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斜陽 第一章 黃昏(一)

關燈
向山下挪了幾步,又強忍着退回,再前挪,再退回,不準該如何是好。

     見到對面隊伍騷動,李恒麾下的親兵冷笑着喊道:“對面的人聽着,你等家小都被李大人抓了。

    咱李大人有好生之德,放下武器,下來投降的,就饒你一家不死。

    如果硬跟着文天祥死撐,那就休怪……”。

    北元士兵向來殘忍好殺,他們說休怪無情,接下來肯定是無情的殺戮。

    山坡上呼兒喚女聲登時響成一片,幾個士兵放下手中的武器,頭也不回地沖下了山。

    坐在肩輿上的趙時賞擡起弓,卻無法向在自己的弟兄背後下手。

    文天祥手中的龍泉劍顫抖着,舉不起來,也放不下去。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被押在陣前的小胖男孩突然直着脖子背起了古詩,稚嫩的童生在山谷中回蕩。

    想沖下山谷與家人團聚的人中,有幾個讀過書的停住了腳步,淚落如雨。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hellip”,文天祥的一雙兒女,和另外的孩子們一齊仰着脖子背了起來,目光中帶着笑意,仿佛在私塾裡,面對着教書先生的大考。

    “萬裡膻腥如許,千古英靈安在……”。

     西夏奴李恒識不得幾個字,不知道這首詞的含義。

    但在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裡,傻瓜也能體會到其中不肯屈服的意境。

    幾個蒙古武士慌了,輪起拳頭打向背書的孩子們。

    一個個弱小的身軀被打得滿地亂滾,朗朗的讀書聲卻不絕于耳,“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 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裡膻腥如許,千古英靈安在。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和他們拼了,弟兄們,上啊”,幾百的士兵拎着短刀木棒沖下了山坡,沖進了蒙古人的隊伍中。

    無數元軍迎了上來,和他們厮殺在一起。

    喊殺聲裡,稚嫩的童聲不絕于耳,“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自胡馬窺江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卻是空城&hellip” 文天祥提起龍泉劍,跟在士兵身後沖向了敵軍。

    一切都該結束了,江南西路一敗,福建、兩廣那些新收複的失地,馬上面臨着滅頂之災。

    這,都是自己這個大宋右丞相不擅用兵之過。

    自己無路可退了,大宋亦沒路可退了,幾百年來,從汴梁退到和杭州,從杭州退到了廣州,退到淺灣(香港),再退,就隻能下海了。

     身邊護衛一個接一個倒了下去,幕僚一個接一個死于亂軍之中,文天祥滿臉是血,面目猙獰,瘋狂的揮動寶劍,已經分不清楚敵我。

    突然,參軍趙時賞翻轉弓背,用力打在了他的腦後。

    文天祥被打得晃了晃,跟跄幾步,軟軟地趴在了山坡上。

    那一刻,他突然覺得格外輕松。

     盧陵豪傑劉子俊抽出刀來欲和趙時賞拼命,卻見趙時賞跳下肩輿,趔趄着,抓起文天祥的披風和頭盔,穿在自己身上。

    兩個仆從彼此互視,擡起趙時賞,沿着山路,向北跑去。

     “抓文天祥,抓宋丞相文天祥”,元軍士兵呐喊着,追向趙時賞。

    劉子俊含着淚抱起骨瘦如柴的南宋右丞相,跟着潰兵跑向東南。

     亂軍中,鞏信揮舞雙刀,如瘋虎般,将試圖追趕趙時賞的北元士兵死死擋住。

     一杆長槍刺入了他的肩膀,鞏信揮刀斷槍,複一刀劈去,将來犯之敵剁翻于地。

    另一杆長槍從後襲來,眼看要刺入鞏信腰間。

    電光石火間,鞏信大喝轉身,避開槍鋒,鋼刀貼着白蠟杆上滑,切下數根手指。

    迎面有刀光襲來,鞏信舉左手刀相迎,右手刀間向前,刺入敵腹。

     眼見着,屍體圍着鞏信橫了一地,卻沒一個武士踏過他身邊半步。

    元萬戶昔裡門歎了口氣,用号角吩咐手下退開,弓箭手集中射擊。

     鞏信晃了晃,身上插了二十餘箭。

    嘲弄地對着昔裡門發出一聲冷哼,跟跄着橫行幾步,縱身躍下了側面的山崖。

     “逮到文天祥了,逮到文天祥了”,山梁上響起了歡呼聲。

     監軍趙時賞被亂兵們拖拉着,拖向西夏奴李恒的戰馬。

    所過之處,北元将士擎道歡呼,歡呼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趙時賞笑了笑,望着文天祥遠去的方向,面容如赴宴一般平靜。

     歡呼聲裡,被熱血濺濕的大宋戰旗轟然倒下。

     半谷秋林在風中舒卷,恒古不易,那抹張揚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