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宿命 第一章 輪回(六)
關燈
小
中
大
為了安全起見,忽必烈的禦辇距離炮兵非常遠。
所以黎貴達接到命令後,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趕了過來。
一路上看到的情景讓他感覺如在夢裡,大隊的士兵穿着蒙古式布袍,頂着圓帽,嘴裡卻用漢語哼唱着北方民歌。
大隊的戰俘衣衫褴褛,被繩索串成一串,眼神中散發出來的卻是蒙古牧人特有的孤獨。
他在距離禦辇二十步左右的地方下了馬,解下自己的佩刀交給侍衛,經過怯薛們的通報後,爬上了忽必烈的馬車。
大車上的布置很奢華,也很舒适。
對于年齡己經快到七十歲的老人來說,這點享受并不為過。
更何況忽必烈剛剛在遼東打了一個大勝仗,正是該輕松一下好好品味勝利喜悅的時候。
“黎将軍,過來坐!朕賜你的那幾個女奴伺候得周到麼,你的管家奴才可稱職?”忽必烈看見黎貴達,很熱情地問道。
黎貴達很明顯地楞了一下,這種客氣的态度他可不習慣。
在他的設想中,一國之君不是山大王,正式召見臣子時,根本不應該關心臣子的家事。
但他很快醒悟過來這是蒙古人的傳統,忽必烈能這麼問是對自己青眼有加,并沒有什麼讓自己難堪的意思。
怯薛完澤的臉上帶出了幾分譏笑,黎貴達的表情他全看在眼裡。
蒙古人裡的漢族高官就如白羊群内混進了黑羊般不倫不類,雙方從語言、風俗習慣和文化上都很難融合到一處。
“臣,奴,奴婢謝陛下挂念,那些奴才都本分。
臣被他們伺候得很好!”黎貴達用世界上最純潔的眼睛翻了完澤一下,低聲答道。
來到北方這麼久了,他依然不習慣像葉李等人那樣用奴婢來自稱。
每次回答忽必烈的話時,不知不覺間就會磕絆一下。
“你坐好吧,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必自稱奴婢。
如果你心裡站着,想必自稱奴婢也跪不下去!”忽必烈擺擺手,大度地說道。
“奴,臣,臣不敢!”黎貴選感激地磕了個頭,然後坐直了身子。
老實說,忽必烈是他見過最英明的君主,睿智、大度、賞罰分明。
雖然眼下自己還是個三等漢人,帳篷裡卻有四名純正的蒙古族女奴。
忽必烈賜予的領地上,管家、牧奴也都是位居一等的蒙古人。
但黎貴達依舊覺得自己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他做不到先前投靠忽必烈的大懦、名士那樣奴顔婢膝,也無法讓自己如蒙古兒郎一樣自信。
短短幾年的破虜軍生涯在他精神上打下了無法磨滅的烙印。
雖然在軍中時總覺得受到壓抑、委屈,可離開了福建後,他卻發現那段日子是自己平生中最輕松的時光。
“卿不辭辛苦為朕趕造野戰火炮。
朕能這麼快蕩平反賊,卿居功緻偉。
若朕麾下能多有幾個卿般英豪,天下又有何處不可去得!”忽必烈也感覺到了氣氛地尴尬,略一沉吟,立刻明白了其中緣由,換了些斯文的說辭勉勵道。
“臣無德無能,蒙陛下賞識,一直無以為報”黎貴達謙虛地回答,這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君前問對套路。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種載于史冊上的君臣問對方式,依然讓他覺得心裡膩膩的,仿佛塗了了層牛油般難受。
“所以常恐辜負聖恩,益增臣罪。
奉旨督造火炮以來,最心任事,不避艱難。
托萬歲洪福,同僚協力,終有些許小成。
若陛下不嫌臣粗鄙,願永督百工,效力如犬馬!” “百工坊本來就該歸你管,這次回京後,工部侍郎一職也由你承擔!”忽必烈酎着性子把黎貴達的套路話聽完,點點頭,說道。
他本來想賞黎貴達一個工部尚書的職位,蒙古人對開河、築城、修路、架橋的事情都不熟悉,所以工部尚書這個位置大夥也不稀罕。
聽了黎貴選謙虛的話,又想起了大懦許衡說的“馭下之道”,話到嘴邊的時候又把準備給黎貴達的官職降了一級,剩下的一級留在他将來立了新功後再做打算。
“奴,臣謝陛下隆恩!”黎貴達頓首稱謝。
低下頭的刹那,眼神裡露出些許失望。
“如果當日果斷突圍,恐怕在南方的職位不低于此了吧。
如今大宋疆土慢慢恢複……”這種想法讓他愈發覺得身上的蒙古袍别扭,遠不及破虜軍制式铠甲穿得舒服。
“不用謝,這是你自己拼出來的!”忽必烈笑着說道。
盡管自幼受到懦學熏陶,蒙古人打江山分紅利的思維方式還深深影響着他,以至于每次在他封賞大臣時,不知不覺間就回歸傳統習慣。
他揮手叫過近侍,命人記錄皇帝聖旨,給黎貴達的牧奴再增加五十戶,又在遼東新征服的土地上劃出一小塊草場作為養身地賜給了黎貴達。
待黎貴達感激的語無倫次後,方才指着桌案上的諜報問道:“有幾分南方來的情報,朕甚覺得奇怪,你來說說,這文天祥到底玩得哪般花樣?” 文天祥?黎貴達聽到這個名字後眼神頓時一亮。
他一直認為自己混到今天這個不人不鬼的境地全賴文天祥所賜,那種又妒、又恨還帶着幾分佩服的感覺讓他每聽說與文天祥有關的事情,心情就難以平靜。
