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斜陽 第二章 百煉(四)
關燈
小
中
大
攻入興化,将守将陳瓒車裂。
以南人不知畏懼為理由,下令屠城,全城十萬百姓,上至老翁,下至嬰兒,無一人幸免。
行朝飄蕩到了淺灣(香港),連塊落腳地都沒了,陳宜中居然還有時間排斥異己,貶斥陸秀夫到潮州居住。
如今蒙元三路大軍齊聚廣州,行朝危在旦夕。
國事如此,家事亦如此,每一個聞聽此訊的将士都恨得咬斷鋼牙,唯有全軍統帥文天祥,接到妹夫投江,兒子病死的消息,隻是淡淡粗略的看了看情報,轉身又投入到軍務當中。
很多人都說丞相無情,隻有文天祥的親兵知道,連續幾天晚上,丞相大人的枕頭都是濕的。
這些國仇家恨,他都記在了心裡,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影響自己對形勢的判斷。
也不會因私恨而盲動。
這才是一軍主帥應有的風範,當年光武帝率部北征,也不過如此。
不知不覺,杜浒就想把文天祥和漢光武劉秀相比。
當年漢光武聽說哥哥被殺,人前不也裝的笑語炎炎麼。
文天祥将來會不會取宋室而代之,杜浒沒想那麼遠。
他現在考慮的是如何貫徹文天祥的提議,讓全軍化悲痛為力量。
這一條,各标都有自己的做法。
鄒洬和張唐的第一标的策略是,讓那些從死人堆裡逃過一劫,千裡迢迢前來投奔的百姓給士兵們講述屠城之恨。
每次台上的百姓哭訴完,台下的士兵就會變成暴怒的獅子。
然後,張唐再領着這群獅子去跑步,煉兵。
杜浒采用的是另外一種辦法,他的隊伍建立得晚,士兵本來就是目睹過屠城和元軍如何處決俘虜的,這些恨事不用講,每個人都記在心裡。
“楊俊,讓弟兄們一個個來,五矢四中為合格,不合格的弓臂上挂石頭,晚上繼續煉”,杜浒沖着弩箭營大聲喊。
“是”,弩箭營的頭領是個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老兵,指揮手下幾個隊長在百步外豎了幾個靶子,讓士兵以隊為單位輪流過關 “弟兄們,前邊就是殺了你兄弟,燒了你家園的蒙古人”,楊俊指着面前的草靶對衆人喊道。
這句話,就像火上潑了油般,激起了一團烈焰,士兵們依次排到隊伍前,将複仇的弩箭向遠處的木靶子射去,箭箭入靶。
丞相這個辦法就是妙,嗦都這小子,以為屠城可以吓倒百姓,實際上,他是在自掘墳墓。
杜浒笑着點頭,轉身離開了訓練場,今天他還有别的安排。
文大人約了所有将領,到後山去看辎重營新開發出來的利器。
如今的軍械監造官箫資,可是破虜軍中第一号紅人,走到哪裡都能引發一串羨慕的贊歎。
四個月來,在文天祥的指導和林征老漢的協助下,他給士兵們帶來的無數驚喜。
先是轟天雷,然後是破虜弓(鋼弩),接着,是雙環柳葉刀。
林忠老漢知道宋人臂力不足,與蒙古兵貼身肉搏吃虧,特地将家傳的造刀秘訣獻了出來。
雙環柳葉由熟鐵焊鋼刃打制,刀長兩尺三寸,柄長七寸,可雙手握。
最絕妙之處是刀背出帶一長槽,兩個鉛環可沿槽滑動。
那兩個鉛環可不是裝飾品,杜浒親自試過,加了鉛環後,每次劈下,刀的重心瞬間前移,配合那精鋼旋焊的刀鋒,普通人也可以把一尺多高的木樁劈為兩半。
前一段時間文天祥親自帶隊偷襲山下的太平銀場,守衛那裡的鞑子千戶剛一照面,就被杜浒連人帶甲劈成了兩片。
百餘個鞑子,千餘探馬赤軍被破虜軍弟兄砍瓜切菜一樣殺了個幹淨,而破虜軍傷亡了不到二百人。
雖是一場小戰,但從雙方傷亡比例上,卻是一次罕見的大勝。
此戰不但打通了江南西路各地與百丈嶺的通道,繳獲了鞑子沒來得及運走的一萬多兩白銀,而且吓得建昌一帶蠢蠢欲動的兩萬新附軍乖乖地待在了城内,任由各地失散義勇向百丈嶺靠攏. 已經有新附軍将領偷偷派手下上嶺溝通,把自己的運送物資路線故意透漏給文天祥,然後文天祥派人下山劫糧,向前線運糧的新附軍見到破虜軍戰旗,一哄而散。
靠着建昌新附軍的“密切配合”,百丈嶺上現在暫緩無糧之憂。
唯一可惜的是,柳葉刀也好,破虜弓也罷,受山中材料限制,軍中至今裝備不多,勉強各湊了一個營出來,其他各營還是原來的木柄短刀。
軍器監箫資卻不着急,每天忙着研究些新的利器,仿佛新的利器一誕生,其他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一般。
今天不知道箫資那家夥又要給大家看什麼,難道還有比震天雷更厲害的武器麼。
杜浒好奇的想着,加快了自己的腳步。
後山上已經聚集了五十多員将領,看樣子,杜浒是最能沉住氣的一個。
文天祥還沒來,老學究陳龍複正指揮着一些士兵在對面山坡上壘土堆。
濕濕的泥土被挖出來,在翠綠的山坡上堆成一個堡壘樣。
秋高氣爽,大夥都有興緻。
