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逐鹿 第五章 風暴(九)
關燈
小
中
大
看衆人茫然不解的樣子,陳宜中繼續侃侃而談,“第三,陛下複位後,立刻以皇命招撫三軍。
文賊己死,大敵當前,破虜軍将士應該分得清楚國事與私恩孰輕孰重。
此外,我等将邵武、福州等地火器盡行取出,重整一支兵馬,也不是什麼難事!” “可朝政一亂,誰能抵擋住伯顔呢?”依然有人對陳宜中的計劃表示懷疑。
雖然大夥都看不起武将,都自認能運籌帷握,決勝千裡。
但蒙古人這些年在衆人心中留下的陰影一直難以散去,通過一系列磨難,很大一部分文人早己對軍事有了一點認識,不敢再苟同随便拉起一支隊伍即可成軍的說法。
“這就應在第四點上,伯顔修書給我等,意欲講和,卻未曾報于忽必烈知曉。
即便事後他想反悔,我等将此信公之與衆,難道忽必烈不會忌其專權麼?北元君臣離心,而我等除去文賊後,君臣一體,衆志成城,憑借江西群山之險,海上戰艦之利,不用文賊之人,亦能守得住半壁江山l” “守住江山後又如何?文相與北元交戰之時我等除了他,雖然是為了捍衛皇家顔面,但無知百姓必然罵我等是秦桧,倒頭來,反而成就了文賊的英名!”卓可見陳宜中漸漸說服了衆人,再次大聲抗議。
“子敬,你太心急了。
文賊所謂的北伐,隻派了陳吊眼一支孤軍出馬,顯然是個敷衍世人的幌子。
依陳某之見,我等根本不需要北伐,即可戰勝大元!”陳宜中停住腳步,自信的答道。
刹那間,有股燈光照在他激動的面孔上,顯得他容光煥發。
“我華夏不怕蠶食,就怕鲸吞。
當年真宗與契丹議和,衆人皆低毀其懦弱。
百年之後,契丹自潰。
高宗與女真議和,百姓痛其志短。
結果女真不足百年而敗,我江南卻一日比一日富庶。
若此時能保住半壁江山與蒙元議和,恐怕ft虜得了一時好處,亦難熬過百年。
百年之後,我華夏養足精銳,一戰而收複故土。
而鞑虜……” 曆史上的事實都證明,胡人崛起快速,崩潰也突然。
守住半壁江山,養精蓄銳這個策略對于家業此時俱在泉州的文人們很有誘惑力。
如果有一個辦法既能保證皇帝重新親政,鏟除新政帶來的亂像,又能恢複士大夫們昔日的特權,還能進一步保住半壁江山,大夥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看這事有可行之處!”有人又開始小聲議論起來,反複盤算厲害得失二發現對自己 幾乎沒什麼風險。
“垂相是不是把此事想得太簡單!”有人依然出言反駁,但響應者己經寥寥無幾。
“不是簡單不簡單,而是錯過這個機會,我等再無除奸之可能!”陳宜中接過話頭,激憤地回答,“此刻文賊與ft子交戰,雖有可勝之機。
但他擊敗了鞋子,重建的也隻是一個沒有君臣綱常的大宋。
我華夏千載古國,延續全賴綱常。
無綱常之華夏,與蠻夷之邦何異? 夷狄知道了綱常即不為夷狄,華夏失去綱常則不再為華夏。
在陳宜中這些“理學大家” 眼裡,敵我之分别就是這麼簡單。
至于夷狄打着綱常幌子犯下那些罪孽,他看不見,也不願意睜開眼去看。
“是啊,借拯救華夏之名,卻行擾亂綱常之實。
我等身為聖人門下,豈能視禮義淪喪而無動于衷!”在衆口一詞的議論中,房間内的氣氛逐漸走向。
陳宜中看準時機揮了揮手,幾個一身戎裝的侍衛閃出來,不聲不響地堵住了客廳大門。
“諸位,我等奉皇命讨賊,生死懸于一線。
為了以防萬一……”陳宜中猛然站直了身軀,厲聲道。
等候多時的陳府管家立刻送上了筆墨,陳宜中信手揮毫,上面第一個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侍衛端着筆墨走到卓可面前,卓可楞了一下,他沒想到陳宜中會玩這一手。
