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餘晖 第二章 輕車(一)

關燈
後又派人賄賂陳吊眼麾下的悍将王七兒,分化瓦解敵軍,死守福州兩個多月,導緻張士傑光複福州的計劃完全崩潰。

     事後有人向大元皇帝告發王積翁通敵之罪,都被王積翁已保護治下百姓不受盜匪殘害而敷衍了過去。

    忽必烈不但沒有責怪,而且因守城之功,給他加官進爵。

     但這次,他卻被建陽關手将張元給騙了,騙得灰頭土臉。

     建陽關距離建陽城五十裡,夾在黃石山與七台山之間,是從建甯到邵武的交通要道。

    關口不高,城牆也不厚實。

    王積翁帶着兩萬人們洶洶撲來,本打算将此關一蕩而平。

    誰料到,大軍沒等到關下,守将張元卻派了心腹過來聯絡投誠。

     “某是黃公舊部,黃公死國難,張某不得已投敵,虛與委蛇,時刻思報故主之恩。

    聞将軍來,當倒履相迎……”,張元在信上的話說得懇切,并且答應,等安撫好了守關的将士,拿下了破虜軍派來的主将朱平就獻關。

    隻是請王積翁寬限幾日,不要急于攻擊,免得逼急了,讓守軍生出同仇敵忾之心。

    王積翁心想反正在頁特密實的軍隊沒殺散文天祥主力之前不着急入邵武,抱着試試看的态度答應了張元的請求。

     這一等,就是五天,五天來,隻見城上人影閃動,卻再沒一個人下來聯絡。

     王積翁怕頁特密實一個人獨占了克複邵武之功,派了得力部下去催。

    張元又親筆寫了書信,告訴王積翁頁特密實被阻擋在邵武境外,至今還沒到建甯。

    讓王積翁再忍耐幾天,等建陽關背後的光澤城守軍前去支援建甯,他肯定開城迎降。

     就這樣又拖了三日整,王積翁按耐不住,再次催降。

    誰知城頭上的守将張元卻千呼萬喚始出來,出來後,除了道歉,就是賠禮,就是不提一個降字。

    氣得王積翁揮師來攻,結果關上床子弩,硬弩齊發,箭如雨下,硬生生将王積翁部壓了下去。

     激戰一天一夜後,守将張元笑嘻嘻站到城牆上,扶着箭垛,勸王積翁收兵回福州。

    告訴他頁特密實已經被破虜軍圍困在江源了,無糧無援,馬上就要覆滅。

    如果王積翁此時還不回頭,等文丞相收拾掉頁特密實,回過頭來,兩萬福州新附軍,一個也回不得。

     “你,無恥”,王積翁在弓箭射程外,對着建陽關,遙遙地罵。

     “末将再無恥,手段怎及王大人,朝廷委你南劍州一地,你将南劍和福安兩州送了鞑子。

    張某受文丞相之命守建陽關,不敢學習老大人獻城求榮。

    至于扯謊騙人,乃是老大人嫡傳秘笈,張某也不過是見樣學樣而已”。

     一席話,羞得王積翁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整頓人馬拼命來攻,關上的滾木擂石,弩箭熱油,就像用不完一般,換着花樣打下。

    原來這七、八日,張元躲在關後,沒幹别的,終日籌備守關物資去也。

     王積翁無奈,隻好命令将士輪番上陣,硬攻建陽關。

    一面派了人,催促南劍州的李英火速按計劃從邵武溪插向邵武,無論張元所說頁特密實部被圍消息是否屬實,都必須到荊棘嶺與蒙古軍會師。

    誰知傳令将官離開大營後,卻了無音訊,不知被李英留下了,還是被盜賊害死在路上。

     凄涼的畫角在山間回響,第十二日,破虜軍第五标二營營正張元,強撐着身軀坐起來,在牆垛後的青磚上又添上了一筆。

     主将朱平已經被調走了,五天前,荊棘嶺告急,各線人馬都被調動,向主力方向靠攏。

    留給他的士兵,隻有原來的一半。

     文天祥命令他再守建陽關四天,然後帶隊撤向邵武,與那裡的守将一起,組成第二道防線,穩住破虜軍後路。

    但是張元不打算撤。

     他不是糊塗蟲,看得出周圍那些原破虜軍将領目光裡的歧視。

    而證明自己的唯一辦法,就是不讓王積翁的人馬踏入邵武一步。

     建陽關内和建陽關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關外是層層疊疊的營帳,還有漫天旌旗,目光盡處,是被戰火焚燒過的村鎮。

    而關内,一片片油菜花染得群山盡黃,山間溪畔巴掌大的平地上,稻子在茁壯成長。

    每天都有舍不得家園的農夫從山中隐藏處偷跑下來,拔拔草,放放水,耕耘着希望。

     有個别膽子出奇大的,還會趁兩軍交戰的間隙,偷偷地把熱食送上關頭,把平時舍不得吃的雞蛋煮了,硬塞到士兵手裡。

    隻要關頭上的破虜軍戰旗還在着,附近就有人不願意走。

     也許,這就是文大人口中所說,堅守的文明吧。

    張元搖搖晃晃的站起來,趔趄着,巡視關口,催促疲憊不堪的士兵們将弩箭裝好,将僅剩的幾枚手雷放到随手可即處。

     關下的戰鼓又響起來了,王積翁麾下的新附軍馬上會進行下一次進攻。

    瞪着麻木的眼神,挺着麻木的身軀,走向死亡之路。

     當年,張元曾經是他們中間的一員,此刻,他身心中,卻充滿了驕傲。

     一騎輕塵,從邵武匆匆趕來。

    文大人麾下,聯絡戰況的信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