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塞下曲 第一章 盛世(三)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天才放亮,李懋就爬起來收拾東西進城。
臨動身前從塞外帶回的貨物中揀了四張生牛皮,兩簍幹菇、一捆牛肉幹,交到兒子手裡,命令:“給你舅舅送去,這幾天别去上學,家裡有事情要你做!” “随便曠課,楊老夫子會生氣的!”李旭大聲抗議,見父親不理睬,又嘟嘟囔囔地補充了一句,“這兩天講的是策論,會試時…….” “叫你去就去,哪多廢話!”李懋顯然心情不太好,豎起了眼睛呵斥。
李旭不知道一向和氣父親為什麼發火,不敢在頂撞。
把一幹雜貨挂在了騾子背上,殃殃地跟在父親的身後出了家門。
天還早,官道上十分冷清,秋風卷着早黃的落葉在半空中飛舞,缤紛的蝴蝶般映襯在淡藍色的遠山下,絢麗中帶着幾分蒼涼。
“皇上可能又要打仗了,咱上谷兵向來名聲在外?”岔路口,老李懋看了看滿臉委屈的兒子,歎息着說道。
想想這些話遠遠超出了一個十四歲孩子的理解能力,苦笑了一下,打馬遠去。
“打仗麼?好事情啊?剛好從軍去立功名。
”李旭看着父親越發蒼老的背影,不解地想。
平素在縣學,曾經追随越公楊素掃平江南的楊老夫子沒少提他自己當年的英雄事。
每談起大軍過江後勢如破竹,把陳後主從井裡揪出來的壯舉,則揮掌拍案,整個人仿佛都年青了十幾歲。
“大丈夫在世,當立不世功名,上則緻君,下則衛民,若有利于國家,雖百死而不旋踵…….”楊老夫子在衆少年面前,如是揮灑自己的輕狂。
逢此時,李旭等人也跟着如醉如癡,仿佛自己也變成了韓擒虎、賀若弼,跟在年少的晉王身後一道指點江山。
從來沒想過,以自己的身份和家世,若從軍亦隻能為一個馬前卒,百死而不旋踵的機會每天都有,立不世功名的可能性比遭雷擊多不出多少。
想着想着,不覺來到了“有間”客棧門前。
這幾年民間凋敝,尋常人家都是一日兩餐,客棧裡上午尋不到生意,通常也不生火。
出乎李旭意料的是,舅舅張寶生居然沒在客棧裡準備食材,偌大個客棧空蕩蕩的,不見一個人影。
“怕是在後院忙吧!”李旭站在門口等了片刻,牽着坐騎繞向了後門。
客棧的後院就是舅舅的家,兩道破敗的土牆隔出一個空蕩蕩的院落。
李旭順着後柴門向裡邊一探,剛好看見自己最怕見到的小妗子張劉氏。
這張劉氏是遠近聞了名的潑辣女人,在家中待字到十九歲,四鄰無人敢問。
其父母實在不得以才收了十吊錢的聘禮,把她許給了張寶生做填房。
那時候張寶生的買賣正紅火,娶了一個比自己年青二十多的女子,捧在掌心都怕化了。
劉大小姐過門後脾氣暴漲,很快吓得來打秋風的親友鄉鄰不敢登門。
可若不是如此,張寶生的客棧也挺不到現在。
隻是如此會當家的女人卻始終沒能給張家延續香火,害得張寶生總是想在續一房妾。
每當他怯怯地把這個打算提出來,總是被張劉氏指着鼻子罵出門去。
日子久了,也隻好斷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作為一個讀書人,李旭自然不會看妗子順眼。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舅舅年齡還不算老,理當娶一個能生育的女人為他延續香火。
但作為晚輩,這些公論他不能在舅舅面前提及,隻好盡量減少與小妗子的碰面機會,以求“不見不知則無不言之過”的君子坦蕩。
他不想見到自己的妗子,張劉氏卻仿佛心有靈犀。
察覺到家門口有腳步聲,頭也不擡地斷喝道:“楞什麼,還不快幫我抓住這隻雞,耽誤了楊老爺定的壽筵,咱們吃不了兜着走!” “哎,――哎!”李旭打了一哆嗦,這才發現自己的小妗一手拎着尖刀,正貓着腰和牆根的大公雞對峙。
