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斜陽 第一章 黃昏(二)
關燈
小
中
大
和尚,一個化妝成了道士,隻身逃亡。
至于麾下兵馬,早已成了李恒功勞簿裡的祭品,哪還剩下半個。
完了,丞相被他們這樣打擊,肯定還得瘋掉。
箫明哲狠狠地瞪了陳子敬與何時一眼,心中暗罵,“你們這兩個家夥,就不會扯個謊,敷衍病人一下”。
帳篷裡瞬間安靜,連帳外林濤的韻律都聽得見。
出乎衆人預料,文天祥仿佛早已知道了這樣的結果,歎了口氣,伸手相攙。
“你們起來吧,不是你們的錯,當時,我本不該分兵”。
我本不該分兵,文天祥幽幽地重複了一句,聲音裡帶着無限遺憾。
聲勢浩大的贛州反擊戰看來就這樣結束了,十萬大軍,在元朝四十萬将士的打擊下就像午夜的昙花,剛剛綻放,就匆匆凋零。
正如夢中的史書所記載,這是宋朝最後一次對元朝的反擊,聲勢浩大,結果卻如一個垂危病人的回光返照。
事實上,文天祥早就清醒了。
趙時賞敲在他後腦上那一記,掐拿得極有分寸。
隻是,他無法分辯,自己在昏迷中所做的那個夢,是否真的存在。
文天祥無法不瘋,因為,那個夢太真實,太痛苦,已經超過了他能承受的極限。
那是一個三生石上的舊夢。
在夢中,文天祥發現自己返回了少年時,換了一個名字,叫文忠,穿着古怪的衣服,生活在一個古怪的國家。
那裡,比大宋窮困,和大宋一樣軟弱。
外敵入侵,政府稀裡糊塗的就丢了東北三塊膏腴之地,幾十萬大軍不做任何抵抗。
夢裡,文忠就讀于一所類似于太學的高等學府,令人奇怪的是,那所學府不教六藝,而是講一些天文、地理、格物、制造之類的雜學。
在他二十四歲那年,與大宋朝的局勢一樣,已經從朝廷手中割走了東北的日寇再次發難,入侵了他的家園。
燒殺搶掠,所做之事,比蒙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憤而投筆從戎,加入了一支名字叫八路軍的真心抗擊侵略的軍隊,在一個山洞裡,他憑借着所學知識,與夥伴們在一起幫助八路軍的部隊制造了很多新奇的武器,1941年11月11日,日寇36師團彙合第4,6混成旅計7千餘衆進犯那個山洞,他所在的隐蔽地點失守。
文天祥記得在最後時刻,自己拉響了一顆叫手榴彈的東西。
他甚至還清楚的記得當時圍在他身邊試圖将其活捉的那幾個“鬼子”們驚愕的眼神。
臨難前,文忠吟了一句據說是文天祥寫的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後,他就醒了,發現自己被部下擡着上了武夷山。
然後,他就瘋了。
是文天祥夢見了文忠,還是文忠夢見了文天祥。
文天祥弄不清楚,夢中的記憶告訴他,有一本曆史清晰的寫着,大宋右丞相文天祥在空坑之戰一年後再次戰敗,大宋被蒙古所滅,近百年後,漢家兒郎才在一個叫朱元璋的人帶領下,驅逐鞑虜。
然後,建州女真再起,明滅,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其後兩百多年,漢人腦後拖上了長長的辮子,遇人自稱奴才。
然後,是中華民國,有國無民。
然後,日寇入侵,夢中的自己投筆從戎,将宋朝的文天祥視作偶像。
在汪僞政權的漢奸文人筆下,文天祥是個不識時務的笨蛋,沽名釣譽的書呆子,試圖分裂祖國的罪人。
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都是大英雄,盡管他們屠殺了北方六千萬百姓,毀滅了一個又一個文明。
以文忠的眼光來看,成吉思汗、忽必烈代表着蒙古族地主階級,他們與漢族地主階級勾結在一起,對全世界勞苦大衆進行掠奪。
反正,他所做的一切,都不關大宋的事兒,也于江南百姓無幹。
他隻是戲台上的金镖黃天霸,在文人筆下,時而是忠義典範,時而是漢奸國賊。
反正,他已經死了,功罪任後人評說。
那文天祥苦苦捍衛的是什麼呢,僅僅是一個讀書人的臉面與氣節麼。
連日裡,文天祥苦苦追問,卻沒人能告訴他正确答案。
如果他還是昔日的文天祥,他知道自己會堅持抵抗下去,直到生命終結。
如果他還是文忠,他會堅持抗戰,然後做一個堅定而堅強的共産主義者,解放大宋,解放北元,解放全世界勞苦大衆,把一生奉獻給人類最偉大的失業。
然而,他分不清楚,哪個是夢,哪個是現實。
記憶中,年少時學的詩詞、讀過的聖賢書,未完成的手稿俱在。
眼前,諸将雖然精神憔悴,可他們的脾氣,秉性,文天祥一清二楚。
但是,在記憶中,那些革命理論、軍事理論、兵器知識,一樣清清楚楚,不時冒出來,和子曰詩雲攪做一團。
這些天,文天祥一直在畫,畫那些古怪的兵器圖紙。
一直在寫,寫自己投筆從戎後,在八路軍中從書生成長為戰士的訓練心得。
一直在作戰,與自己,有時作為文忠,批駁文天祥心中的腐朽。
有時作為文天祥,批駁文忠的叛逆。
更多的時候,他在期待,期待自己是文忠,是在做夢,夢醒後可以回到黃崖洞中,和那些同伴再次與鬼子血戰。
然而,他沒有醒。
幾次咬破手指的痛楚告訴文天祥,此刻,才是真實,所謂中華民國,黃崖洞,不過是個夢。
