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餘晖 第一章 廟算(一)
關燈
小
中
大
段告訴窺探汗位的人一個道理,實力就是一切。
誰的力氣大,誰就可以不顧祖宗關于繼承權的約法。
黃金家族再不是當年團結在一起的一捆箭,而是一窩子互相敵視的狼。
如今的草原,西域的術赤系的子孫已經宣布脫離,再不受家族的束縛。
西北,窩闊台的孫子海都也自立了伊力汗國,随時準備打着為阿裡不哥報仇的名義揮師東進。
哈爾和林一帶,年老的蒙古貴族們虎視耽耽,隻要忽必烈的行為稍有閃失,他們就會再次舉行忽裡勒台,推薦出一個符合他們理想的統治者來。
乃顔、莫哥,凡是支持忽裡勒台制度,且擁有黃金家族血統的人,都是上好的人選。
忽必烈需要蓋世武功來證明自己比阿裡不哥更适合這個汗位。
所以在奪位後才大舉南下,以近千萬人的屍體鋪平了一統天下的道路。
一旦宋朝滅亡,就意味着他完成這蒙古人幾十年未完成的偉業。
面對背後那些蒙古貴族的指責而非難,忽必烈就可以冠冕堂皇的說一句,“我,黃金家族的繼承人和榮譽傳承者忽必烈,不經忽裡勒台的推舉而稱汗,毒死同胞弟弟阿裡不哥,為的是整個蒙古族的繁榮”。
對于崇昌武功的蒙古人來說,這踏平天下最繁華之所的功勞,足以掩蓋破壞成吉思汗以來的約法,屠戮自家城池的罪過。
即使後人用忽必烈自己獨創的蒙古方塊字撰寫曆史,也會把殺弟逼宮的事情,描寫成當年唐太宗殺兄逼父一樣的小節,說不定還要加上對他當時如何剛毅果敢的描述。
而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宋朝滅亡的基礎上。
所以,忽必烈宣布宋朝滅亡的消息才那樣迫不及待。
但前方将士送回來的戰報顯然讓忽必烈大失所望,幾路大軍一齊南下,耗資數百萬,非但沒将南宋小皇帝捉來,反而延誤戰機,讓文天祥死灰複燃。
臘月文天祥入邵武,陣斬新附軍都督黃去疾。
正月,文部大将鄒洬竄入汀州,襲擾各地,汀洲府留守的新附軍人數是對方數倍,居然躲在城中不敢野戰。
任由鄒洬一個月内将汀州境内的銀坑、金礦劫掠一空。
福建副參政知事王積翁是個軟蛋,帶了兩萬人馬去回奪邵武,走在半路上,聽說土匪陳吊眼要進攻福州,慌慌張張掉頭又跑了回去。
離邵武最近的建武軍統軍萬戶武忠發來的奏折最有趣,居然說文賊竄入福建,作為江西将領,沒有皇命,他不敢越境攻擊,請忽必烈下旨定奪。
“笑話,朕下旨允許你越境攻擊,你就敢攻擊麼”?忽必烈轉過身,抓起統軍萬戶武忠的折子,揉成一團,扔進了剛剛換來得白銀炭爐裡。
絹紙奏折被木炭點燃,火焰照亮忽必烈鷹一樣銳利的雙眼。
忽必烈對那方那些新附軍将領,既瞧不起,又放心不下。
在他心目中,那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打仗不在行,互相傾軋的手段卻一個勝過一個。
有他們在,早晚會把大元軍旅的風氣腐蝕得如宋朝一樣糜爛。
去年宋将張士傑率部圍攻泉州的時候,福州守将王積翁就私下裡和張士傑麾下的将領眉來眼去,不發一兵一卒救援泉州。
後來漢軍元帥劉深上表彈劾王積翁私通敵國,王積翁居然振振有辭的說他是為了保境安民,迫于賊兵勢大才不得以而為之。
“賊兵勢大”,忽必烈看看王積翁的告急奏折,撇撇嘴,繼續将這些無聊的說辭添進炭爐裡當柴燒。
“去年張士傑引兵十萬,可以用賊兵勢大做借口,幾年文天祥不過幾千人馬,勢頭再大,還能大過福州城裡數萬官兵麼”? 這些不忠于大元的牆頭草早晚要鏟除,隻是鏟除的手段,需要做得隐蔽些,否則無法再以高官厚祿誘惑那些抵抗者。
忽必烈計劃着,盤算着,從親信大臣董文柄、達春等人上的條陳中尋找妥善的解決辦法。
眼下他需要消滅的,不僅僅是文天祥,還有那些新附軍。
隻要安排好先後順序,安排好具體細節,有一個辦法可以讓新附軍和各地的抵抗力量彼此消耗掉,省卻朝廷很多麻煩。
隻是那樣做,要耗費很多時間,與目前滅宋的節奏也不太相符,并且文天祥的勢力會越來越大,就像去年在贛南那樣,差一點形成燎原之火……! 症結又卡在了文天祥這裡,忽必烈歎了口氣,猛然起了幾分惜才之心。
去年初,下旨征辟天下賢才,尚書右丞阿爾哈雅,中書左丞董文炳,淮東左副元帥達春,兩浙大都督範文虎,淮西左副都元帥
