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塞下曲 第三章 曠野(三)

關燈
走上前,指着一卷猩紅色的蜀錦問道。

    突厥語裡可能還沒有錦這個名詞,所以他發的是漢語音,聽起來怪怪的,好像剛被人打碎了鼻梁骨。

     “紅色,喜慶時穿,生皮,足夠了,不換。

    一尺一個銀鈴。

    換銅鈴,要二十個!”李旭用手裡的尺子比劃着,按照徐大眼事先的吩咐獅子大開口。

    這是他的獨家貨物,所以不怕其他商販責怪自己攪亂行情。

     女子們點綴在衣服邊緣和手腕上的銀鈴比銅鈴小,但三個湊起來也有半錢重。

    而男人們綴在衣服邊緣和頭發上的銅鈴很大,二十個銅鈴拿到中原去賣掉,足可賣到上百文。

    所以,李旭手裡任何一卷蜀錦能脫手,都讓他完全賺夠最初的本錢。

     年青霫族男人用手摸了摸錦的厚度,對着夕陽再看看顔色,臉上露出了中意的表情。

    沖着遠方大喊幾句,叫過了一個年紀與黃衫少女差不多的霫族女子,低聲跟對方商量了一會兒,開始從頭發上向下解銅鈴。

     那女子顯然不希望破壞丈夫的威武形象,伸手輕輕拉住了男人的胳膊。

    小聲斥責。

    像是說自己的丈夫太過奢侈。

    然後,卻從手腕上把一個綴滿細鍊和小鈴的镯子褪了下來,放到了李旭面前。

     “铛!”李旭被銀鈴發出悅耳的聲音吓了一跳。

    這太多了,足足有一兩銀子,化成銀餅換銅錢,能換兩千文。

    況且镯子的式樣實在新奇,若能直接賣給大戶人家,估計三千文也能換得到。

     徐大眼卻絲毫不覺得驚詫,收起銀镯,利落地把紅錦展開,一尺尺量下去。

    量夠了十尺,沖那個霫族男子友善地笑了笑,又饒上了一尺添頭。

    用刀子割開,卷好,恭敬地放在了霫人夫婦的手中。

     霫族男子把屬于自己的蜀錦迎風抖開,當空折成三折,厚厚地披到了妻子的身上。

    年青的妻子被紅錦照得雙頰生暈,把頭輕輕地倚在了丈夫胸口。

    兩個人彼此倚靠着,拎着換來茶葉、綢緞、漆盤等物件,分開人群,慢慢走遠。

     有女子羨慕地看着那對夫妻離開,提起李旭面前的紅錦,在自己身上比了比,又歎了口氣,低着頭離開。

    卻有更多的女子圍過來,用從手腕,衣角上扯下銀鈴,換蜀錦為衣。

     北行之前,李懋給兒子所選的蜀錦都是大紅大紫的顔色。

    對于漢人女子來說,這種顔色稍嫌豔麗。

    在草原上,卻剛好與周圍清新明快的景色搭配了起來。

    所以這種濃色反倒稱為霫人的最愛,一個個撫摩比量,愛不釋手。

     眼看着紅錦就要被女子們扯盡,藍衫少女急了起來。

    上前一把拉住李旭的手,大聲命令道:“剩下的我包了,給娥茹姐姐做嫁衣!” 沒等李旭表态,黃衫女子低聲說道。

    “小妹,這樣不好吧。

    還有别的顔色可挑呢。

    我喜歡那個金色,剛好配上他們部落的戰旗!” “我,我還有一塊,夠,夠做一件嫁,嫁衣!”李旭被少女魯莽的行為又鬧紅了臉,結結巴巴地說道。

     周圍霫族人雖然聽不懂漢語,卻也從少女的表情上猜到她要把剩下的紅色蜀錦全買下。

    還以為她是為了自己今後做準備,滿臉善意地大笑了起來。

     “不早說!”少女狠狠地瞪了李旭一眼,臉上飛起了兩朵紅雲,跺了跺腳,閃到了旁邊。

     “那隻有數尺,不是整塊!”李旭紅着臉解釋。

    卻無法讓少女明白非整塊的布不會擺在攤面上這個習俗。

     那個發音為娥茹的黃衫少女年齡看起來比藍衫少女略長,拉住自己的妹妹,慢慢地翻看别色蜀錦。

    待李旭把這波客人全大發走,才把一直披在自己肩頭的黃錦重新放回攤位,低聲向李旭問道:“這個顔色的,和紅色的一樣賣麼?” “一,一樣。

    如果你買,可以少,少算些!”李旭賺錢賺得有些心虛起來。

    北行前,父親把家中所有搜羅到的銅錢和母親幾件壓箱底的首飾都換了蜀錦。

    當時開銷雖然很大,但自己在短短半個時辰内,足足賺回了十倍的回報。

    如果再按照徐大眼的指示賣高價,他覺得自己實在有些貪婪。

     “我要做兩件嫁衣,一件做成中原式樣的,要紅色。

    一件我們做成我們霫人式樣的,要金黃色。

    你看看我需要買幾尺,價錢和别人一樣,我不能欺負客人!”娥茹卻不肯要李旭的折扣,低聲問道。

     她的中原話說得很流暢,隐隐地還帶着吳地一帶的韻味。

    與藍衫少女的明快清新的發音不同,聽在耳朵裡卻令人感到另外一種舒坦。

     “這,這個,我,我也不太懂!要不,你把這塊黃錦,和這塊紅錦都拿去?”李旭從貨攤下拿出另一塊紅錦,與黃錦擺在一處,試探着問道。

    “我可以隻算你一半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