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堵個正着
關燈
小
中
大
“橋哥兒,我得離開洛陽幾天。
” “怎麼?” “那個女人很有勢力,我擔心她惱羞成怒,心懷怨憤,會對我不利。
我出去躲幾天,等她氣頭兒過了就沒事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
” “說的是,女人家心眼小,那你要去哪裡?” “城郊,随處找個地方。
不過,這可不能對甯姐說,省得她為我擔心。
” “嗯!可是她若問起怎麼辦?” “這個好辦,我就說,坊丁的差使已經辭了,出去走走,尋份事情做,你别說漏了就行。
” …… “甯姐,我得離開洛陽幾天。
” “怎麼?” “你也知道,我受傷之後,蘇坊正辭了我的差使。
” “嗯,我剛聽說,太不像話了,蘇坊正怎麼能這麼做,再說你現在都養好傷了,又沒落下殘疾,回頭我讓我娘跟他說說,看是否……” “不必了,說實話,做個坊丁,也沒啥前程。
我還年輕,想出去走走,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機會。
” “那……你要出去很久麼?” “不會,就幾天吧,先在附近轉轉,打聽一下消息。
不管成不成的,我都會回來,放心。
有楊家和坊裡給的那筆錢,就是找不到差使,我也能舒舒服服地過上一年,暫時還不愁吃不飽肚子。
” “那好,你出闖闖也好,男兒大丈夫,總要有些出息才是。
隻是,不管找不找得到機會,一定要盡快回來,别讓我們擔心。
” “好,甯姐,那我走了。
” …… 孟津,邙山,這裡駐紮着禁軍左金吾衛。
邙山是一座黃土山,山不高,也不險,實際上就是個大黃土丘,但是邙山的名氣很大。
風水師認為,邙山是頭枕黃河,腳登伊阙的風水寶地,故而這裡成為許多帝王的埋骨之所。
僅漢朝皇帝冢,這裡至少就有三座。
不過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并沒有葬在山上,而是葬在冢山之陰的黃河灘上。
據說這位漢光武帝的太子性格很是叛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驢,總喜歡跟他老子對着幹,劉秀病重将死時,考慮到這位驢太子的個性,自己若要求葬在山上,恐怕兒子非把他葬在河灘上不可,便故意要求,等他死後,要葬在黃河灘上。
誰知這位驢太子跟老子嗆了一輩子,眼見老子死了,竟然轉了性兒,乖乖按照老子的吩咐安排喪事了。
結果,劉秀的陵寝真就被安排在了黃河灘上了。
漢光武一生英雄,終究不能事事如願,掌控先機,可見兒孫自有兒孫福,再了不起的祖先,想安排好幾百幾千年後的事也是癡心妄想,碰上個混蛋兒子,就連身後事都安排不好。
這是楊帆離開洛陽的第五天。
夜色深沉,萬籁俱靜,左金吾衛大營裡面,一隊隊士卒挾戈按刀,肅靜地巡弋着,除了偶爾響起的驗看符牌、喝問口令的聲音,靜寂的大營中隻有巡邏軍士的甲葉铿锵聲和整齊的腳步聲。
楊帆一身青衣,如同隐在草叢中的一隻狐狸,悄悄地摸到了大營邊緣,趁着兩支巡邏隊伍交叉而過的片刻空隙,他把驅傩鬼面往臉上一扣,倏然閃入金吾衛大營。
他在邙山腳下已經住了三天,這三天,他就借住在邙山腳下一戶農夫家裡,每日登邙山,白天仔細觀察邙山腳下金吾衛大營的布署設置,夜晚觀察軍營巡邏和布防情況。
如今他已把金吾衛大營中各處營帳設置記得爛熟于胸,把他假設的幾條潛進和退出的路線上士兵巡邏的時間和走動的規律也全摸清了。
軍營中同樣是外緊内松。
承平年代,天子腳下,雖然因為是皇家衛戍部隊,所以軍紀森嚴,但是此處是他們的駐地,不可能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做大敵将至的布署,潛過幾道巡弋防線之後,楊帆就可以從容前進了。
丘神績的大帳很好找,由于這處營地是金吾衛的永久駐地,所以帥帳并不像行軍在外支起的帳蓬,帥帳所在地是一處三進的院落,實際上這相當于一座帥府。
第一進院落是一座極為寬廣宏大的議事堂,丘神績每日便在此擊鼓聚将,點卯議事。
第二進院落是丘神績會見重要官屬部下,日常議事辦公之所,第三進院落才是他平時休息、生活的所在。
帥府所在,防衛又嚴格了些。
楊帆在山上仔細地觀察了三天,因為士兵換防時要打着燈籠,他遠遠觀察,已對這裡的換防了如指掌。
帥府裡共有兩支巡邏衛隊,每支分為三小隊,輪流巡邏于帥府前院後院。
兩支衛隊一支是二更三刻換防,一直到天明撤防。
另一支是三更三刻換防,也是直到天明,中間再不換防,兩支衛隊錯開換防時間,是為了防止同時換防的刹那,被人趁隙而入。
夜間必須換防一次,是避免士兵從入夜開始一直巡邏到天明,精力體力不能始終保持充沛。
楊帆還發現他們換防時要對卸值士兵逐一點名,換防士兵逐一點卯,避免有生人或不是當晚當值的士兵混進隊伍。
