給他們的命令是,将北元能砸爛的地方全砸爛,讓忽必烈永遠也騰不出手來南下。
“老二、老三、老五、老八都就位沒有?”張一行側過頭,對着身邊的跟班問。
跟班的山賊拿起兩面彩旗,上上下下,笨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