有心拒絕,眼角的餘光卻看到了守候在門口的侍衛,顫抖着抓起毛筆,将自己的姓名寫在了陳宜中的名字之後。
“投名狀”陸續傳了下去,有人毫不猶豫的簽名,有人做勢欲走,被侍衛們的刀尖逼着,不得不提起了筆。
有人署完名後興高采烈,雙眼放光。
有人署完名後卻搖頭苦笑,不置一詞。
陳宜中盯着大夥都将名字署好後,拿回了那張可以讓大夥丢掉身家性命的薄紙,用嘴小心吹幹上面的殘墨,然後低聲說道:“陳某亦知道此舉無亦于一場豪賭,但勢己緻此,難道我等還有退路不成?” +垂相,你,晦……”吏部侍郎卓可搖頭,發出一聲長歎。
很快,他的歎息被淹沒在近于瘋狂的誓言當中。
“賭了,大不了搭上身家性命。
我等受萬歲之恩,本應粉身碎骨以報!” “賭!輸赢自有天定l” 賭場無大小,一張長台面前,輸赢皆有可能。
不管雙方實力多麼懸殊,弱勢的一方,總有一舉扭轉乾坤的機會,這,就是無數人沉迷于賭局原因。
“大、大、大,奶奶的,真晦氣!”在距離陳府隔着三條街的一座賭場内,突然賺了錢的爆發戶們和心存爆發幻想的工人、苦力們擠在一處,大呼小叫地喊着下一次般子的點色。
大,大,大!”一個衣衫上滿是破洞的賭客揮舞着手臂,在人群中聲嘶力竭地高呼。
“小,小,肯定是他奶奶的小!”不遠處,幾個市井無賴啞着嗓子跟衆人唱對台。
青筋、冷汗、血絲,各色表情出現在賭徒們的臉上。
般盅猛然掀開,有人得意地狂叫,有人哭天搶地。
有人賠光了家底,被擠出圈子外。
空出的地方立刻被其他賭客填補,所有人瘋瘋巅巅,樂此不疲。
“這幫賭棍,真的什麼都敢賭啊!”二樓雅座内,小太監樂清揚不屑地說道。
他坐在一張寬大的太師椅上,臉上在陳家刻意表現出來的貪婪愚蠢之色盡去,代之的是一幅别人從未看見過的冷俊與威嚴。
“人
文賊己死,大敵當前,破虜軍将士應該分得清楚國事與私恩孰輕孰重。
此外,我等将邵武、福州等地火器盡行取出,重整一支兵馬,也不是什麼難事!” “可朝政一亂,誰能抵擋住伯顔呢?”依然有人對陳宜中的計劃表示懷疑。
雖然大夥都看不起武将,都自認能運籌帷握,決勝千裡。
但蒙古人這些年在衆人心中留下的陰影一直難以散去,通過一系列磨難,很大一部分文人早己對軍事有了一點認識,不敢再苟同随便拉起一支隊伍即可成軍的說法。
“這就應在第四點上,伯顔修書給我等,意欲講和,卻未曾報于忽必烈知曉。
即便事後他想反悔,我等将此信公之與衆,難道忽必烈不會忌其專權麼?北元君臣離心,而我等除去文賊後,君臣一體,衆志成城,憑借江西群山之險,海上戰艦之利,不用文賊之人,亦能守得住半壁江山l” “守住江山後又如何?文相與北元交戰之時我等除了他,雖然是為了捍衛皇家顔面,但無知百姓必然罵我等是秦桧,倒頭來,反而成就了文賊的英名!”卓可見陳宜中漸漸說服了衆人,再次大聲抗議。
“子敬,你太心急了。
文賊所謂的北伐,隻派了陳吊眼一支孤軍出馬,顯然是個敷衍世人的幌子。
依陳某之見,我等根本不需要北伐,即可戰勝大元!”陳宜中停住腳步,自信的答道。
刹那間,有股燈光照在他激動的面孔上,顯得他容光煥發。
“我華夏不怕蠶食,就怕鲸吞。
當年真宗與契丹議和,衆人皆低毀其懦弱。
百年之後,契丹自潰。
高宗與女真議和,百姓痛其志短。
結果女真不足百年而敗,我江南卻一日比一日富庶。
若此時能保住半壁江山與蒙元議和,恐怕ft虜得了一時好處,亦難熬過百年。
百年之後,我華夏養足精銳,一戰而收複故土。
而鞑虜……” 曆史上的事實都證明,胡人崛起快速,崩潰也突然。