楊帆挑的就是這個時刻,防範再嚴密,換防時有
” “怎麼?” “那個女人很有勢力,我擔心她惱羞成怒,心懷怨憤,會對我不利。
我出去躲幾天,等她氣頭兒過了就沒事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
” “說的是,女人家心眼小,那你要去哪裡?” “城郊,随處找個地方。
不過,這可不能對甯姐說,省得她為我擔心。
” “嗯!可是她若問起怎麼辦?” “這個好辦,我就說,坊丁的差使已經辭了,出去走走,尋份事情做,你别說漏了就行。
” …… “甯姐,我得離開洛陽幾天。
” “怎麼?” “你也知道,我受傷之後,蘇坊正辭了我的差使。
” “嗯,我剛聽說,太不像話了,蘇坊正怎麼能這麼做,再說你現在都養好傷了,又沒落下殘疾,回頭我讓我娘跟他說說,看是否……” “不必了,說實話,做個坊丁,也沒啥前程。
我還年輕,想出去走走,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機會。
” “那……你要出去很久麼?” “不會,就幾天吧,先在附近轉轉,打聽一下消息。
不管成不成的,我都會回來,放心。
有楊家和坊裡給的那筆錢,就是找不到差使,我也能舒舒服服地過上一年,暫時還不愁吃不飽肚子。
” “那好,你出闖闖也好,男兒大丈夫,總要有些出息才是。
隻是,不管找不找得到機會,一定要盡快回來,别讓我們擔心。
” “好,甯姐,那我走了。
” …… 孟津,邙山,這裡駐紮着禁軍左金吾衛。
邙山是一座黃土山,山不高,也不險,實際上就是個大黃土丘,但是邙山的名氣很大。
風水師認為,邙山是頭枕黃河,腳登伊阙的風水寶地,故而這裡成為許多帝王的埋骨之所。
僅漢朝皇帝冢,這裡至少就有三座。
不過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并沒有葬在山上,而是葬在冢山之陰的黃河灘上。
據說這位漢光武帝的太子性格很是叛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驢,總喜歡跟他老子對着幹,劉秀病重将死時,考慮到這位驢太子的個性,自己若要求葬在山上,恐怕兒子非把他葬在河灘上不可,便故意要求,等他死後,要葬在黃河灘上。
誰知這位驢太子跟老子嗆了一輩子,眼見老子死了,竟然轉了性兒,乖乖按照老子的吩咐安排喪事了。
結果,劉秀的陵寝真就被安排在了黃河灘上了。
漢光武一生英雄,終究不能事事如願,掌控先機,可見兒孫自有兒孫福,再了不起的祖先,想安排好幾百幾千年後的事也是癡心妄想,碰上個混蛋兒子,就連身後事都安排不好。
這是楊帆離開洛陽的第五天。
夜色深沉,萬籁俱靜,左金吾衛大營裡面,一隊隊士卒挾戈按刀,肅靜地巡弋着,除了偶爾響起的驗看符牌、喝問口令的聲音,靜寂的大營中隻有巡邏軍士的甲葉铿锵聲和整齊的腳步聲。
楊帆一身青衣,如同隐在草叢中的一隻狐狸,悄悄地摸到了大營邊緣,趁着兩支巡邏隊伍交叉而過的片刻空隙,他把驅傩鬼面往臉上一扣,倏然閃入金吾衛大營。
他在邙山腳下已經住了三天,這三天,他就借住在邙山腳下一戶農夫家裡,每日登邙山,白天仔細觀察邙山腳下金吾衛大營的布署設置,夜晚觀察軍營巡邏和布防情況。
如今他已把金吾衛大營中各處營帳設置記得爛熟于胸,把他假設的幾條潛進和退出的路線上士兵巡邏的時間和走動的規律也全摸清了。
軍營中同樣是外緊内松。
承平年代,天子腳下,雖然因為是皇家衛戍部隊,所以軍紀森嚴,但是此處是他們的駐地,不可能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做大敵将至的布署,潛過幾道巡弋防線之後,楊帆就可以從容前進了。
丘神績的大帳很好找,由于這處營地是金吾衛的永久駐地,所以帥帳并不像行軍在外支起的帳蓬,帥帳所在地是一處三進的院落,實際上這相當于一座帥府。
第一進院落是一座極為寬廣宏大的議事堂,丘神績每日便在此擊鼓聚将,點卯議事。
第二進院落是丘神績會見重要官屬部下,日常議事辦公之所,第三進院落才是他平時休息、生活的所在。
帥府所在,防衛又嚴格了些。
楊帆在山上仔細地觀察了三天,因為士兵換防時要打着燈籠,他遠遠觀察,已對這裡的換防了如指掌。
帥府裡共有兩支巡邏衛隊,每支分為三小隊,輪流巡邏于帥府前院後院。
兩支衛隊一支是二更三刻換防,一直到天明撤防。
另一支是三更三刻換防,也是直到天明,中間再不換防,兩支衛隊錯開換防時間,是為了防止同時換防的刹那,被人趁隙而入。
夜間必須換防一次,是避免士兵從入夜開始一直巡邏到天明,精力體力不能始終保持充沛。
楊帆還發現他們換防時要對卸值士兵逐一點名,換防士兵逐一點卯,避免有生人或不是當晚當值的士兵混進隊伍。
楊帆挑的就是這個時刻,防範再嚴密,換防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