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塞下曲 第三章 曠野(三)

關燈
緞商講不出道理來,又怕惹了張三這個黑臉漢子回程受氣,也隻好悻然作罷。

    倒是那些帶了獨家貨物的商販,一個個興高采烈,滿心歡喜地盤算着明天如何賺個盆滿缽圓。

     李旭的貨物帶的貨物比較單一,除了幾十斤粗茶就是數匹蜀錦。

    那粗茶是草原上的流行貨,買賣雙方對其行情都心知肚明。

    商販們即便想趁機擡價,也擡不高多少。

    而蜀錦不是北方所産,價格在上谷郡本來就已經高得離奇,一幹想賺快錢的商販,沒人會販賣這種又厚,又重,且成本高的東西。

    所以他與衆人沒什麼沖突,早早地地從人群中退了出來,坐在另一個火堆旁喝酒解悶。

     “你明天别跟他們攙和,那幾匹蜀錦,想辦法折了銀子賣!”趁人不注意,徐大眼湊在李旭耳邊叮囑道。

     李旭愁的正是這件事,皺了皺眉頭,低聲問道“怎麼換啊?大夥換得可都是生皮!”。

    他對于做生意的門道幾乎一竅不通,原來的計劃是按照在中原蜀錦和綢緞的價格,把手中的錦全部折了皮貨,托孫九帶回上谷,再由父親出手換成銅錢彌補家中虧空。

    但從今晚大夥統一制定的價格來看,明天能換到的生皮數量遠遠超過了出塞前的估計。

    這麼重的貨物托他人往回帶,未免有些太不近人情。

     “把蜀錦按中原的價格折成綢布,再把綢布按今晚的價格折成生皮,然後按霫族人的價格,把生皮折成銀塊。

    這裡人身上綴慢銀鈴,估計銀子的價格不會太高!”徐大眼根據自己這幾天的觀察,拿了根一段燒黑了的樹枝,在地上寫寫劃劃。

     很快,他就算出了蜀錦和生皮的價位比。

    把數字讓李旭記住了,然後用靴子底從地面上抹掉。

     李旭默默地背了兩遍徐大眼給出的數字,認同了對方的建議。

    如果托九叔向家中帶銀子,路上就不會太累人。

    且以孫九的為人,交給他再多的銀兩,他也不會半路把他給吞掉。

     “我明天還要換一到兩匹馬,否則生皮太多,九叔沒法幫我往回帶!然後再換些他們吃的奶酪和炒米,如果在這裡常住,不能總白吃白喝人家的東西。

    ”李旭非常坦誠地對徐大眼說道。

     霫人再熱情,最終也有個限度。

    在中原,一個人在自己親戚家住久了還會遭人厭惡,更何況眼下自己和徐大眼兩個與霫人無親無故。

     “我托九叔幫忙打聽了一下,每年在冬初,部落中所有男子要結隊出門打獵。

    今年風調雨順,附近黃羊特别多。

    所以,咱們吃的東西應該問題不大!”對如何在草原上生存,徐大眼早有準備。

    但對李旭說的買馬,他卻提了一個非常荒謬的建議:“買馬可以,盡量買個頭小,跑得慢劣馬。

    能馱貨即可,千萬别買模樣高大的!” “為什麼?”李旭驚問。

    徐大眼卻不肯跟他解釋,隻是要求他無論如何一定要照做。

    李旭本來性子就随和,見徐大眼說得鄭重,隻好硬着頭皮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臨近數個部落的霫人紛紛聞訊趕來,把蘇啜部的營地擠了個滿滿當當。

    此地距離長城太遠,中間又隔了奚人部族,中原貨向來緊俏。

    況且每年落雪後商路即斷絕,一直到明年五月其他商隊也有可能再次出現。

    因此,很多部落的長老親自率隊而來,一方面向蘇啜部的頭領和長老表示謝意,另一方面也防止自家的兒朗因為經驗不足而上了中原商販的當。

     生皮在草原上本來就是個賤東西,每年秋天,部落中都要根據積累的幹草數量近草場情況大批地淘汰老弱病殘牲口。

    這些皮子剝下來用不完,霫人又沒耐心一張張去硝制。

    在手裡放上一兩年,生皮上就會磕滿蟲子洞,變得一文不值。

    所以商販們手中貨物的價格訂得雖然有些高,卻還在霫族人承受範圍内。

    況且商販們所帶的全是新貨,即便質量最差的,也遠遠比奚族商販運來的二手貨高檔得多。

     王麻子、杜疤瘌等人賺得眉開眼笑,連跟跟人說話時的語氣都比平常客氣了三分。

    正如九叔所言,有了盈餘,商販們的手腳就比原來大方了許多。

    特别是杜疤瘌,李旭親眼看見這個吝啬鬼在第一天收攤時偷偷地包了一大塊茶磚,塞進了幫他照看攤位的霫族女子手中。

     那名女子連聲緻謝,雖然與杜疤瘌彼此之間沒有太多了詞彙可用于交流,可一刹那的目光中,竟是分外的溫柔。

     那種目光李旭也曾見過。

    當時,妗妗正端着一碗藥,抱怨舅舅身體不夠結實,總是生病拖累她受苦。

    嘴裡的話說得很難聽,看向舅舅的目光卻與此别無二至。

     一瞬間,李旭有些失神。

    王麻子的面孔在他眼裡不再那麼惡心。

    而一手持刀,一手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