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極樂
關燈
小
中
大
朝堂之上,百官謹然。
一雙雙緊張的眼睛死死盯着禦座之後的十二扇玉屏,每個不知内情的人都不确定從屏風後面出來的将會是什麼人,不同派系的大臣們都是格外忐忑。
韋氏一派的武将如今都在外面控制九城兵馬,韋安石、崔湜等人也不明白雖是韋黨一派,可是事情發生突然,他們此刻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是以同樣臉色發白。
片刻之後,四個手執拂塵的太監自玉屏後面飄然而至,緊跟着便是一對鳳羽扇,兩個身形纖纖的宮娥,手執羽掌護着韋後出現了。
韋後全身缟素,牽着溫王李重茂的手,李重茂也是一身缟素。
一見這般情形,金殿上頓時轟地一聲炸了鍋,所有人都馬上明白了一件事:“皇帝駕崩了!” “肅靜!肅靜!糾風禦史,還不彈壓!”楊思勖站在禦階上沉聲大喝,随即轉身向韋後欠身一禮,韋後一步一步走上禦台,一雙威嚴的鳳目向群臣緩緩一掃,沉聲說道:“皇帝……殡天了!” 一語說罷,也不知是因為心虛兼且愧疚,或者是對李顯還有一份夫妻之情,還是本就精于僞裝作戲,韋後的兩行清淚撲簌簌地落了下來。
百官一聽,頓時大放悲聲。
不管真哭假哭,這是必須的禮節。
金殿上捶胸頓足者有之,号啕大哭者有之,伏地哀哀者有之,默默垂淚者有之,悲怆之聲充斥朝堂。
李重茂愣愣地看着階下衆生之相,滿面惶恐。
韋後見狀,在他胳膊上用力擰了一下,李重茂疼得一聲尖叫,急急扭頭看見母後嚴厲的眼神,李重茂不禁哆嗦了一下忙也咧開嘴巴号啕大哭起來。
韋後陪着大家掉了一會兒眼淚,摸出手帕擦了擦眼淚,凄然說道:“皇帝本有痼疾,昨夜皇帝痼疾突然發作,哀家急喚禦醫診治卻是來不及了。
陛下隻來得及交待了一番後事,便即殡天……” 說到這裡,韋後已是泣不成聲,她回過身去,掩面道:“先帝大行,哀家……哀家情難自控,上官昭容,你來宣讀皇帝遺诏吧。
” 衆人這才發現上官婉兒也在禦階之上,她一身缟素,仿佛一朵不染纖塵的出水淨蓮。
方才大家一看皇後身着缟素,已然是大驚失色,是以不曾注意到随行其後的這位内相。
上官婉兒拭了拭眼角,揣好手帕,返身從一旁捧着白绫托盤的太監手中取過一軸黃绫聖旨,緩緩走上兩步,站到韋後前面,展開聖旨,揚聲道:“天子遺诏!” “嘩……” 金殿上的所有大臣仿佛被鐮刀揮過的麥子,紛紛拜伏于地。
上官婉兒清了清嗓子,高聲宣道:“門下:天降重疾,藥石難醫,朕于彌留之際,不及召集百官,茲遺訓于皇後。
溫王重茂,握衷履己,敦敏徇齊,早著天子風範,夙表皇帝之器,着即立為太子。
宗社存焉,不可一日無主,皇太子即日于柩前即皇帝位。
然太子年少,朕恐不堪當國。
皇後韋氏,恭虔中饋、溫婉淑德,着令垂簾聽政,以明法度、以近賢臣。
安國相王,朕之胞弟,寬仁大度,海内共聞,着令當國輔政,扶保太子。
朕之大行,務求約省。
吏民令到出臨三日,便可釋服,不禁嫁娶,不禁酒肉。
文武百官,三品以上者,三日朝晡哭臨,各十五聲,事訖便出。
非旦夕臨時,毋得擅哭……” 上官婉兒念罷聖旨,緩緩退到一邊,群臣不管抱着什麼心思,都是一體伏地,恭領聖旨。
韋後一臉凄然地道:“哀家已遣人去迎安國相王了,待相王趕到,再與諸位臣工共議先帝的後事吧。
” 宗楚客站在文官最前面,聽罷這道遺诏,不由目瞪口呆:“怎麼回事?不是由太後攝政麼,怎麼就變成聽政了?這裡邊有相王什麼事兒,怎麼讓他出來當輔政王了?” 宗楚客突有所覺,一雙嚴厲的光目陡然望向上官婉兒。
天子暴卒,新君甫立,一應後事還沒有來得及安排,文武重臣的職務怕也要随之做出一些調整,文武百官站在那兒等候相王趕來,哪還做得到靜悄悄的一言不發。
是以衆人交頭接耳,一道道細微的聲音彙聚在一起,就成了一片嗡嗡聲浪彌漫于金殿之上。
而一襲白衣如玉,俏立如蓮的上官婉兒,卻垂眉斂目,仿佛手托柳枝淨瓶的觀世音般。
似乎有些悲憫、又似全無表情的澄澈目光靜靜地看着前方,她雖就立于金殿上,卻似與這風浪、與這漣漪、與宗楚客那雙冷厲的目光全無幹系。
韋後一臉哀傷凄楚的樣子,讓李重茂扶着,緩緩退到珠簾後面,在軟榻上就坐,當她的脊背挨到靠墊兒時,韋後不由自主地松
