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決戰紫禁之巅
關燈
小
中
大
太平公主府,莫大先生滿臉愧疚地對太平公主道:“公主,這都是老朽的錯,老朽萬萬沒有想到天子聽說慧星之劫,竟然是這般反應,一時失察,竟然壞了公主殿下的大事,老朽實在是……”
太平公主頹然擺了擺手,對他苦笑道:“罷了,這事怨不得你,事先我也不曾料到,兄長竟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唉!我李家一向出奇葩,怪不得你,怪不得你呀……”
莫先生上前一步,道:“公主,三郎做太子時,就已占了大義名份,如今他要登基稱帝,那就更是天下歸心了。
公主現在應該慎重考慮一下今後的前程了……” 太平公主緩緩轉向他,臉色陰沉:“不知先生有何見教?” 莫先生道:“依老朽看來,三郎氣運所鐘,已然是不可抵擋。
公主若是及時收手,交出手中一切權力,請太上皇出面從中斡旋,求得太子殿下的原諒,或可保得安然無憂,此所謂上策。
” 太平公主的目光陡然一厲,随即斂去淩厲的目光,聲音柔和下來,緩緩又問:“那麼下策又是什麼?” 莫先生道:“這下策麼,就得趁着三郎剛剛登基,還來不及清洗公主門下,發動政事堂的五位宰相、朝中大臣以及軍中交結的那些将領們,立即實施兵變,或也可争得一線生機。
否則的話,哪怕隻要再拖延一年,這新皇的江山也就坐穩了。
” 太平公主沉默半晌,凜然道:“我不認輸!” 太平公主霍然轉過身,聲音有些發顫:“我這一生,隻向人低過兩次頭,第一次,誤了我一生!第二人,那人負了我!從今以後,我再不向任何人低頭,絕不!” 太平公主匆匆離開府邸,擺駕入宮,她明知已事不可為,依舊決定要勸說李旦收回成命,李旦好不容易才得到解脫,而且已經诏告天下的事哪肯反悔,他頭一次如此堅決地拒絕了妹妹的請求:“令月,傳位避災,我意已決,你就不必再勸了!” 太平公主眼見李旦心意堅決,于是退而求其次,又勸說李旦雖然遜位做太上皇,但是國家大事還是應該由他親自掌握,李旦依舊不肯,但是捱不住妹子一再解勸,最後隻好退了一步,決定“三品以上官任命及重大刑案仍取決于上皇,餘皆決于皇帝。
” 太平暗暗松了口氣,隻要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依舊取決于皇兄,那麼就算李隆基做了皇帝,也依舊動不了宰相和六部尚書,如此一來,她的主要班底就不會受到影響,也就還有餘力一搏。
目的已達,太平也不多說,馬上告辭回去準備應變了。
三日之後,李旦正式下诏傳位于太子,又過了八天,各種儀典準備妥當,李隆基即位稱帝,尊父親李旦為太上皇。
太上皇自稱曰“朕”,所頒诏令曰“诰”,五日一受朝于太極殿,仍掌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
皇帝則自稱“予”,所頒诏令曰“制”,每日擺駕于武德殿臨朝聽政。
對于太平公主的異動,李隆基一派的人并非沒有察覺,但是因為太上皇寵愛太平,李隆基考慮到父親的感受,終是下不了決心對付姑母,靠擁戴李隆基上位的新任宰相劉幽求數次進谏不獲允許,便想誅太平、清君側,造成既定事實,諒來他是一心為天子打算,事成之後天子也不會加罪于他。
于是劉幽求密會右羽林将軍張玮,商議調動一支羽林軍殺入太平公主府,隻要太平公主一死,太平黨自然瓦解。
不料張玮事機不密,居然于酒醉之後把計劃洩露給了侍禦史鄧光賓知道,而這鄧光賓最近正與太平公主府走動密切,劉幽求聞訊大驚,倉惶之下隻能求助于李隆基。
初為天子的李隆基聽聞此事也是極為恐慌,無奈之下隻得去求見父親,将實情合盤托出。
李旦聞訊大怒,一直以來,下位者為了榮華富貴,挑唆皇族自相殘殺的事情太多了,令李旦深惡痛絕,不想這劉幽求竟也做出離間宗室骨肉的事來,簡直是豈有此理! 李旦立即下令,捉拿劉幽求、張玮等人下獄,所有參與者一律處死。
李隆基不忍殺死劉幽求,又向李旦求情,列舉劉幽求誅殺韋後、立父親稱帝的諸般功勞,李旦考慮再三,才單獨赦免了劉幽求,将他流放到封州(廣東封開縣)去了。
李旦的果斷處置,使得太平公主沒有趁機發難,但太平公主聽聞此事後,也感受到了極大的危機感。
今天有個劉幽求試圖發兵滅她滿門,焉知明天又冒出個趙幽求、孫幽求來重施故技? 太平公主立即秘密約見窦懷貞、蕭至忠、岑羲等幾位宰相,以及被她拉攏過來的左羽林大将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将軍事李慈、左金吾将軍李欽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王晉、胡僧慧範等人共謀廢立。
崔湜雖然也是太平一黨,但此人阿附過多人,首鼠兩端,品性不可信任,是以太平對他一直是又疑又用,因而被摒除在外。