守住半壁江山,養精蓄銳這個策略對于家業此時俱在泉州的文人們很有誘惑力。
如果有一個辦法既能保證皇帝重新親政,鏟除新政帶來的亂像,又能恢複士大夫們昔日的特權,還能進一步保住半壁江山,大夥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看這事有可行之處!”有人又開始小聲議論起來,反複盤算厲害得失二發現對自己 幾乎沒什麼風險。
“垂相是不是把此事想得太簡單!”有人依然出言反駁,但響應者己經寥寥無幾。
“不是簡單不簡單,而是錯過這個機會,我等再無除奸之可能!”陳宜中接過話頭,激憤地回答,“此刻文賊與ft子交戰,雖有可勝之機。
但他擊敗了鞋子,重建的也隻是一個沒有君臣綱常的大宋。
我華夏千載古國,延續全賴綱常。
無綱常之華夏,與蠻夷之邦何異? 夷狄知道了綱常即不為夷狄,華夏失去綱常則不再為華夏。
在陳宜中這些“理學大家” 眼裡,敵我之分别就是這麼簡單。
至于夷狄打着綱常幌子犯下那些罪孽,他看不見,也不願意睜開眼去看。
“是啊,借拯救華夏之名,卻行擾亂綱常之實。
我等身為聖人門下,豈能視禮義淪喪而無動于衷!”在衆口一詞的議論中,房間内的氣氛逐漸走向。
陳宜中看準時機揮了揮手,幾個一身戎裝的侍衛閃出來,不聲不響地堵住了客廳大門。
“諸位,我等奉皇命讨賊,生死懸于一線。
為了以防萬一……”陳宜中猛然站直了身軀,厲聲道。
等候多時的陳府管家立刻送上了筆墨,陳宜中信手揮毫,上面第一個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侍衛端着筆墨走到卓可面前,卓可楞了一下,他沒想到陳宜中會玩這一手。
有心拒絕,眼角的餘光卻看到了守候在門口的侍衛,顫抖着抓起毛筆,将自己的姓名寫在了陳宜中的名字之後。
“投名狀”陸續傳了下去,有人毫不猶豫的簽名,有人做勢欲走,被侍衛們的刀尖逼着,不得不提起了筆。
有人署完名後興高采烈,雙眼放光。
有人署完名後卻搖頭苦笑,不置一詞。
陳宜中盯着大夥都将名字署好後,拿回了那張可以讓大夥丢掉身家性命的薄紙,用嘴小心吹幹上面的殘墨,然後低聲說道:“陳某亦知道此舉無亦于一場豪賭,但勢己緻此,難道我等還有退路不成?” +垂相,你,晦……”吏部侍郎卓可搖頭,發出一聲長歎。
很快,他的歎息被淹沒在近于瘋狂的誓言當中。
“賭了,大不了搭上身家性命。
我等受萬歲之恩,本應粉身碎骨以報!” “賭!輸赢自有天定l” 賭場無大小,一張長台面前,輸赢皆有可能。
不管雙方實力多麼懸殊,弱勢的一方,總有一舉扭轉乾坤的機會,這,就是無數人沉迷于賭局原因。
“大、大、大,奶奶的,真晦氣!”在距離陳府隔着三條街的一座賭場内,突然賺了錢的爆發戶們和心存爆發幻想的工人、苦力們擠在一處,大呼小叫地喊着下一次般子的點色。
大,大,大!”一個衣衫上滿是破洞的賭客揮舞着手臂,在人群中聲嘶力竭地高呼。
“小,小,肯定是他奶奶的小!”不遠處,幾個市井無賴啞着嗓子跟衆人唱對台。
青筋、冷汗、血絲,各色表情出現在賭徒們的臉上。
般盅猛然掀開,有人得意地狂叫,有人哭天搶地。
有人賠光了家底,被擠出圈子外。
空出的地方立刻被其他賭客填補,所有人瘋瘋巅巅,樂此不疲。
“這幫賭棍,真的什麼都敢賭啊!”二樓雅座内,小太監樂清揚不屑地說道。
他坐在一張寬大的太師椅上,臉上在陳家刻意表現出來的貪婪愚蠢之色盡去,代之的是一幅别人從未看見過的冷俊與威嚴。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