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餘晖 第一章 廟算(三)

關燈
“如今大夥心裡包容不下他們兩個,就等于把大宋境内四十萬新附軍和上千員戰将拱手讓給了鞑子。

    咱們的心胸有多寬,今後大宋的疆域就會有多寬。

    我不多說,夫子,你親自去把李興和張元請來,他們是破虜軍将領,咱們必須聽聽他們的建議”! “是”,陳龍複答應一聲,快步走出了帥殿。

    相處這麼多年,他今天終于發現了文天祥威嚴的一面。

    而這份威嚴中,分明帶着包容天下的雄心和期望。

     “大家聚過來看,邵武四面環山,唯獨西南的山勢相對平緩。

    鞑子擅長騎兵奔襲,我軍擅長山地作戰,各有個的長處”,文天祥揮揮手,把衆将叫到沙盤旁,開始分析局勢。

    目前軍隊中的症結,還需要通過戰鬥來解決。

    無論原來百丈嶺上下來的老弟兄,還是邵武之戰後從新附軍當中接納來的新鮮血液,隻有一同經曆過戰火洗禮,才能真正的融合在一處。

    “頁特密實麾下的蒙古軍和新附軍人數雖然多,卻無法捏在一整塊。

    頁特密實本人也看不上那些新附軍,我們剛好在這上面動手,如果能成功的把新附軍和蒙古軍本隊分開…….” 文天祥猛地一揮手,做了個下切的動作……,他要讓蒙古人知道,當一個民族覺醒時,再想奴役他,必須付出多大代價。

     “嗚-嗚-嗚”,悠長的号角聲萦繞在邵武城頭。

    聽到集合号響,駐紮在城中各處的士兵迅速集結,原破虜軍,新附軍,交錯着跑在一起,士兵,軍官,身上穿着相同的服色,煙塵裡,再分不清楚他們彼此的差别。

     樹葉的間隙透射下稀疏的日光,照在用鍋灰塗黑了臉的李興身上。

    此時若不是有人刻意地觀察,哪怕将臉湊到他身前,也很難發現巧妙地扭曲着身軀将自己“塞”在石縫之中的他,更何況他身上還披着一層蓑衣,蓑衣上面尤鋪着新鏟下來的草皮,一隻夜間玩耍夠了的黃蝶,靜靜地停在他頭上那用藤草編織的隐蔽物上,與那枝堅強生長的小黃花一起,構成一幅甯靜的畫面。

     不遠處的草尖突然動了動,小黃蝶受驚,拍打着翅膀快速飛入了油菜地裡。

    一大群各色鳥兒驚惶的尖叫着,呼啦啦飛入半空,投向山後。

    還沒等鳥翅扇風吹落的花雨散盡,數到鐵騎呼嘯而來。

     砰,砰,砰砰,前方的斥候過後,大隊人馬踏着李興心跳的節奏,出現在山邊小路上。

    前方是探路的新附軍,中間是蒙古軍鐵騎,後邊,還是新附軍。

    迤逦望不到邊際。

    刀尖上的寒光,照亮沒有生命色彩的雙眼。

     蹄聲起起落落,蒙漢聯軍卷着一路的煙塵,已然過了山下,李興把手中銅鏡調了個角度向對面的山頭晃動了幾下。

     幾個新附軍小卒看到山間有陽光異樣的閃了閃,剛回過頭去看,背上立刻挨了一馬鞭。

    “找死啊你,東張西望什麼,今晚趕不到甯化,誰也甭想吃晚飯”。

    跟在人群後邊的百夫長狐假虎威的罵道。

     小卒子嘟囔了幾聲,灰頭土臉繼續趕路。

    直覺告訴他,剛才看到的絕對不是草尖露水映出的幻象,可人微言輕,作為給蒙古軍喂馬鋪床的小卒子,誰會有耐心理會他的感覺呢? 就連一直全神貫注地盯着看的李興自己,也無法發現對面山頭茂盛的樹林裡,那顆不起眼的消息樹是否有被放倒,但他知道自己這次行動的副手王老實一定能看見,因為王老實手裡有文大人按天書裡的教導,弄出來神奇的法寶——千裡眼。

     這個阻擊敵軍的将令是李興自己請的,那天被文天祥從軍帳中揪出來,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後,李興決定徹底把自己的命交給文丞相。

     “要想讓别人瞧得起你,你先得瞧得起自己。

    要想讓别人不懷疑你的忠誠,首先你不能懷疑自己。

    你李興當年在臨安城外是個爺們兒,别自己把自己瞧扁了”。

    文天祥的話至今還在耳畔回蕩,每當想起來,李興就覺得耳朵熱乎乎的,脊背發緊。

     那天,他和張元一個請命打阻擊,一個請命守後路,文天祥居然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望着文大人那坦誠的目光和周圍将士滿臉不服氣的神色,從那一刻起,李興知道,自己今後永遠不可能再做回新附軍,再有臉提一個降字。

     人以國士待我,我必須以國士為報。

    李興的處世原則很簡單。

    别人眼中,他隻是個不入流的山賊,所以,他隻奉獻山賊的忠誠。

    而文天祥,曾拍打着肩膀叫他兄弟,曾用自己的生命擔保他的忠誠,曾經脫下别人獻給他的寶貝鎖子甲穿在自己身上。

    這樣的信任,李興不敢辜負。

     從林間緩緩散去的煙塵中,可以看出這隊蒙古人走得并不快。

    眼前的地勢高低起伏,林深草密,騎兵的優勢打了很大的折扣,更何況這隊蒙漢聯軍是剛剛從泉州前線日夜兼程奔馳而至,人馬皆疲累不堪。

    而也正因為如此,在這個隊伍中,安排了大量打探敵情、随時能接敵的前鋒,還安排了大量承擔運輸辎重、警惕後方任務的後衛。

    當然,這些雜活都是新附軍幹的事,對于真正的蒙古軍人而言,新附軍的作用,原本便是雜役與肉盾。

     頁特密實從草原上帶出來的三千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