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如臨大敵
關燈
小
中
大
管事老劉臉色沉重地從書齋中走出來,幾個管事的立即迎上去低聲詢問了幾句,劉管事搖了搖頭,沉聲道:“行了,都别問了,這兒夠亂得了,你們就不要跟着添亂了,趕快把大家都安頓下去,各歸各位,各司其職,不要亂,也不能亂。
老羅,明兒一早,你帶人去購置些東西,操辦劉備身的後事。
” 那羅管事瞠目道:“什麼?這……合适嗎?他奉宸衛的人死了,就在咱們府上辦喪事?這多晦氣!” 老劉訓斥道:“劉備身的老家遠在千裡之外,人是為了咱們阿郎死的,不在咱們這兒辦又能在哪兒辦?” 他說完了回頭往書樓裡看了一眼,見書樓中似無人聽見,便急急走下台階,把老羅拉到一邊,壓低聲音道:“你呀,就别嫌晦氣啦,那飛天大盜擺明了沖着咱們老爺來的,咱們還得指着這些兵将替咱們擋災呢! 那個中郎将蔡東成和其他三位千牛備首,跟這個劉奎是二十多年的老交情,咱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呐。
這件事兒是阿郎同意了的,你可得認真着辦、隆重着辦,萬萬不可叫人挑咱們的毛病。
” 老羅連聲道:“原來如此,曉得了,管事放心,這事兒我老羅一定辦得叫他們沒挑兒。
” “二十多年的老交情麼……” 側耳聽見了這句話,一絲冷意從楊帆眸底倏然閃過。
第二天一早,飛天大盜再入楊府,夜盜劉備身人頭的事情就在坊間傳開了,等到中午的時候,消息就已傳遍整個洛陽城。
口口相傳、層層渲染之下,這個夜入楊府殺死奉宸衛千牛備身劉奎的刺客已被傳的神乎其神,據說這個刺客修有一口飛劍,可以殺人于千裡之外,據說他有飛天遁地的本領,百萬軍中可取上将首級,據說…… 而楊府裡面,此刻正在為千牛備身劉奎隆重地操辦喪事,書齋兩層小樓整個兒變成了一座靈堂,一樓正廳裡擺香案設祭,貢獻三牲、時令水果,香爐蠟台等等,香案前又設了火盆,金銀锞子燒得本來很雅緻的小樓裡烏煙瘴氣的。
劉奎的屍體由老羅去找了一個膽大的裁縫來,許之以重金,一針一線地給縫成了全屍,裝棺盛斂,置放于香案之後…… 其實楊郎中根本不需要這麼做來邀好蔡東成,他也是毀容瞽目之後,心神已亂,再不複昔日的精明沉穩。
劉奎死在這兒,而兇手明顯還會再來,就算他往外趕,蔡東成、沈家輝等人也不會走了,他們與劉奎情同手足,這個仇豈能不報? 楊帆依舊幹着夜晚打更、白天打雜的活兒,置辦靈堂的時候,他就在裡邊跟着忙碌,蔡東成帶着沈家輝三兄弟在劉奎靈位前咬牙切齒地發誓,一定要把兇手千刀萬剮,為兄弟複仇,可他們怎想得到,兇手就在他們旁邊。
午後,突然有大批刑部差人趕到楊府,武侯坊丁和楊府下人,統統被趕到側院,從楊府正門經前廳直到後宅這處書齋,沿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書齋更是被刑部公人團團圍住,不許閑雜人等靠近。
一看這架勢,就是有重要人物将至,可惜就連作為二管事的老羅也不知道來的人是誰,因為就連他這個負責操持喪禮的人也被轟出書齋了。
楊家後院的景色還是很秀麗的,雖然唐初園林并不怎麼精緻,不對環境進行太多的人為修飾,不設置太多的人文景觀,但是勝在野趣盎然。
被轟趕到兩廂側院的武侯坊丁、楊府下人們知道将有大人物趕到,也沒人敢胡亂走動,院内便尤其顯得寂靜。
馬橋趁機回家去了,因為有大人物過來,暫時不需要他們這些人的時候,馬橋向劉管事告了個假,要回去看看老娘。
馬橋的孝在修文坊是出了名的,劉管事也知之甚詳。
那時的人特别在乎一個“孝”字,反正府上暫時不需支派給他差事,所以劉管事很痛快地答應了。