所以黎貴達接到命令後,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趕了過來。
一路上看到的情景讓他感覺如在夢裡,大隊的士兵穿着蒙古式布袍,頂着圓帽,嘴裡卻用漢語哼唱着北方民歌。
大隊的戰俘衣衫褴褛,被繩索串成一串,眼神中散發出來的卻是蒙古牧人特有的孤獨。
他在距離禦辇二十步左右的地方下了馬,解下自己的佩刀交給侍衛,經過怯薛們的通報後,爬上了忽必烈的馬車。
大車上的布置很奢華,也很舒适。
對于年齡己經快到七十歲的老人來說,這點享受并不為過。
更何況忽必烈剛剛在遼東打了一個大勝仗,正是該輕松一下好好品味勝利喜悅的時候。
“黎将軍,過來坐!朕賜你的那幾個女奴伺候得周到麼,你的管家奴才可稱職?”忽必烈看見黎貴達,很熱情地問道。
黎貴達很明顯地楞了一下,這種客氣的态度他可不習慣。
在他的設想中,一國之君不是山大王,正式召見臣子時,根本不應該關心臣子的家事。
但他很快醒悟過來這是蒙古人的傳統,忽必烈能這麼問是對自己青眼有加,并沒有什麼讓自己難堪的意思。
怯薛完澤的臉上帶出了幾分譏笑,黎貴達的表情他全看在眼裡。
蒙古人裡的漢族高官就如白羊群内混進了黑羊般不倫不類,雙方從語言、風俗習慣和文化上都很難融合到一處。
“臣,奴,奴婢謝陛下挂念,那些奴才都本分。
臣被他們伺候得很好!”黎貴達用世界上最純潔的眼睛翻了完澤一下,低聲答道。
來到北方這麼久了,他依然不習慣像葉李等人那樣用奴婢來自稱。
每次回答忽必烈的話時,不知不覺間就會磕絆一下。
“你坐好吧,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必自稱奴婢。
如果你心裡站着,想必自稱奴婢也跪不下去!”忽必烈擺擺手,大度地說道。
“奴,臣,臣不敢!”黎貴選感激地磕了個頭,然後坐直了身子。
老實說,忽必烈是他見過最英明的君主,睿智、大度、賞罰分明。
雖然眼下自己還是個三等漢人,帳篷裡卻有四名純正的蒙古族女奴。
忽必烈賜予的領地上,管家、牧奴也都是位居一等的蒙古人。
但黎貴達依舊覺得自己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他做不到先前投靠忽必烈的大懦、名士那樣奴顔婢膝,也無法讓自己如蒙古兒郎一樣自信。
短短幾年的破虜軍生涯在他精神上打下了無法磨滅的烙印。
雖然在軍中時總覺得受到壓抑、委屈,可離開了福建後,他卻發現那段日子是自己平生中最輕松的時光。
“卿不辭辛苦為朕趕造野戰火炮。
朕能這麼快蕩平反賊,卿居功緻偉。
若朕麾下能多有幾個卿般英豪,天下又有何處不可去得!”忽必烈也感覺到了氣氛地尴尬,略一沉吟,立刻明白了其中緣由,換了些斯文的說辭勉勵道。
“臣無德無能,蒙陛下賞識,一直無以為報”黎貴達謙虛地回答,這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君前問對套路。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種載于史冊上的君臣問對方式,依然讓他覺得心裡膩膩的,仿佛塗了了層牛油般難受。
“所以常恐辜負聖恩,益增臣罪。
奉旨督造火炮以來,最心任事,不避艱難。
托萬歲洪福,同僚協力,終有些許小成。
若陛下不嫌臣粗鄙,願永督百工,效力如犬馬!” “百工坊本來就該歸你管,這次回京後,工部侍郎一職也由你承擔!”忽必烈酎着性子把黎貴達的套路話聽完,點點頭,說道。
他本來想賞黎貴達一個工部尚書的職位,蒙古人對開河、築城、修路、架橋的事情都不熟悉,所以工部尚書這個位置大夥也不稀罕。
聽了黎貴選謙虛的話,又想起了大懦許衡說的“馭下之道”,話到嘴邊的時候又把準備給黎貴達的官職降了一級,剩下的一級留在他将來立了新功後再做打算。
“奴,臣謝陛下隆恩!”黎貴達頓首稱謝。
低下頭的刹那,眼神裡露出些許失望。
“如果當日果斷突圍,恐怕在南方的職位不低于此了吧。
如今大宋疆土慢慢恢複……”這種想法讓他愈發覺得身上的蒙古袍别扭,遠不及破虜軍制式铠甲穿得舒服。
“不用謝,這是你自己拼出來的!”忽必烈笑着說道。
盡管自幼受到懦學熏陶,蒙古人打江山分紅利的思維方式還深深影響着他,以至于每次在他封賞大臣時,不知不覺間就回歸傳統習慣。
他揮手叫過近侍,命人記錄皇帝聖旨,給黎貴達的牧奴再增加五十戶,又在遼東新征服的土地上劃出一小塊草場作為養身地賜給了黎貴達。
待黎貴達感激的語無倫次後,方才指着桌案上的諜報問道:“有幾分南方來的情報,朕甚覺得奇怪,你來說說,這文天祥到底玩得哪般花樣?” 文天祥?黎貴達聽到這個名字後眼神頓時一亮。
他一直認為自己混到今天這個不人不鬼的境地全賴文天祥所賜,那種又妒、又恨還帶着幾分佩服的感覺讓他每聽說與文天祥有關的事情,心情就難以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