誰的力氣大,誰就可以不顧祖宗關于繼承權的約法。
黃金家族再不是當年團結在一起的一捆箭,而是一窩子互相敵視的狼。
如今的草原,西域的術赤系的子孫已經宣布脫離,再不受家族的束縛。
西北,窩闊台的孫子海都也自立了伊力汗國,随時準備打着為阿裡不哥報仇的名義揮師東進。
哈爾和林一帶,年老的蒙古貴族們虎視耽耽,隻要忽必烈的行為稍有閃失,他們就會再次舉行忽裡勒台,推薦出一個符合他們理想的統治者來。
乃顔、莫哥,凡是支持忽裡勒台制度,且擁有黃金家族血統的人,都是上好的人選。
忽必烈需要蓋世武功來證明自己比阿裡不哥更适合這個汗位。
所以在奪位後才大舉南下,以近千萬人的屍體鋪平了一統天下的道路。
一旦宋朝滅亡,就意味着他完成這蒙古人幾十年未完成的偉業。
面對背後那些蒙古貴族的指責而非難,忽必烈就可以冠冕堂皇的說一句,“我,黃金家族的繼承人和榮譽傳承者忽必烈,不經忽裡勒台的推舉而稱汗,毒死同胞弟弟阿裡不哥,為的是整個蒙古族的繁榮”。
對于崇昌武功的蒙古人來說,這踏平天下最繁華之所的功勞,足以掩蓋破壞成吉思汗以來的約法,屠戮自家城池的罪過。
即使後人用忽必烈自己獨創的蒙古方塊字撰寫曆史,也會把殺弟逼宮的事情,描寫成當年唐太宗殺兄逼父一樣的小節,說不定還要加上對他當時如何剛毅果敢的描述。
而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宋朝滅亡的基礎上。
所以,忽必烈宣布宋朝滅亡的消息才那樣迫不及待。
但前方将士送回來的戰報顯然讓忽必烈大失所望,幾路大軍一齊南下,耗資數百萬,非但沒将南宋小皇帝捉來,反而延誤戰機,讓文天祥死灰複燃。
臘月文天祥入邵武,陣斬新附軍都督黃去疾。
正月,文部大将鄒洬竄入汀州,襲擾各地,汀洲府留守的新附軍人數是對方數倍,居然躲在城中不敢野戰。
任由鄒洬一個月内将汀州境内的銀坑、金礦劫掠一空。
福建副參政知事王積翁是個軟蛋,帶了兩萬人馬去回奪邵武,走在半路上,聽說土匪陳吊眼要進攻福州,慌慌張張掉頭又跑了回去。
離邵武最近的建武軍統軍萬戶武忠發來的奏折最有趣,居然說文賊竄入福建,作為江西将領,沒有皇命,他不敢越境攻擊,請忽必烈下旨定奪。
“笑話,朕下旨允許你越境攻擊,你就敢攻擊麼”?忽必烈轉過身,抓起統軍萬戶武忠的折子,揉成一團,扔進了剛剛換來得白銀炭爐裡。
絹紙奏折被木炭點燃,火焰照亮忽必烈鷹一樣銳利的雙眼。
忽必烈對那方那些新附軍将領,既瞧不起,又放心不下。
在他心目中,那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打仗不在行,互相傾軋的手段卻一個勝過一個。
有他們在,早晚會把大元軍旅的風氣腐蝕得如宋朝一樣糜爛。
去年宋将張士傑率部圍攻泉州的時候,福州守将王積翁就私下裡和張士傑麾下的将領眉來眼去,不發一兵一卒救援泉州。
後來漢軍元帥劉深上表彈劾王積翁私通敵國,王積翁居然振振有辭的說他是為了保境安民,迫于賊兵勢大才不得以而為之。
“賊兵勢大”,忽必烈看看王積翁的告急奏折,撇撇嘴,繼續将這些無聊的說辭添進炭爐裡當柴燒。
“去年張士傑引兵十萬,可以用賊兵勢大做借口,幾年文天祥不過幾千人馬,勢頭再大,還能大過福州城裡數萬官兵麼”? 這些不忠于大元的牆頭草早晚要鏟除,隻是鏟除的手段,需要做得隐蔽些,否則無法再以高官厚祿誘惑那些抵抗者。
忽必烈計劃着,盤算着,從親信大臣董文柄、達春等人上的條陳中尋找妥善的解決辦法。
眼下他需要消滅的,不僅僅是文天祥,還有那些新附軍。
隻要安排好先後順序,安排好具體細節,有一個辦法可以讓新附軍和各地的抵抗力量彼此消耗掉,省卻朝廷很多麻煩。
隻是那樣做,要耗費很多時間,與目前滅宋的節奏也不太相符,并且文天祥的勢力會越來越大,就像去年在贛南那樣,差一點形成燎原之火……! 症結又卡在了文天祥這裡,忽必烈歎了口氣,猛然起了幾分惜才之心。
去年初,下旨征辟天下賢才,尚書右丞阿爾哈雅,中書左丞董文炳,淮東左副元帥達春,兩浙大都督範文虎,淮西左副都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