秋天的園林,隐隐帶些肅殺的味道,楊帆獨自一人行走于林中,一副東張西望的樣子,完全是一副初到豪門處處新鮮的樣子,實際上他卻是在熟記周圍的環境。
很明顯,随着劉奎
老羅,明兒一早,你帶人去購置些東西,操辦劉備身的後事。
” 那羅管事瞠目道:“什麼?這……合适嗎?他奉宸衛的人死了,就在咱們府上辦喪事?這多晦氣!” 老劉訓斥道:“劉備身的老家遠在千裡之外,人是為了咱們阿郎死的,不在咱們這兒辦又能在哪兒辦?” 他說完了回頭往書樓裡看了一眼,見書樓中似無人聽見,便急急走下台階,把老羅拉到一邊,壓低聲音道:“你呀,就别嫌晦氣啦,那飛天大盜擺明了沖着咱們老爺來的,咱們還得指着這些兵将替咱們擋災呢! 那個中郎将蔡東成和其他三位千牛備首,跟這個劉奎是二十多年的老交情,咱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呐。
這件事兒是阿郎同意了的,你可得認真着辦、隆重着辦,萬萬不可叫人挑咱們的毛病。
” 老羅連聲道:“原來如此,曉得了,管事放心,這事兒我老羅一定辦得叫他們沒挑兒。
” “二十多年的老交情麼……” 側耳聽見了這句話,一絲冷意從楊帆眸底倏然閃過。
第二天一早,飛天大盜再入楊府,夜盜劉備身人頭的事情就在坊間傳開了,等到中午的時候,消息就已傳遍整個洛陽城。
口口相傳、層層渲染之下,這個夜入楊府殺死奉宸衛千牛備身劉奎的刺客已被傳的神乎其神,據說這個刺客修有一口飛劍,可以殺人于千裡之外,據說他有飛天遁地的本領,百萬軍中可取上将首級,據說…… 而楊府裡面,此刻正在為千牛備身劉奎隆重地操辦喪事,書齋兩層小樓整個兒變成了一座靈堂,一樓正廳裡擺香案設祭,貢獻三牲、時令水果,香爐蠟台等等,香案前又設了火盆,金銀锞子燒得本來很雅緻的小樓裡烏煙瘴氣的。
劉奎的屍體由老羅去找了一個膽大的裁縫來,許之以重金,一針一線地給縫成了全屍,裝棺盛斂,置放于香案之後…… 其實楊郎中根本不需要這麼做來邀好蔡東成,他也是毀容瞽目之後,心神已亂,再不複昔日的精明沉穩。
劉奎死在這兒,而兇手明顯還會再來,就算他往外趕,蔡東成、沈家輝等人也不會走了,他們與劉奎情同手足,這個仇豈能不報? 楊帆依舊幹着夜晚打更、白天打雜的活兒,置辦靈堂的時候,他就在裡邊跟着忙碌,蔡東成帶着沈家輝三兄弟在劉奎靈位前咬牙切齒地發誓,一定要把兇手千刀萬剮,為兄弟複仇,可他們怎想得到,兇手就在他們旁邊。
午後,突然有大批刑部差人趕到楊府,武侯坊丁和楊府下人,統統被趕到側院,從楊府正門經前廳直到後宅這處書齋,沿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書齋更是被刑部公人團團圍住,不許閑雜人等靠近。
一看這架勢,就是有重要人物将至,可惜就連作為二管事的老羅也不知道來的人是誰,因為就連他這個負責操持喪禮的人也被轟出書齋了。
楊家後院的景色還是很秀麗的,雖然唐初園林并不怎麼精緻,不對環境進行太多的人為修飾,不設置太多的人文景觀,但是勝在野趣盎然。
被轟趕到兩廂側院的武侯坊丁、楊府下人們知道将有大人物趕到,也沒人敢胡亂走動,院内便尤其顯得寂靜。
馬橋趁機回家去了,因為有大人物過來,暫時不需要他們這些人的時候,馬橋向劉管事告了個假,要回去看看老娘。
馬橋的孝在修文坊是出了名的,劉管事也知之甚詳。
那時的人特别在乎一個“孝”字,反正府上暫時不需支派給他差事,所以劉管事很痛快地答應了。
秋天的園林,隐隐帶些肅殺的味道,楊帆獨自一人行走于林中,一副東張西望的樣子,完全是一副初到豪門處處新鮮的樣子,實際上他卻是在熟記周圍的環境。
很明顯,随着劉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