如果夢屬荒誕,可夢中的事
至于麾下兵馬,早已成了李恒功勞簿裡的祭品,哪還剩下半個。
完了,丞相被他們這樣打擊,肯定還得瘋掉。
箫明哲狠狠地瞪了陳子敬與何時一眼,心中暗罵,“你們這兩個家夥,就不會扯個謊,敷衍病人一下”。
帳篷裡瞬間安靜,連帳外林濤的韻律都聽得見。
出乎衆人預料,文天祥仿佛早已知道了這樣的結果,歎了口氣,伸手相攙。
“你們起來吧,不是你們的錯,當時,我本不該分兵”。
我本不該分兵,文天祥幽幽地重複了一句,聲音裡帶着無限遺憾。
聲勢浩大的贛州反擊戰看來就這樣結束了,十萬大軍,在元朝四十萬将士的打擊下就像午夜的昙花,剛剛綻放,就匆匆凋零。
正如夢中的史書所記載,這是宋朝最後一次對元朝的反擊,聲勢浩大,結果卻如一個垂危病人的回光返照。
事實上,文天祥早就清醒了。
趙時賞敲在他後腦上那一記,掐拿得極有分寸。
隻是,他無法分辯,自己在昏迷中所做的那個夢,是否真的存在。
文天祥無法不瘋,因為,那個夢太真實,太痛苦,已經超過了他能承受的極限。
那是一個三生石上的舊夢。
在夢中,文天祥發現自己返回了少年時,換了一個名字,叫文忠,穿着古怪的衣服,生活在一個古怪的國家。
那裡,比大宋窮困,和大宋一樣軟弱。
外敵入侵,政府稀裡糊塗的就丢了東北三塊膏腴之地,幾十萬大軍不做任何抵抗。
夢裡,文忠就讀于一所類似于太學的高等學府,令人奇怪的是,那所學府不教六藝,而是講一些天文、地理、格物、制造之類的雜學。
在他二十四歲那年,與大宋朝的局勢一樣,已經從朝廷手中割走了東北的日寇再次發難,入侵了他的家園。
燒殺搶掠,所做之事,比蒙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憤而投筆從戎,加入了一支名字叫八路軍的真心抗擊侵略的軍隊,在一個山洞裡,他憑借着所學知識,與夥伴們在一起幫助八路軍的部隊制造了很多新奇的武器,1941年11月11日,日寇36師團彙合第4,6混成旅計7千餘衆進犯那個山洞,他所在的隐蔽地點失守。
文天祥記得在最後時刻,自己拉響了一顆叫手榴彈的東西。
他甚至還清楚的記得當時圍在他身邊試圖将其活捉的那幾個“鬼子”們驚愕的眼神。
臨難前,文忠吟了一句據說是文天祥寫的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後,他就醒了,發現自己被部下擡着上了武夷山。
然後,他就瘋了。
是文天祥夢見了文忠,還是文忠夢見了文天祥。
文天祥弄不清楚,夢中的記憶告訴他,有一本曆史清晰的寫着,大宋右丞相文天祥在空坑之戰一年後再次戰敗,大宋被蒙古所滅,近百年後,漢家兒郎才在一個叫朱元璋的人帶領下,驅逐鞑虜。
然後,建州女真再起,明滅,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其後兩百多年,漢人腦後拖上了長長的辮子,遇人自稱奴才。
然後,是中華民國,有國無民。
然後,日寇入侵,夢中的自己投筆從戎,将宋朝的文天祥視作偶像。
在汪僞政權的漢奸文人筆下,文天祥是個不識時務的笨蛋,沽名釣譽的書呆子,試圖分裂祖國的罪人。
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都是大英雄,盡管他們屠殺了北方六千萬百姓,毀滅了一個又一個文明。
以文忠的眼光來看,成吉思汗、忽必烈代表着蒙古族地主階級,他們與漢族地主階級勾結在一起,對全世界勞苦大衆進行掠奪。
反正,他所做的一切,都不關大宋的事兒,也于江南百姓無幹。
他隻是戲台上的金镖黃天霸,在文人筆下,時而是忠義典範,時而是漢奸國賊。
反正,他已經死了,功罪任後人評說。
那文天祥苦苦捍衛的是什麼呢,僅僅是一個讀書人的臉面與氣節麼。
連日裡,文天祥苦苦追問,卻沒人能告訴他正确答案。
如果他還是昔日的文天祥,他知道自己會堅持抵抗下去,直到生命終結。
如果他還是文忠,他會堅持抗戰,然後做一個堅定而堅強的共産主義者,解放大宋,解放北元,解放全世界勞苦大衆,把一生奉獻給人類最偉大的失業。
然而,他分不清楚,哪個是夢,哪個是現實。
記憶中,年少時學的詩詞、讀過的聖賢書,未完成的手稿俱在。
眼前,諸将雖然精神憔悴,可他們的脾氣,秉性,文天祥一清二楚。
但是,在記憶中,那些革命理論、軍事理論、兵器知識,一樣清清楚楚,不時冒出來,和子曰詩雲攪做一團。
這些天,文天祥一直在畫,畫那些古怪的兵器圖紙。
一直在寫,寫自己投筆從戎後,在八路軍中從書生成長為戰士的訓練心得。
一直在作戰,與自己,有時作為文忠,批駁文天祥心中的腐朽。
有時作為文天祥,批駁文忠的叛逆。
更多的時候,他在期待,期待自己是文忠,是在做夢,夢醒後可以回到黃崖洞中,和那些同伴再次與鬼子血戰。
然而,他沒有醒。
幾次咬破手指的痛楚告訴文天祥,此刻,才是真實,所謂中華民國,黃崖洞,不過是個夢。
如果夢屬荒誕,可夢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