一雙雙緊張的眼睛死死盯着禦座之後的十二扇玉屏,每個不知内情的人都不确定從屏風後面出來的将會是什麼人,不同派系的大臣們都是格外忐忑。
韋氏一派的武将如今都在外面控制九城兵馬,韋安石、崔湜等人也不明白雖是韋黨一派,可是事情發生突然,他們此刻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是以同樣臉色發白。
片刻之後,四個手執拂塵的太監自玉屏後面飄然而至,緊跟着便是一對鳳羽扇,兩個身形纖纖的宮娥,手執羽掌護着韋後出現了。
韋後全身缟素,牽着溫王李重茂的手,李重茂也是一身缟素。
一見這般情形,金殿上頓時轟地一聲炸了鍋,所有人都馬上明白了一件事:“皇帝駕崩了!” “肅靜!肅靜!糾風禦史,還不彈壓!”楊思勖站在禦階上沉聲大喝,随即轉身向韋後欠身一禮,韋後一步一步走上禦台,一雙威嚴的鳳目向群臣緩緩一掃,沉聲說道:“皇帝……殡天了!” 一語說罷,也不知是因為心虛兼且愧疚,或者是對李顯還有一份夫妻之情,還是本就精于僞裝作戲,韋後的兩行清淚撲簌簌地落了下來。
百官一聽,頓時大放悲聲。
不管真哭假哭,這是必須的禮節。
金殿上捶胸頓足者有之,号啕大哭者有之,伏地哀哀者有之,默默垂淚者有之,悲怆之聲充斥朝堂。
李重茂愣愣地看着階下衆生之相,滿面惶恐。
韋後見狀,在他胳膊上用力擰了一下,李重茂疼得一聲尖叫,急急扭頭看見母後嚴厲的眼神,李重茂不禁哆嗦了一下忙也咧開嘴巴号啕大哭起來。
韋後陪着大家掉了一會兒眼淚,摸出手帕擦了擦眼淚,凄然說道:“皇帝本有痼疾,昨夜皇帝痼疾突然發作,哀家急喚禦醫診治卻是來不及了。
陛下隻來得及交待了一番後事,便即殡天……” 說到這裡,韋後已是泣不成聲,她回過身去,掩面道:“先帝大行,哀家……哀家情難自控,上官昭容,你來宣讀皇帝遺诏吧。
” 衆人這才發現上官婉兒也在禦階之上,她一身缟素,仿佛一朵不染纖塵的出水淨蓮。
方才大家一看皇後身着缟素,已然是大驚失色,是以不曾注意到随行其後的這位内相。
上官婉兒拭了拭眼角,揣好手帕,返身從一旁捧着白绫托盤的太監手中取過一軸黃绫聖旨,緩緩走上兩步,站到韋後前面,展開聖旨,揚聲道:“天子遺诏!” “嘩……” 金殿上的所有大臣仿佛被鐮刀揮過的麥子,紛紛拜伏于地。
上官婉兒清了清嗓子,高聲宣道:“門下:天降重疾,藥石難醫,朕于彌留之際,不及召集百官,茲遺訓于皇後。
溫王重茂,握衷履己,敦敏徇齊,早著天子風範,夙表皇帝之器,着即立為太子。
宗社存焉,不可一日無主,皇太子即日于柩前即皇帝位。
然太子年少,朕恐不堪當國。
皇後韋氏,恭虔中饋、溫婉淑德,着令垂簾聽政,以明法度、以近賢臣。
安國相王,朕之胞弟,寬仁大度,海内共聞,着令當國輔政,扶保太子。
朕之大行,務求約省。
吏民令到出臨三日,便可釋服,不禁嫁娶,不禁酒肉。
文武百官,三品以上者,三日朝晡哭臨,各十五聲,事訖便出。
非旦夕臨時,毋得擅哭……” 上官婉兒念罷聖旨,緩緩退到一邊,群臣不管抱着什麼心思,都是一體伏地,恭領聖旨。
韋後一臉凄然地道:“哀家已遣人去迎安國相王了,待相王趕到,再與諸位臣工共議先帝的後事吧。
” 宗楚客站在文官最前面,聽罷這道遺诏,不由目瞪口呆:“怎麼回事?不是由太後攝政麼,怎麼就變成聽政了?這裡邊有相王什麼事兒,怎麼讓他出來當輔政王了?” 宗楚客突有所覺,一雙嚴厲的光目陡然望向上官婉兒。
天子暴卒,新君甫立,一應後事還沒有來得及安排,文武重臣的職務怕也要随之做出一些調整,文武百官站在那兒等候相王趕來,哪還做得到靜悄悄的一言不發。
是以衆人交頭接耳,一道道細微的聲音彙聚在一起,就成了一片嗡嗡聲浪彌漫于金殿之上。
而一襲白衣如玉,俏立如蓮的上官婉兒,卻垂眉斂目,仿佛手托柳枝淨瓶的觀世音般。
似乎有些悲憫、又似全無表情的澄澈目光靜靜地看着前方,她雖就立于金殿上,卻似與這風浪、與這漣漪、與宗楚客那雙冷厲的目光全無幹系。
韋後一臉哀傷凄楚的樣子,讓李重茂扶着,緩緩退到珠簾後面,在軟榻上就坐,當她的脊背挨到靠墊兒時,韋後不由自主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