衆人一番商議,起初決定投毒鸩殺天子,如此可以在最小範圍的動亂中完成皇位的更疊,可是李隆身邊的人都是當初臨淄王府帶出來的,一時半晌沒有辦法使人滲透進去,而事态已經十分緊急,于是他們轉而決定動武。
大唐又一次政變即将開始了! ※※※※※※※※※※※※※※※※※※※※※※※※※※※※※※ 此時,對
公主現在應該慎重考慮一下今後的前程了……” 太平公主緩緩轉向他,臉色陰沉:“不知先生有何見教?” 莫先生道:“依老朽看來,三郎氣運所鐘,已然是不可抵擋。
公主若是及時收手,交出手中一切權力,請太上皇出面從中斡旋,求得太子殿下的原諒,或可保得安然無憂,此所謂上策。
” 太平公主的目光陡然一厲,随即斂去淩厲的目光,聲音柔和下來,緩緩又問:“那麼下策又是什麼?” 莫先生道:“這下策麼,就得趁着三郎剛剛登基,還來不及清洗公主門下,發動政事堂的五位宰相、朝中大臣以及軍中交結的那些将領們,立即實施兵變,或也可争得一線生機。
否則的話,哪怕隻要再拖延一年,這新皇的江山也就坐穩了。
” 太平公主沉默半晌,凜然道:“我不認輸!” 太平公主霍然轉過身,聲音有些發顫:“我這一生,隻向人低過兩次頭,第一次,誤了我一生!第二人,那人負了我!從今以後,我再不向任何人低頭,絕不!” 太平公主匆匆離開府邸,擺駕入宮,她明知已事不可為,依舊決定要勸說李旦收回成命,李旦好不容易才得到解脫,而且已經诏告天下的事哪肯反悔,他頭一次如此堅決地拒絕了妹妹的請求:“令月,傳位避災,我意已決,你就不必再勸了!” 太平公主眼見李旦心意堅決,于是退而求其次,又勸說李旦雖然遜位做太上皇,但是國家大事還是應該由他親自掌握,李旦依舊不肯,但是捱不住妹子一再解勸,最後隻好退了一步,決定“三品以上官任命及重大刑案仍取決于上皇,餘皆決于皇帝。
” 太平暗暗松了口氣,隻要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依舊取決于皇兄,那麼就算李隆基做了皇帝,也依舊動不了宰相和六部尚書,如此一來,她的主要班底就不會受到影響,也就還有餘力一搏。
目的已達,太平也不多說,馬上告辭回去準備應變了。
三日之後,李旦正式下诏傳位于太子,又過了八天,各種儀典準備妥當,李隆基即位稱帝,尊父親李旦為太上皇。
太上皇自稱曰“朕”,所頒诏令曰“诰”,五日一受朝于太極殿,仍掌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
皇帝則自稱“予”,所頒诏令曰“制”,每日擺駕于武德殿臨朝聽政。
對于太平公主的異動,李隆基一派的人并非沒有察覺,但是因為太上皇寵愛太平,李隆基考慮到父親的感受,終是下不了決心對付姑母,靠擁戴李隆基上位的新任宰相劉幽求數次進谏不獲允許,便想誅太平、清君側,造成既定事實,諒來他是一心為天子打算,事成之後天子也不會加罪于他。
于是劉幽求密會右羽林将軍張玮,商議調動一支羽林軍殺入太平公主府,隻要太平公主一死,太平黨自然瓦解。
不料張玮事機不密,居然于酒醉之後把計劃洩露給了侍禦史鄧光賓知道,而這鄧光賓最近正與太平公主府走動密切,劉幽求聞訊大驚,倉惶之下隻能求助于李隆基。
初為天子的李隆基聽聞此事也是極為恐慌,無奈之下隻得去求見父親,将實情合盤托出。
李旦聞訊大怒,一直以來,下位者為了榮華富貴,挑唆皇族自相殘殺的事情太多了,令李旦深惡痛絕,不想這劉幽求竟也做出離間宗室骨肉的事來,簡直是豈有此理! 李旦立即下令,捉拿劉幽求、張玮等人下獄,所有參與者一律處死。
李隆基不忍殺死劉幽求,又向李旦求情,列舉劉幽求誅殺韋後、立父親稱帝的諸般功勞,李旦考慮再三,才單獨赦免了劉幽求,将他流放到封州(廣東封開縣)去了。
李旦的果斷處置,使得太平公主沒有趁機發難,但太平公主聽聞此事後,也感受到了極大的危機感。
今天有個劉幽求試圖發兵滅她滿門,焉知明天又冒出個趙幽求、孫幽求來重施故技? 太平公主立即秘密約見窦懷貞、蕭至忠、岑羲等幾位宰相,以及被她拉攏過來的左羽林大将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将軍事李慈、左金吾将軍李欽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王晉、胡僧慧範等人共謀廢立。
崔湜雖然也是太平一黨,但此人阿附過多人,首鼠兩端,品性不可信任,是以太平對他一直是又疑又用,因而被摒除在外。
衆人一番商議,起初決定投毒鸩殺天子,如此可以在最小範圍的動亂中完成皇位的更疊,可是李隆身邊的人都是當初臨淄王府帶出來的,一時半晌沒有辦法使人滲透進去,而事态已經十分緊急,于是他們轉而決定動武。
大唐又一次政變即将開始了! ※※※※※※※※※※※※※※※※※※※※※※※※※※※※※※ 此時,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