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憔悴青袍人
關燈
小
中
大
秋雨綿綿。
常言道,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書,秋雨如挽歌。
秋天的雨,總會給人一種凄苦的感覺。
這場秋雨從早晨就淅淅瀝瀝地下起來,到了午後仍不見停歇,秋意因此彌漫開來,天地間一片蕭索。
歸德坊内,一條泥濘的小道上,一個穿着淡青袍服,撐一把油紙傘的人,正在巷中踽踽獨行。
歸德坊位于洛陽城南,長夏門邊。
洛陽東南角及長夏門定鼎門等郭城地區的居民是比較少的,因為這裡距離繁華的市中心太遠,所以這裡有大片空曠的樹木叢林,雖然圈在城中,卻從未經開發過,野趣盎然。
因之,這裡也成為東都一道風景甚美的所在,一些喜靜的文人墨客和部分仕途失意貪圖房租便宜者,都會選擇這一地區作為居住地。
撐傘人出了小巷,面前赫然出現一片靜靜的樹林,樹葉兒被雨澆得油亮油亮的,整片林子都充滿了幽靜的氣氛,細雨仍在飄搖,林中隐隐現出一角紅色的飛檐,踏着深青色的草地走過去,當露水完全打濕了腳面的時候,便會看到一座小樓。
小樓倚坡而建,林木環繞,十分幽雅。
樓前沒立“旗望”,隻是挑着一隻酒幡,在風雨中輕輕地飄搖着,此處竟是一處酒家。
撐着油紙傘的人沒有停,徑直向那酒家走去。
滴水檐下,他收了傘,現出容貌來。
這人已經有五十出頭了,頭發已經花白,臉上生出密密的皺紋,前濃而後淡的一雙眉毛,略顯瘦削的臉頰,微微帶着些凄苦的味道,不知是不是受了這秋雨秋風的影響。
他擡頭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歎了口氣,便甩一甩傘上的雨水,推開竹篾編制的小門兒走進去。
酒樓裡很靜,這時候連市中心鬧市區走動的人都少了,更何況是這等幽靜的所在。
雨中酒客幾如斷魂,那酒博士也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隻剩下一個老掌櫃,坐在酒櫃後面托着下巴打盹兒,客人推門進來,随之刮進一陣秋風,輕輕拂動了櫃台上方懸着的一串酒牌菜牌。
酒牌菜牌都是竹制的,被風一吹,相互碰撞,發出一陣叮叮當當的響聲,那老掌櫃想是睡得熟了,竟然沒有醒來。
客人也不叫他,隻是四下一掃,就見酒店一角,臨窗坐着一個人,那人見他進來,便向他招了招手。
這位年逾五旬的客人便舉步走了過去。
屋角那副座位窗外,就是一片旺盛的野草,雖是深秋,依舊長得茂盛茁壯。
窗子支着,雨水澆在上面,發出“淋淋”的響聲,然後再流到野草的莖葉上,偶爾有風吹進來,拂動着那位酒客的衣袂。
那位酒客頭發上束着絲制的巾子,穿着一襲葛黃色的團領袍衫,颌下有一部稀疏的胡須,臉色微微有些發黃,但是看起來年紀并不大。
葛黃袍子的年輕人起身向他見禮,笑問道:“可是尤兄?” 五旬老者微微颔首:“某正是尤浩洋!” 黃袍年輕人微微一笑,肅手道:“尤兄請上座。
” 尤浩洋猶疑地瞟了他一眼,脫靴登榻,在案幾後面跪坐下來,黃袍年輕人也撩袍坐好,抄起酒杯,右手舉杯,左手托底,向他行了一個很客氣的敬酒禮:“秋雨苦寒,尤兄請先飲一杯,祛一祛身上的寒氣,咱們再慢慢談。
” 尤浩洋是被那個耳目人趙逾邀請來的,趙逾下了一番大力氣,終于找到一個有可能知道苗神客下落的人,但是要想從這人口中問出苗神客下落卻并不容易,尤浩洋隻稍稍露了一點口風,索酬極高,趙逾便安排他與楊帆直接見面。
楊帆喬裝改扮了一番,便與他約定了在此處會面。
尤浩洋其實官職不高,他隻是一個邸吏,進奏院裡的一個邸吏。
進奏院就相當于後世各省設置的駐京辦事處,負責為省中大員做些上傳下達的事情。
能在京裡設邸吏的,都是一方諸侯,他們設邸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上報轄内情況,而是為了方便他們随時了解京裡的情形。
那時代交通不便,訊息不靈,地方大員們豈能坐等隻與自己有關的消息經由朝廷方面傳達過來,他們自然要安排一些情報人員在京裡随時打聽朝堂上的一舉一動,這些人不但負責替地方大員打探朝中消息,也負責替他們聯絡京中權貴,交通感情。
因此,邸吏是個很肥的差使,地方大員們在别的地方都能省,卻絕對不會在邸吏的資金方面小裡小氣,所以邸吏都是肥得流油,可是凡事皆有例外,尤