第二标步營營正箫明哲雙手卷成喇叭形
以南人不知畏懼為理由,下令屠城,全城十萬百姓,上至老翁,下至嬰兒,無一人幸免。
行朝飄蕩到了淺灣(香港),連塊落腳地都沒了,陳宜中居然還有時間排斥異己,貶斥陸秀夫到潮州居住。
如今蒙元三路大軍齊聚廣州,行朝危在旦夕。
國事如此,家事亦如此,每一個聞聽此訊的将士都恨得咬斷鋼牙,唯有全軍統帥文天祥,接到妹夫投江,兒子病死的消息,隻是淡淡粗略的看了看情報,轉身又投入到軍務當中。
很多人都說丞相無情,隻有文天祥的親兵知道,連續幾天晚上,丞相大人的枕頭都是濕的。
這些國仇家恨,他都記在了心裡,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影響自己對形勢的判斷。
也不會因私恨而盲動。
這才是一軍主帥應有的風範,當年光武帝率部北征,也不過如此。
不知不覺,杜浒就想把文天祥和漢光武劉秀相比。
當年漢光武聽說哥哥被殺,人前不也裝的笑語炎炎麼。
文天祥将來會不會取宋室而代之,杜浒沒想那麼遠。
他現在考慮的是如何貫徹文天祥的提議,讓全軍化悲痛為力量。
這一條,各标都有自己的做法。
鄒洬和張唐的第一标的策略是,讓那些從死人堆裡逃過一劫,千裡迢迢前來投奔的百姓給士兵們講述屠城之恨。
每次台上的百姓哭訴完,台下的士兵就會變成暴怒的獅子。
然後,張唐再領着這群獅子去跑步,煉兵。
杜浒采用的是另外一種辦法,他的隊伍建立得晚,士兵本來就是目睹過屠城和元軍如何處決俘虜的,這些恨事不用講,每個人都記在心裡。
“楊俊,讓弟兄們一個個來,五矢四中為合格,不合格的弓臂上挂石頭,晚上繼續煉”,杜浒沖着弩箭營大聲喊。
“是”,弩箭營的頭領是個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老兵,指揮手下幾個隊長在百步外豎了幾個靶子,讓士兵以隊為單位輪流過關 “弟兄們,前邊就是殺了你兄弟,燒了你家園的蒙古人”,楊俊指着面前的草靶對衆人喊道。
這句話,就像火上潑了油般,激起了一團烈焰,士兵們依次排到隊伍前,将複仇的弩箭向遠處的木靶子射去,箭箭入靶。
丞相這個辦法就是妙,嗦都這小子,以為屠城可以吓倒百姓,實際上,他是在自掘墳墓。
杜浒笑着點頭,轉身離開了訓練場,今天他還有别的安排。
文大人約了所有将領,到後山去看辎重營新開發出來的利器。
如今的軍械監造官箫資,可是破虜軍中第一号紅人,走到哪裡都能引發一串羨慕的贊歎。
四個月來,在文天祥的指導和林征老漢的協助下,他給士兵們帶來的無數驚喜。
先是轟天雷,然後是破虜弓(鋼弩),接着,是雙環柳葉刀。
林忠老漢知道宋人臂力不足,與蒙古兵貼身肉搏吃虧,特地将家傳的造刀秘訣獻了出來。
雙環柳葉由熟鐵焊鋼刃打制,刀長兩尺三寸,柄長七寸,可雙手握。
最絕妙之處是刀背出帶一長槽,兩個鉛環可沿槽滑動。
那兩個鉛環可不是裝飾品,杜浒親自試過,加了鉛環後,每次劈下,刀的重心瞬間前移,配合那精鋼旋焊的刀鋒,普通人也可以把一尺多高的木樁劈為兩半。
前一段時間文天祥親自帶隊偷襲山下的太平銀場,守衛那裡的鞑子千戶剛一照面,就被杜浒連人帶甲劈成了兩片。
百餘個鞑子,千餘探馬赤軍被破虜軍弟兄砍瓜切菜一樣殺了個幹淨,而破虜軍傷亡了不到二百人。
雖是一場小戰,但從雙方傷亡比例上,卻是一次罕見的大勝。
此戰不但打通了江南西路各地與百丈嶺的通道,繳獲了鞑子沒來得及運走的一萬多兩白銀,而且吓得建昌一帶蠢蠢欲動的兩萬新附軍乖乖地待在了城内,任由各地失散義勇向百丈嶺靠攏. 已經有新附軍将領偷偷派手下上嶺溝通,把自己的運送物資路線故意透漏給文天祥,然後文天祥派人下山劫糧,向前線運糧的新附軍見到破虜軍戰旗,一哄而散。
靠着建昌新附軍的“密切配合”,百丈嶺上現在暫緩無糧之憂。
唯一可惜的是,柳葉刀也好,破虜弓也罷,受山中材料限制,軍中至今裝備不多,勉強各湊了一個營出來,其他各營還是原來的木柄短刀。
軍器監箫資卻不着急,每天忙着研究些新的利器,仿佛新的利器一誕生,其他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一般。
今天不知道箫資那家夥又要給大家看什麼,難道還有比震天雷更厲害的武器麼。
杜浒好奇的想着,加快了自己的腳步。
後山上已經聚集了五十多員将領,看樣子,杜浒是最能沉住氣的一個。
文天祥還沒來,老學究陳龍複正指揮着一些士兵在對面山坡上壘土堆。
濕濕的泥土被挖出來,在翠綠的山坡上堆成一個堡壘樣。
秋高氣爽,大夥都有興緻。
第二标步營營正箫明哲雙手卷成喇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