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塞下曲 第一章 盛世(二)

關燈
都是些他不敢向人家要錢的主兒。

    而尋常人家,誰又有錢去他那吃喝!”父親李懋低歎了一聲,不知道為妻兄還是為了自己。

     日子漸漸變得艱難,做生意的人總是最敏銳的感覺到世态的變化。

    開皇、仁壽年間,皇上沒那麼英明神武,也寫不得好文章,但自己從塞外弄回來的皮貨和牲口,總是很快就能脫出手去。

    而現在是大業年,說是家大業大,自己從集市上辦貨卻要花費以往三倍的力氣。

    從塞外運回來的貨物,也要花費三倍的力氣和時間才能在不折本的情況下出手。

     “那你還厚着臉皮從舅家拿吃食,下月去官學時,記得順路帶件長衫給你舅舅,娘今年春天時剛做好的,本來想着入冬時給你穿。

    反正看你這身闆長法,諒也穿不下去了!”李張氏聽丈夫和兒子說起自己的娘家,放下筷子,低聲說道。

     屋子中喜慶的氣氛被生活瑣事沖得有些淡,夫妻、父子三人都沉默下來。

    張家窘迫在那裡明擺着,而李家的情況僅僅是比張家好一點而已,即便李張氏想多幫襯娘家人一點兒,也擠不出太多的東西來。

     “啪!”麻油燈的燈芯爆了,吐了一個老大的火花。

    李張氏借着剪燈草的機會離開了飯桌,轉身的瞬間,輕輕用手背揉了揉眼睛。

     “好好的,你難過什麼。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知道哪天寶生哥的運氣又轉回來了!”李懋用筷子敲了敲桌子,有些不滿地說道。

    見妻子低着頭不搭話,沒來由地心裡一軟,松口道:“我這次帶了一頭牛,三匹瘦馬回來。

    骨架還看得過去,明個把牛找人馴了熟悉犁杖,今年冬天再給馬多加些料,開了春就能賣個好價錢。

    到時候,借寶生哥點兒本錢,讓他請個好廚子,再到郡上把楊老夫子請來寫幅字挂在大廳裡,說不定能轉轉運氣!” “那敢情是好,隻是明年咱家辦貨的錢還夠不夠手?管宗祠的二哥最近老過來問,看你什麼時候能回來好商量明年給祖宗加香火錢的事兒。

    旭子的書讀得好,後年縣裡推舉鄉貢去京城考試,隻兩個名額,沒些錢打點……”李張氏聽見丈夫決定對娘家施以援手,感激之餘,想起自家的很多麻煩事情來,又開始肉痛錢财,絮絮叨叨地說着,半晌也沒說是否同意丈夫的安排。

     作為族中末枝,平素就受族人排擠。

    丈夫迫于生活又從了行商這個賤業,讓族中那些長者抓了把柄在手。

    如果一切打點不周全,李旭進京城考試的美夢就會變成泡影。

    雖然當今聖上一再強調各縣送來的鄉貢(注1)要唯才是舉,如果舉來的學子不中用,要追究地方官的責任。

    可不帶‘貝’字的才永遠比不上帶着‘貝’字的财頂用,況且上谷郡這麼大,官學裡出類拔粹者又豈是自己家旭兒一個。

     “香火錢我已經預備好了,若木二哥來尋我,不過是想趁我回來時打些秋風而已。

    ”李懋叫着自己本家兄弟的字解釋道。

    “至于旭子考試的事情,後年應試,隻能投考明經(注2),考取了也不過到地方上當個小吏。

    不如等上幾年,待加了冠(注3)後,直接去考進士,出來後至少能作個縣令。

    一旦得中,也算咱老李家墳頭冒了青煙!” “可我聽人家說二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考進士雖然能當大官,可有幾個能考上。

    哪如考明經,一旦能放個縣丞、戶槽,不用自己伸手,每年就有百十吊舒坦錢送上門來”李張氏低聲分辯道。

    開科取士是先皇獨創的德政,這種不分家世背景全憑學問的取才方法讓很多像李家這樣的小門小戶看到了改變生活狀态的希望。

    雖然取中的機會非常渺茫,能進京之前,還要打點通郡、縣兩級官員的門檻。

    但機會畢竟讓人看到了,不像上一朝時非豪門大族子弟就沒有為官的可能。

     京城的考試種類很多,但最熱門的隻有“明經”和“進士”兩科。

    前者熱門的原因是考取相對容易,背熟了幾本官府指定的書就能通過。

    而後者,則是因為一經考取,立刻聞名于天下,前途一下子就變得不可限量。

    其他的,如明算、明書等,因為門檻高,出路又少,所以基本問津的學子也寥寥。

     “正因為進士難考,所以才有前途!”李懋抿了口酒,情緒漸漸激動起來。

    “旭兒書讀得這麼好,萬一真的高中了,族裡那些哥哥、嫂子們,誰還敢讓咱多交香火錢。

    衙門裡趙二狗、楊秃子那些幫閑,哪個再敢上門來欺負咱!” “那也得先過了縣學那關,楊老夫子雖然賞識咱們旭兒,可他不管什麼事情。

    管