那隻公雞顯然知道大難臨頭,豎起雞冠,伸長脖子,咯咯叫着,左沖右突,試圖突破
臨動身前從塞外帶回的貨物中揀了四張生牛皮,兩簍幹菇、一捆牛肉幹,交到兒子手裡,命令:“給你舅舅送去,這幾天别去上學,家裡有事情要你做!” “随便曠課,楊老夫子會生氣的!”李旭大聲抗議,見父親不理睬,又嘟嘟囔囔地補充了一句,“這兩天講的是策論,會試時…….” “叫你去就去,哪多廢話!”李懋顯然心情不太好,豎起了眼睛呵斥。
李旭不知道一向和氣父親為什麼發火,不敢在頂撞。
把一幹雜貨挂在了騾子背上,殃殃地跟在父親的身後出了家門。
天還早,官道上十分冷清,秋風卷着早黃的落葉在半空中飛舞,缤紛的蝴蝶般映襯在淡藍色的遠山下,絢麗中帶着幾分蒼涼。
“皇上可能又要打仗了,咱上谷兵向來名聲在外?”岔路口,老李懋看了看滿臉委屈的兒子,歎息着說道。
想想這些話遠遠超出了一個十四歲孩子的理解能力,苦笑了一下,打馬遠去。
“打仗麼?好事情啊?剛好從軍去立功名。
”李旭看着父親越發蒼老的背影,不解地想。
平素在縣學,曾經追随越公楊素掃平江南的楊老夫子沒少提他自己當年的英雄事。
每談起大軍過江後勢如破竹,把陳後主從井裡揪出來的壯舉,則揮掌拍案,整個人仿佛都年青了十幾歲。
“大丈夫在世,當立不世功名,上則緻君,下則衛民,若有利于國家,雖百死而不旋踵…….”楊老夫子在衆少年面前,如是揮灑自己的輕狂。
逢此時,李旭等人也跟着如醉如癡,仿佛自己也變成了韓擒虎、賀若弼,跟在年少的晉王身後一道指點江山。
從來沒想過,以自己的身份和家世,若從軍亦隻能為一個馬前卒,百死而不旋踵的機會每天都有,立不世功名的可能性比遭雷擊多不出多少。
想着想着,不覺來到了“有間”客棧門前。
這幾年民間凋敝,尋常人家都是一日兩餐,客棧裡上午尋不到生意,通常也不生火。
出乎李旭意料的是,舅舅張寶生居然沒在客棧裡準備食材,偌大個客棧空蕩蕩的,不見一個人影。
“怕是在後院忙吧!”李旭站在門口等了片刻,牽着坐騎繞向了後門。
客棧的後院就是舅舅的家,兩道破敗的土牆隔出一個空蕩蕩的院落。
李旭順着後柴門向裡邊一探,剛好看見自己最怕見到的小妗子張劉氏。
這張劉氏是遠近聞了名的潑辣女人,在家中待字到十九歲,四鄰無人敢問。
其父母實在不得以才收了十吊錢的聘禮,把她許給了張寶生做填房。
那時候張寶生的買賣正紅火,娶了一個比自己年青二十多的女子,捧在掌心都怕化了。
劉大小姐過門後脾氣暴漲,很快吓得來打秋風的親友鄉鄰不敢登門。
可若不是如此,張寶生的客棧也挺不到現在。
隻是如此會當家的女人卻始終沒能給張家延續香火,害得張寶生總是想在續一房妾。
每當他怯怯地把這個打算提出來,總是被張劉氏指着鼻子罵出門去。
日子久了,也隻好斷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作為一個讀書人,李旭自然不會看妗子順眼。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舅舅年齡還不算老,理當娶一個能生育的女人為他延續香火。
但作為晚輩,這些公論他不能在舅舅面前提及,隻好盡量減少與小妗子的碰面機會,以求“不見不知則無不言之過”的君子坦蕩。
他不想見到自己的妗子,張劉氏卻仿佛心有靈犀。
察覺到家門口有腳步聲,頭也不擡地斷喝道:“楞什麼,還不快幫我抓住這隻雞,耽誤了楊老爺定的壽筵,咱們吃不了兜着走!” “哎,――哎!”李旭打了一哆嗦,這才發現自己的小妗一手拎着尖刀,正貓着腰和牆根的大公雞對峙。
那隻公雞顯然知道大難臨頭,豎起雞冠,伸長脖子,咯咯叫着,左沖右突,試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