常言道,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書,秋雨如挽歌。
秋天的雨,總會給人一種凄苦的感覺。
這場秋雨從早晨就淅淅瀝瀝地下起來,到了午後仍不見停歇,秋意因此彌漫開來,天地間一片蕭索。
歸德坊内,一條泥濘的小道上,一個穿着淡青袍服,撐一把油紙傘的人,正在巷中踽踽獨行。
歸德坊位于洛陽城南,長夏門邊。
洛陽東南角及長夏門定鼎門等郭城地區的居民是比較少的,因為這裡距離繁華的市中心太遠,所以這裡有大片空曠的樹木叢林,雖然圈在城中,卻從未經開發過,野趣盎然。
因之,這裡也成為東都一道風景甚美的所在,一些喜靜的文人墨客和部分仕途失意貪圖房租便宜者,都會選擇這一地區作為居住地。
撐傘人出了小巷,面前赫然出現一片靜靜的樹林,樹葉兒被雨澆得油亮油亮的,整片林子都充滿了幽靜的氣氛,細雨仍在飄搖,林中隐隐現出一角紅色的飛檐,踏着深青色的草地走過去,當露水完全打濕了腳面的時候,便會看到一座小樓。
小樓倚坡而建,林木環繞,十分幽雅。
樓前沒立“旗望”,隻是挑着一隻酒幡,在風雨中輕輕地飄搖着,此處竟是一處酒家。
撐着油紙傘的人沒有停,徑直向那酒家走去。
滴水檐下,他收了傘,現出容貌來。
這人已經有五十出頭了,頭發已經花白,臉上生出密密的皺紋,前濃而後淡的一雙眉毛,略顯瘦削的臉頰,微微帶着些凄苦的味道,不知是不是受了這秋雨秋風的影響。
他擡頭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歎了口氣,便甩一甩傘上的雨水,推開竹篾編制的小門兒走進去。
酒樓裡很靜,這時候連市中心鬧市區走動的人都少了,更何況是這等幽靜的所在。
雨中酒客幾如斷魂,那酒博士也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隻剩下一個老掌櫃,坐在酒櫃後面托着下巴打盹兒,客人推門進來,随之刮進一陣秋風,輕輕拂動了櫃台上方懸着的一串酒牌菜牌。
酒牌菜牌都是竹制的,被風一吹,相互碰撞,發出一陣叮叮當當的響聲,那老掌櫃想是睡得熟了,竟然沒有醒來。
客人也不叫他,隻是四下一掃,就見酒店一角,臨窗坐着一個人,那人見他進來,便向他招了招手。
這位年逾五旬的客人便舉步走了過去。
屋角那副座位窗外,就是一片旺盛的野草,雖是深秋,依舊長得茂盛茁壯。
窗子支着,雨水澆在上面,發出“淋淋”的響聲,然後再流到野草的莖葉上,偶爾有風吹進來,拂動着那位酒客的衣袂。
那位酒客頭發上束着絲制的巾子,穿着一襲葛黃色的團領袍衫,颌下有一部稀疏的胡須,臉色微微有些發黃,但是看起來年紀并不大。
葛黃袍子的年輕人起身向他見禮,笑問道:“可是尤兄?” 五旬老者微微颔首:“某正是尤浩洋!” 黃袍年輕人微微一笑,肅手道:“尤兄請上座。
” 尤浩洋猶疑地瞟了他一眼,脫靴登榻,在案幾後面跪坐下來,黃袍年輕人也撩袍坐好,抄起酒杯,右手舉杯,左手托底,向他行了一個很客氣的敬酒禮:“秋雨苦寒,尤兄請先飲一杯,祛一祛身上的寒氣,咱們再慢慢談。
” 尤浩洋是被那個耳目人趙逾邀請來的,趙逾下了一番大力氣,終于找到一個有可能知道苗神客下落的人,但是要想從這人口中問出苗神客下落卻并不容易,尤浩洋隻稍稍露了一點口風,索酬極高,趙逾便安排他與楊帆直接見面。
楊帆喬裝改扮了一番,便與他約定了在此處會面。
尤浩洋其實官職不高,他隻是一個邸吏,進奏院裡的一個邸吏。
進奏院就相當于後世各省設置的駐京辦事處,負責為省中大員做些上傳下達的事情。
能在京裡設邸吏的,都是一方諸侯,他們設邸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上報轄内情況,而是為了方便他們随時了解京裡的情形。
那時代交通不便,訊息不靈,地方大員們豈能坐等隻與自己有關的消息經由朝廷方面傳達過來,他們自然要安排一些情報人員在京裡随時打聽朝堂上的一舉一動,這些人不但負責替地方大員打探朝中消息,也負責替他們聯絡京中權貴,交通感情。
因此,邸吏是個很肥的差使,地方大員們在别的地方都能省,卻絕對不會在邸吏的資金方面小裡小氣,所以邸吏都是肥得流油,可是凡事皆有例外,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